王亚婕
一、前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普及,数字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岗位从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成为紧缺型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组建,需要跟上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步伐,准确把握人才需求变化,通过对专业的优化设置,拓展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解决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此,针对如何建设高质量的专业群展开研究,通过优化布局,形成优势明显的专业群,从而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也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持。
二、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内涵和组群逻辑
(一)电子商务专业群内涵
在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产业,集信息、资源、技术、低碳于一体,逐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电子商业产业逐步延伸出网络金融、移动支付、线上销售、网络编辑等职业分支,形成产业内较为完整的职业群。在职业教育领域,对接职业群的构成元素,在原本商贸专业之外,各大院校纷纷开设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络编辑、移动商务等专业,构建起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的专业群。
专业群的建设打破以往对接岗位需求进行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组建专业的思路,从岗位链和职业群出发,面向职业群中的多个岗位形成多个综合性的专业,并组建成为专业组群,从多个角度统筹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强化学生几个岗位的核心技能,满足所对应领域的结构化的就业需求。以电子商务为中心建设的专业群,是集合现代数字技术和线上商务贸易的复合型专业,涵盖不同学科体系下的多方面内容。通过各个专业的相互配合和支持,促进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创新发展,保障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充分对接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线上支付以及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产业需求,并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电子商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专业群建设不是几个专业的相互叠加和组合,也不是对现有专业的拆分重组,而是将有着逻辑关系的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相似的岗位和技术领域。电子商务专业群组群逻辑是专业和岗位、行业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定位,从而实现专业群和产业之间的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在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更应该有着动态性、适应性、协同性,以对接全新电子商务产业需求为基础逻辑,细化专业群的构成,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运营、线上营销、线上直播等关键技能,满足电子商务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网络运营+技术人才”定位为逻辑起点,保障电子商务专业群紧密贴合产业人才需求,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迈上新台阶。以组建动态发展型专业群为逻辑纽带,促进专业群内各个要素之间优势互补,通过开展实训项目、综合技能大赛、校企合作项目,发挥专业群内核心专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各大专业协同发展,从而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的质效[1]。
三、数字化升级改造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构建的必要性
(一)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传统专业设置主要面向相应的岗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能够掌握专业内的关键技能,在特定的岗位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和优化,在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产业之间、产业和技术之间的融合不断加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岗位适应性不足的现实问题,学生在专业能力上暴露出不足。例如,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催生出全新的业务模式,要求岗位人才不但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线上营销、物流对接、线上支付等多个技能。而高职院校传统的专业设置没有考虑学生就业所需技能,课程开发过慢,教材内容单一,专业类型不够丰富,只在小范围内开设相应的课程,导致学生存在能力上的缺位,出现就业难的现实问题[2]。构建电子商务为中心的专业群,能够基于专业群复合性的特点,提升专业的复合型和大跨度性,紧密结合行业岗位需求,通过跨学科的配合,实现教学优质资源的联合开发,使不同专业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解决学生技能发展不足的问题。例如电子商务推广项目,由不同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科技的支撑下,形成高质量的开发团队,从而打破专业上的界限,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掌握多学科知识内容,实现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促进人才培养工作与商贸类岗位需求对接
在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背景下,现代商业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打破时空上的局限,使产品、信息、资金快速流动,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效率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线上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现代商贸模式转型变革。特别是在虚拟货币、5G技术、远程技术的支持下,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合作,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3]。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变化,整体环境和产业需求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开拓新局面,满足产业不断变化的需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够应对现代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变化,导致人才培养工作无法实现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群,可优先发挥强势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将其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核心,将优势专业拓展到专业群体中,寻找专业群之间的关联性,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通过科学地分析人才的就业方向,深入了解和调研市场人才需求,实现学科的组合,推动电子商务专业转型,也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思维敏捷、岗位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商业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四、数字化升级改造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构建对策
(一)以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产业为导向,动态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
在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背景下,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需要明确认识到构建专业群是促进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举措,是推动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以此为引领,明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权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力来自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群进程中,需要努力适应数字化升级改造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求,了解该背景下目标产业人才结构要求[4],以此为核心对电子商务专业群进行动态调整与重构,重点打造能够服务于数字化产业升级改造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应用型人才。面对不断升级改造的电子商务专业,可选择将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专家、网络安全专家等有关数字领域的专业课程纳入电子商务专业群,以确保电子商务专业能够更好应对数字化改造升级背景下的人才要求与技术需求。将数字营销专家、电子商务专家与项目管理专家纳入专业群体系,搭建关于数字化战略的咨询类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该专业学生应对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能力。纳入数据管理专家和数据隐私法律顾问,提高该专业人才保护和管理数据的意识与能力。紧密围绕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存在的共性特点,积极完善电商专业群体系下的通识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与基础课程体系,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与管理、电子商务概论,重点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技巧,突出课程实用性特点。此外,以服务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产业为目的,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字化运营与关键技术的商务数据分析、商务平台开发、商务视觉设计等技术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掌握全渠道数字化运营知识和技能。
(二)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模块
基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个性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聚焦当地重点发展的数字化电子商务产业,重构课程模块,顺应“1+X”证书制度要求,搭建“岗课赛证”融通“三真”实践教学模块,即“真实场景、真实项目、真实交付”,让学生在真实参与中获得扎实的实践技能与1+X证书能力[5]。一方面,相关高职院校应积极聘请行业龙头企业技能专家与数字技术领域知名研发人员,协同学校内的教学名师、专业“双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建资源开发团队,整合多方力量,深挖各层面的优势资源,推进“三真”教学资源库建设。另一方面,采用项目化方式重构课程体系,积极搭建具有一定实操性且联系实际的电子商务基础类课程、新媒体营销类课程与Python语言类课程,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开发“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为专业群构建提供重要支持。
(三)多渠道整合电子商务专业群数字资源,丰富专业群课程内容
多渠道整合电子商务专业群教学资源,能够为专业群构建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第一,将三个专业相通的五门课程整合为一体,搭建互联互通的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库,聘请专业团队负责持续更新、维护、完善教学资源库内容。资源库内容必须与专业学习和行业发展紧密相关,注重新技术、新技能方面的资源引进,保证教学内容前沿性,能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想法[6]。第二,引进智慧职教、超星学习通、超星尔雅、澳派科技等网络资源,采购大数据实训系统,为电子商务专业群构建增加适当的社会性、实用性教学资源[7]。第三,基于发展较为迅猛的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多个新产业、新领域,重构专业群课程内容,探索新产业发展中生成的各种优质资源,构建涵盖直播电商运营、跨境电商服务、跨境电商运营等诸多领域的数字资源,以更好地培养电商专业群人才数字化技术技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升级改造要求[8]。第四,联合课程指导建设部门、龙头企业、行业专家等多方主体共同商讨电商专业群融通的活页式教材与校企合作教材,并结合教材特点积极引入当下备受欢迎且具有较强实操性特征的PBL项目式、任务式、双语式、翻转式等教学模式,促进电商专业群全面改革,有利于完成专业群构建任务,保障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
(四)服务于数字化升级改造需求,打造技术技能提升平台
坚持以服务数字化升级改造需求为目的,重点打造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构建为核心的技术技能提升平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优化专业群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专业人才全方位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一是遵循开放共享原则,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专业群校企共生实践基地。可选择引产入教,引进当下运行较为稳定的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类似于阿里巴巴的数字贸易运营基地和电商运营中心,作为高职电商专业实训基地,拓宽专业群实训实践渠道。二是协同政府、园区和企业三方育人主体共同搭建技术技能提升平台,围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社区电商、新媒体营销等多个领域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活动,为促进专业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重要知识。三是将电子商务专业群各个专业与计算机类、通信类以及经济贸易类专业相融通,共享共建实训室,如与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共享实训室。四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协同电商平台、行业协会与相关企业,共同搭建电商专业群技术技能提升平台,通过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课程,涵盖营销推广、平台运营、数据分析以及基础知识等。利用平台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设置模拟电商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借助该平台整合行业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电商工具、案例与报告资料,提供名家讲师课程等,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五是在平台中引入智能推荐系统,精准分析每位学生在参与平台实训环节所学到的知识、体现的弊端和优点,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与需求,以便于为学生制定精准、有针对性的技能提升方案和课程资源,以提高学习效果。
(五)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师资队伍,为专业群构建提供师资力量支持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执行者,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背景下,组建一支业务能力精湛的师资团队,是支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与核心[9]。因此,为更好地实现专业群构建,需明确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群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且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顺应“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结构,加强数字领域的钻研,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商贸方面的技能水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既能开发并维护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又能从事网络贸易业务。一方面,应加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按专业需求合理布局,调整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明确要求各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专业座谈会、学术研讨会、教研教改和技能培训[10]。通过参与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开拓教学视野,丰富项目经验,使之有足够能力完成专业群建设工作,在专业群范围内形成整体合力。另一方面,需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可借助校企合作办学契机,聘请企业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网络营销、网络金融、网络编辑等相关岗位的骨干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为各专业教育改革和高校开展提供实战经验指导,切实解决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实践经验缺失的问题。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背景下,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凝聚共识、推动数字经济时代改革的重要举措。新兴的电子商务专业群教育体系能够立足于产业发展实际,明确各大专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分层级的教学体系,将数字化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于产业的发展,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构建,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产业对接、校企合作等方面的难题。对此,需要以产业数字化为导向,构建动态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特色的课程模块,利用丰富的课程内容和资源,服务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与此同时,开发全新的教学平台,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形成浓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能,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解决学生就业难题,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促进现代电子商务专业的良性发展。
引用
[1]李志春,梅姣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02):249-253.
[2]洪恩华.数字经济驱动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0):261-263+267.
[3]段欢.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路径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7):157-160.
[4]胡涓华,陈莉亚.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南通开放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36-38.
[5]何玉英.高职院校高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探索——以广东南方职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6):210-211.
[6]倪莹莹.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2(20):116-118.
[7]徐天杰.协同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探索——以沙洲职业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2020(10):126-127.
[8]周莲波,杜科星.网红经济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31-33.
[9]崔韵琳.“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建设探索——以“网络创业与运营”课程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1):93-96.
[10]李忠华,卓黎斯.融入“湘商精神”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文化育人模式构建研究——以PEA九要素模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4(04):1-4.
基金项目:2022年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数字化升级改造背景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H-220363)
责任编辑:韩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