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淑念
摘要:沿河县沙子空心李是当地的特有林果产品,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渐加大,当地农业部门依托区位优势和种植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沙子空心李栽培,种植面积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更好带动了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时期,为更好地提升沙子空心李的栽培质量,就需要将关注重点放置在病虫害防范方面。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沿河县沙子空心李褐腐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沿河县;沙子空心李;褐腐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沿河县生产出来的空心理色泽鲜亮,营养价值丰富,酸甜可口,脆嫩多汁,富含维生素C、锌、硒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成熟时果肉和果核自然分离,形成空心,因此而得名。
近年来,沿河县的沙子空心李的栽培面积达到了9万多亩,正式投产的果园超过了5万多亩,经济效益显著,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随着当地沙子空心李产业不断扩大,栽培管理期间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和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病害因素已经成为影响该品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沙子空心李的多种病害中褐腐病发病较为严重,出现在李子树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一旦受到该种病害威胁,将会造成减产,甚至导致绝产。因此,有效控制和减少褐腐病的发生流行率,对维持果实品质延长果实储藏期,提高种植效益,有很大帮助。
1发生规律
1.1病原特征
空心李褐腐病又被称为菌核病,是由核盘菌的霉菌引起的,属于盘菌属,是担子菌门的真菌。菌丝无色透明,分支状,宽度约为2-5um,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直径约为3-6um,菌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0~20um,外部为黑色,内部为白色。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菌丝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产生孢子。
1.2侵染规律
核盘菌主要通过菌丝和孢子侵染植物,当孢子接触到空心李的表面时,通过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植物组织,菌丝也可以直接侵入植物组织。核盘菌在植物生长季节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侵染,但以植物生长旺盛期和果实成熟期为主要侵染时期,此时期植物组织较为柔软,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从侵染部位来看,该种病害主要主要侵染空心李的果实、叶片和枝条。病菌侵染适宜的温度范围15℃-25℃,相对湿度80%以上。空心理在栽培过程中植物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多、不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栽培管理措施都可增加病害发生风险。
2发病症状
果实受害后初期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导致果实腐烂,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菌核,最终导致整个果实腐烂。叶片受到病原入侵之后初期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至黑色病斑,病斑边缘呈水渍状,随着病斑的扩大叶片逐渐枯死。枝条受到危害后,在表面同样出现黑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导致枝条枯死。严重时,整株植物的枝条都会受到影响。
3综合防治措施
3.1加强果园翻耕整地消灭越冬病原菌
果园翻耕整地是防治沿河沙子空心李褐腐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翻耕整地,可以有效地消灭越冬病原菌,减少病原菌在果园中的数量,降低发病风险。果实采摘之后及时清除果园内的落叶、病果、病枝等杂物,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
在冬季或早春进行深翻,深度一般为20-30cm,破坏病原菌的越冬层,使其暴露在土壤表面,便于杀死。结合翻耕整地,可以施用适量的石灰等消毒剂,使用30-50kg/66*2对土壤进行消毒,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3.2规范修剪整形方案
空心李整形修剪的最佳时间是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此时树体生长缓慢,伤口愈合较快。整形修剪应遵循“疏、删、削、平”的原则,疏除过密、交叉生长的枝条,删除病虫害严重、生长不良的枝条,削去过长、过粗的枝条,保持树冠平整。
幼树期修剪以培养树冠为主,可采用疏删、摘心等方法,促进侧枝生长,形成丰满的树冠。成年树修剪以保持树形、提高产量和品质为主,可采用疏剪、短截、回缩等方法,调整树冠结构,促进果实生长。衰老树修剪以更新树冠、延长树龄为主,主要采用重剪、回缩、疏删等方法,刺激新枝生长,恢复树冠活力。
在修剪前,要对剪锯等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传播。同时要避免过度修剪,掌握适度,避免剪伤芽眼和幼果。修剪后,要及时涂抹保护剂(如油漆、桐油等),以防止病菌和虫害的侵入,促进伤口愈合。
3.2化学防治
在空心李眠芽期前应全树同步施用4-5渡美度石硫合剂,其目的是彻底消除越冬期间树体上的虫卵与病原体。萌发后建议喷施配比为1:1:100的波尔多液,维护叶片健康,有效预防病菌的入侵。褐腐病化学防治的防控关键期花期末尾,通常于3月底至4月中,尤其是当开花达到70%左右以及果实即将成熟时,应进行全树喷药,以达成防病目标。推荐使用400g/L氯氟醚菌唑和氟唑菌酰胺混剂分别使用1200倍液,直接喷洒,注意喷药量要保证叶片完全覆盖而无滴落,连续施药5-7次可获得最优防治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沙子空心李褐腐病防控过程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注重加强流行特点的调查和总结,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减少环境当中的病原数量,同时要做到规范使用化学药物,降低不规范药物对植株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