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中国北方大地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端午节有挂艾驱邪除秽的习俗。氤氲的清香、清丽的外表,周身散发着芬芳的气息,宛如豆蔻少女一般,使它成为一种神奇娇媚的植物,令人不由趋身亲近。
艾山是胶东第三高峰,位于山东省栖霞市的西北方,因产“灵艾”而得名。这里海拔814米,文物遗址众多,植被资源丰富,盛产中草药,尤以紫梗小叶艾为特色。因地处神奇的北纬37度植物生长黄金地带,这里的小叶紫艾医药价值绝佳,给栖霞民间制作艾条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原料。
古人采艾以喻相思之情,《诗经·王风·采葛》中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含蓄不失炽烈,委婉不失浪漫。艾还有神奇的医疗价值,《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用艾熏灸经络穴位,可温经散寒活络,加强气血运行,春秋时期艾灸开始广泛应用并沿用至今。
常言道,“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自古陈艾能治疗顽疾,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探索,栖霞民间艾条制作形成一套独特的工序,一般来讲,主要分四步:第一步,采艾叶。每年端午前后,上山用镰刀割或剪刀剪断整棵艾蒿,捆好拿回家后逐棵分散开来采集艾叶。第二步,晾艾叶。将采集好的艾叶在背阴处自然风干,一周后收集好在干燥通风处存放3—5年。第三步,打艾绒。古法采用柳条或桑枝反复拍打艾叶,边抽打边观察艾叶的变化,直到粗细大小均匀,呈金灰色绒状即可。第四步,卷艾条。准备一个20厘米长的木棒和一个同尺寸中间劈开的竹筒,根据艾条粗细将仿古色宣纸,用木棒卷整齐。先用绳子把劈开的竹筒上下绑好,纸卷好后慢慢贴紧放入竹筒内,再把称好量的艾绒分批次塞进竹筒,夯捣紧实后,把绳子解开,再将接口处用胶水粘好晒干,一个艾条就做好了。
栾富贵是栖霞市庄园街道郝家疃村人,从小受祖辈影响,耳濡目染掌握了制作艾条的基本技巧。1997年,20岁的栾富贵中专毕业,前往烟台经济开发区某电子厂打工,次年四月在海边救下一轻生女孩,却因海水过凉落下静脉曲张的病根,不得已返回老家疗养。回到栖霞县后,栾富贵做水电工维持生计之余潜心研习传统艾条制作技艺,挖潜小叶紫艾的开发价值,实践艾灸疗法,改进加工技术,注册“栾记紫艾”商标,用双手打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
2023年7月,艾条制作技艺被确认为栖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栾富贵成为代表性传承人,为这一古老技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焕发了新的光彩。
(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