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马尾绣,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水族马尾绣是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水族妇女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力,她们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象经过想象加工后,反映在马尾绣的工艺上,绣品上的花鸟虫鱼造型别致,颇富民族韵味和艺术效果。
制作水族马尾绣,可取马尾4根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以此作为预制绣花线,然后按照传统刺绣纹样或剪纸纹样,将这种预制绣花线盘绣在花纹的轮廓上,再用彩丝线编制成的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其余部分按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进行。一件绣品一般需要经过52道工序,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而夸张。
用这种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一是马尾质地较硬,使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腐败变质,经久耐用。另外,马尾上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的光泽。马尾绣还有一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可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直径却只有黄豆大小,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做装饰外,水族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而水族的马尾绣里却有铜饰,这又是体现马尾绣有价值的一处地方。
马尾绣的工艺十分复杂,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资料。2016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三都水族马尾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来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