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红薯栽培技术研究

2024-07-09 04:41:34王冬梅
吉林蔬菜 2024年2期
关键词:薯种补苗中耕

王冬梅

红薯是康平县特产,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素有“长寿食品”的美誉。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防治肺气肿、糖尿病和减肥的作用。外果皮浅黄偏白,剥下外表面略带黄色,内部肉质很洁白,肉质口感,成熟达到巅峰时,剥开后会有开裂之声,隐约能见到开裂痕,食之更甘甜爽口,脆嫩适口,水分较高,是止渴之物,又可作为水果生吃或凉拌当蔬菜食用,在夏秋之交颇为流行解渴。

康平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每年平均日照时长2867小时,日照率达64%。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24毫米,平均年蒸发量2018.2毫米。年平均风速每秒4.6米。该地区平均气温69℃,平均冻结期长达164天,冻土平均深度120厘米,有151天是无霜的。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及气温、降水等条件对红薯生长有利。

1选地整地

1.1选地

红薯适宜生长在具有良好排永性的偏沙性土壤环境中。需选择适宜红薯育苗床和栽培地。要保证选择地区土壤水质良好,未受污染或轻度污染,有利于保证栽培红薯的质量安全。

需要选择地势较高,环境干燥,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土质疏松,养分充足,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的地块种植。尽量选择前茬作物为豆科植物进行轮作,确保选择地块周边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要保证选择栽培地区,远离交通主干道和有污染排放的工矿企业,确保地块周边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利于提高栽培质量。

1.2整地

红薯是块根类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环境中,有利于保证红薯的产量和品质。红薯栽培前需对栽培地进行深耕处理,深度控制30厘米左右,充分释放土壤养分,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活土层厚度,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同时需要进行起垄处理,垄高控制在28厘米左右,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层深度,为红薯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又有利于抗旱排灌,避免红薯栽培过程中出现积水而造成红薯块茎腐烂。对含水量较低的沙性土壤,在整地时可适当降低垄高。

1.3施足底肥

红薯栽培地多为养分含量较少地块,为满足红薯生长需求,保证栽培产量,需在整地时施加充足底肥,底肥可选择混合施加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可选择土杂肥,化肥可选择氮磷钾复合肥,但在红薯栽培时却不可使用生鸡粪作底肥,会增加发病虫害的概率,影响红薯产量和品质。

2选种与处理

优良红薯品种可有效保证红薯的栽培产量和质量,必须重视对红薯薯种的选择。应结合当前市场对红薯的需求情况、红薯用途及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红薯品种。例如,如用于加工淀粉者,需选择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如作为消费者的新鲜食物可选择表皮光滑、抗病性较强的早上市红薯品种,也可选择紫心薯或迷你薯等品种。

选择好红薯品种后,在排薯前需处理薯种,防止薯种块携带病菌,影响红薯产栽培产量和红薯品质。可用50℃左右温水浸种10分钟,也可利用浓度70%甲基托布津溶液或浓度50%多菌灵溶液浸种5-10分钟,有效预防黑斑病发生,保证产量和品质。

3育苗管理

3.1育苗方法

红薯育苗通常在大棚内或采用冷畦双膜的形式。当温度在16℃左右时红薯才能发芽,当温度达到13℃左右时开始覆膜,覆膜后的温度可满足红薯发芽需求,开始制作育苗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的平坦区域,便于苗床管理,也要保证苗床不能携带病原菌。制作苗床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保证正常换气。在苗床整理过程中可按一定比例擞些药物,对苗床进行消毒,防止苗床含有病菌或有害虫卵,有效防止红薯育苗过程中发生病虫害问题。

3.2排薯

将经过处理后的种薯进行整齐排列,确保树苗整齐增长,便于后期管理。排薯时要控制好红薯密度。排薯完成后,充分浇水,在薯种间的缝隙中填满细土后进行均匀覆土,充分浇水,保证薯种及土壤全面湿润,覆盖保温膜,压实,密封保温。地下水位较高还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薯种腐烂,保证薯种的出苗率。

3.3苗床管理

高温催芽。在排薯之前需要将苗床温度控制在30℃左右,排薯后3-4天内将温度控制35℃左右,促进薯种快速发芽。为避免膜内温湿度降低,需严格防止覆盖膜被大风掀开。

中期中温长苗。当薯种逐渐生根发芽,出苗后,需将覆膜撕开进行浇水、通风降温,避免由高温问题而造成烧苗现象,温度下降后要及时覆好地膜,保证薯种幼苗健康生长。

随气温升高,需做好中耕除草和追肥,当红薯幼苗长到7节左右时进行炼苗,促进红薯幼苗成活。当床温度与大气温度相近,幼苗长度达20厘米左右时,晾晒3-5天后进行剪苗插植,剪两茬幼苗后可适量追加尿素和适量浇水。如剪苗过晚会导致红薯幼苗生长紧密,影响红薯幼苗健康生长。

4栽培技术

4.1适当早插壮苗

适当提早插秧红薯壮苗可使红薯营养生长期延长,光合作用充分,确保红薯地上植株及地下茎块儿健康成长,利于红薯营养物质积累,提高红薯种植产量。

通常在温度达15℃左右即可裁插红薯,栽插方法可根据地块实际选用直插法和斜插法。对潮湿土壤环境多用直插法抗旱、耐瘠、易存活,但通风性差、结薯少。

斜插法在红薯高产栽培中常用单株结薯量大,但抗旱能力比较弱。在此基础上,红薯种植应尽可能早植,为提高产量可水平浅植,春薯地留2-3片叶,在夏薯的地面上,通常会保留1-2片叶子,而其余的部分则会被埋在土壤里大约5厘米的深度,然后进行严密的密封和压实,给予充足水分,确保红薯幼苗成活。如采用覆膜种植红薯时,需起垄后喷除草剂、盖地膜、地膜打眼睛、插苗浇透水、封严压实防风等措施确保红薯幼苗生长正常。

4.2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种植红薯采取的是高垄密植法,高垄是土地整理的方式,密植则是红薯的栽培方式,密植和高垄是相辅相成的,高垄让红薯密植成为可能。

合适的栽培密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红薯的产量,为种植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5田间管理

5.1查苗补苗

红薯幼苗移栽后受环境因素,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可能发生缺苗和死苗现象,所以红薯薯苗移栽后4-6天需查苗,发现缺苗情况提前补苗,在补苗时尽量挑选红薯壮苗并在补苗后及时灌水以确保补苗成活率,在补苗存活后及时适量地施肥以促进红薯秧苗在田间整齐生长和后期管理方便。

5.2中耕除草、培土

种植红薯时,需中耕除草培土。在红薯团棵生长期间,需进行第一轮中耕除草和土壤培养,确保耕作深度大约5厘米,在15天后进行第二轮中耕除草和土壤培养,确保耕作深度维持在4厘米,这样可增加土壤的疏松性,防止土壤中水分流失,有助红薯幼苗和根部健康成长,特别当红薯枝蔓完全覆土垄时,为避免影响红薯的茎叶,需停止中耕。

5.3水分管理

红薯在成长过程中需特定的水量。如田地里水量少于60%,就需进行灌溉;如果水量超过80%,需及时进行排水处理。为确保红薯幼苗在生长期水分充足,注意中耕、除草和培土,确保根系发达。红薯生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插植薯苗存活后应及时中耕2次,薯蔓被土垄覆盖后,及时停止中耕以免影响茎叶。

红薯若进入生长旺期,需适时提枝蔓,提枝蔓后轻轻放回原位,目的在于抑制茎叶生长,以免不定根结薯。提蔓过程中切忌翻藤、薯藤断裂等导致叶片损伤,如不重视这一问题,就会引起叶片发黄脱落,甚至死蔓,从而直接影响红薯长势。

5.4平衡施肥

红薯要想高产,水肥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红薯生长过程中,应做好3次浇水工作,一是栽插后及时浇水,提高薯苗成活率。二是栽插后约30天内结合土壤条件浇水,要做好灌沟,沟灌前提是需确保垄内土壤无板结现象,促进薯块膨大。最后是薯块膨大期浇一次水,确保红薯高产。此后应根据具体土壤及天气情况,选择合适浇水时间,采收前20天内不宜再次浇水。另外,为促进薯块健康成长,要科学施肥管理。

总结:近几年红薯种植为康平广大种植农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后要继续与有关农科院所协作,不断引进新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壮大康平红薯产业。在康平县红薯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大环境中,农民都感受着种红薯带来的甘甜硕果。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决定增加科研投入、深挖红薯潜力、着力培育更适合本地环境优质品种。还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使更多农户掌握种植技巧,推动红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薯种补苗中耕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新农业(2019年11期)2019-11-23 07:21:18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新农业(2019年21期)2019-11-19 08:01:30
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与推广发展探索
乡村科技(2019年11期)2019-02-21 09:29:03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2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新疆农机化(2018年6期)2018-03-06 05:48:06
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育苗综合技术措施
河南农业(2016年11期)2016-03-27 21: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