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黑豆、小米、红豆……这些五谷杂粮在大厨那里是美味,也可以是手中的画笔,通过勾、擦、点、染,生出无限创意。
在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的棋山国家森林公园仙人桥村“藏”了一位以“粮”作画的非遗传承人周光春。周光春是“周氏豆画”第六代传承人。几十年来,他以“粮”为笔,以“玻璃”为纸,用一粒粒洋溢浓厚乡土气息的粮食描绘出一幅幅灵动的画卷。如今,“周氏豆画”不仅绘就了五谷的丰收画卷,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五谷豆画融合了国画、版画、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粮食在食用之外有了艺术价值。豆画也叫粮食画,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动,人们利用五谷、草籽、花种等,经过防腐处理,可以在木板或瓷盘上拼贴出各种吉祥图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具有美好寓意。
豆画在创作过程中要保留原材料的纯天然色彩,不经任何人工着色。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作品可以以国画、油画、装饰画等不同形式呈现山水、人物、花鸟等丰富内容。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豆画作品的颜色鲜艳、贴近自然,不拘泥于题材,颇受群众喜欢。”周光春说,豆画取材简单,大家居家就可以制作,以粮食的朴素和自然入画,更能唤醒人们心中重返大自然的希冀,还具备清新自然、健康环保的特点。
从设计稿到装裱完成,一幅豆画的创作需要经过选料、描图、防腐、防潮、粘贴等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必须达到防虫、防蛀、防腐、防霉、抗氧化的标准。经过反复摸索,周光春终于掌握了豆画的创作要领,并积极创新、提升技术,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了一套环保无毒、可长期保存的技术,使作品不易变形褪色、不易冷缩热胀、不易霉变虫蛀等,可永久收藏。
多年来,周光春即便创作了众多形式的豆画,却也没有停止挖掘、揣摩粮食的其他表现形式,如利用碾碎的玉米粒、麦麸、大米作画,在表现形式上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疫情防控等相关主题。在传承中创新,在创作中探索,不断为自己的作品赋予新时代内涵。
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周光春还想将豆画与新时代、新生活融合起来,将钢城区的名胜古迹、钢铁文化、传说故事等内容用粮食书写出来,赋予豆画更多文化内涵。一捧五谷显百态,在周光春的作品中,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有时代的美好印记,更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希冀。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