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4-07-08 04:01:20岳秀赖敏成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教学改革

岳秀 赖敏成

摘  要: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与专业工具。针对目前思政与课程融为一体、专业化课程实现理实一体化、知识体系精准对接岗位技能的要求,本研究以培养学生知识专业化、技能职业化为职业素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将专业岗位目标、岗位工作技能、课程模块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对标;在教学设计上达到理实一体化、突出课程重点难点;在教学实施上采用思政实现专业化理论知识对标岗位标准,实训项目对接岗位种类,实现职业化落地教学方式;通过三方交叉式的教学评价模式,将“谁评价谁”分别落实在企业、教师和学生身上,以期学生毕业后可更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与岗位,这也是环境监测授课重要的产教融合目标。

关键词:环境监测;知识专业化;技能职业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7-0086-04

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是监测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必修课程,对学生未来从事环境质量检测和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教学内容不能相应更新,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滞后。为此,本研究从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对高职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一、环境监测课程的授课定位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及环境经济学等所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研究相关技术、工程、管理、法规等。而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各类代表值,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该课程试图让学生在水、气、声、固废、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实践中,为时常遇到的以下典型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指导:测定哪些指标、测定这些指标的意义是什么、选择哪种测定方法、如何保证和判断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如何进行数据解析和表征、如何解读和挖掘监测数据的价值、如何评价环保技术的处理特性和选择处理工艺等。

二、环境监测课程的授课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环境监测课程在知识体系构架方面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课程已经由原来的纯理论课逐渐发展成为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此外由于高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导向,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授课模式也在逐渐与实际岗位工作技能进行对接。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1]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3]等国家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高职教育一再强调以岗位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体现“知行合一”的实事求是理念,环境监测课程也面临着思政教育如何与课程融于一体、如何实现专业化的课程理实一体化、如何将知识体系精准对接岗位技能等一系列实际教学问题。

三、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作为环境技术、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专业中的核心专业课程,环境监测涵盖了水、气、声、土壤、固废、生物监测、生物毒性等多个环境要素的测定范畴,其最终课程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这其中包含学生要达到理论知识专业化和实践技能职业化。

图1  环境监测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在课程设置上,要依据环境监测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构架,将环境质量和污染评估两种理念相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环境要素分类与设置,设置结果对接环境监测各岗位的技能要求。

在教学设计上,由于授课对象为学生,因此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逻辑,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对知识点进行理论上的梳理与实践上的深化,让学生从抽象化与形象化的层面,充分理解环境监测课程的知识点。

在教学实施上,坚守职业素养要贯穿于课程授课的全流程中,这是培养人才的首要位置。采用思政专业化的授课方式,通过对双碳减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将其融入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爱国、爱岗、敬业、负责的职业素养能力;以职业素养培养引领学生专注、认真、踏实地学习环境监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实现理论技能指导实践技能、实践技能提升理论技能的成果。

在教学评价中,从分清“谁评价谁”的思维角度,解决学生、企业、教师三方的实际需求,本着“用户体验感为重要”的评价指导依据,采用三方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定性定量分析环境监测的教学效果,优势作为成功案例保留与分享,不足之处作为未来主要的教改研究课题,进一步反哺和改善教学水平。

(一)课程目标

职业素养是环境监测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并输出满足社会与企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职业素养要指导并贯穿于达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全流程环节。“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要符合逻辑思维认知体系,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好”。

在知识目标层面,让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达到专业化水平。这其中包含了三部分理论模块划分:政策导向—思政专业化融入、专业知识—理论专业化提升、拓展知识—创新及岗课赛证的专业化落实。

其中,在政策导向方面,需要关注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结合环境监测各类规范性文件融入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环境监测课程的必要性,达到以下目的:解决“为什么要学习环境监测课程”问题;解决“环境监测的来源与发展”问题;解决“宏观政策形势下的环境监测发展需求”问题。

在专业知识方面,要让学生了解监测方案制订的流程,理解监测项目的测定意义,掌握监测项目的测定原理,以达到以下目的:解决“环境监测学什么”问题;解决“环境监测怎么学”问题;解决“微观专业角度下的环境监测发展趋势”问题。

在拓展知识方面,以请校外专家授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最新国内外监测技术及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实现创新的专业化落地;通过1+X证书考试,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并通过参加环境监测相关的技能比赛形式,实现岗课赛证的专业化落实,以确保解决“如何在专业课程下的创新意识培养”问题,“1+X证与岗位技能衔接度”问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问题。

在能力目标层面,让学生在技能方面达到职业化。根据环境监测相关岗位的定位与要求,[4-5]对技能进行不同层面的划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岗位的技能标准与要求,为实习、就业、择业提供前期指导。

(二)课程设置

环境监测的课程设置要将知识体系结构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模块,各模块结合教学,以对标不同的岗位工作技能,不同的岗位工作技能将精准对接不同的专业岗位目标。例如对于化验岗,该岗位需要具备各类环境样品检测和常规检测设备维护的工作技能,在课程模块设置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各类环境样品采集和保存,以及水质、气体、土壤、声、固废、生物、毒性等测定原理的知识技能,及相应实训项目的实践技能,其他模块内容辅以学习了解。课程模块教学,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不同岗位的工作标准,便于学生毕业择业时理性选择。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决定了后续具体的教学实施。教学设计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分配。其中,教学目标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将通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目标来体现。

在教学重难点中,学生遇到的难点通常为理论知识点,重点通常为实践技能点。因此,可采用理论降维的授课设计,从理解方法上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自身逻辑认知层面理解该知识点,解决知识难点问题;采用实践升维授课设计,在实训过程与总结中实现能力提升,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点深度融入实训,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逻辑与能力,将理论知识点通过实践项目进行视觉化和形象化。绝大多数学生班级符合人才正态分布效应(仅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而非智力水平),即大部分学生属于常规水平,少部分学生属于超常水平,极小部分学生低于常规水平,因此教学方式也需采用正态分布形式,要先满足常规水平的大多数学生,通过“1+X”证进一步确保大多数学生实现技能职业化;通过科研项目、工程项目、技能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培养超常水平学生;通过课外小班授课形式辅导低于常规水平的极少数学生跟进教学进度,采用教学梯度设计提高授课质量,让学生充分享有知识资源,增强其毕业就业的社会竞争优势。

在教学时间分配中,需要将客观的知识体系结构与主观的学生理解接受度充分结合分析并综合考量,确定理论授课量占比20%,实训授课量占比60%,企业专家授课占比20%,让学生通过实训课程进一步理解与提升理论知识点,通过企业专家讲授理论知识点进一步指导实际岗位工作,达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实施

环境监测的教学实施须以岗位为导向,本研究以化验岗为例,该教学实施需要根据化验岗的工作技能要求来制订“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教学。

例如根据技能模块划分,化验岗工作技能可分为监测点布设、各类环境样品采集保存,水质样品的测定,气体样品的测定,土壤样品的测定,声环境的测定,固废样品的测定,生物样品的测定,生物毒性的测定,原始数据的管理。其中,为达到监测点布设、各类环境样品采集保存的工作技能要求,课程模块化教学氛围实训项目和理论模块,实训项目包括监测点布设、水样气样土样等样品采集与保存;为了顺利完成这些实训项目,还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点支撑,这其中就包括环境监测基本概念、监测点布设、环境样品采集原则和方法、保存等知识点学习。

再如水样样品的测定是化验岗的一项重要工作技能,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模块会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训项目模块。其中理论模块为水样理化指标、无机物、有机物、重金属等各类测定指标的测定意义、测定规范依据、测定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及其干扰影响和去除方法。在实训项目模块中,会分设针对典型特征指标在测定时,需要的化学试剂配制、水样样品的预处理、标准曲线绘制、待测样品测定及测定数据计算分析。要将技能大赛经典赛项及评分标准纳入典型特征指标测定项目中,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落实到具体技能训练中。

此外,对气体样品的测定,土壤样品的测定,声环境的测定,固废样品的测定,生物样品的测定,生物毒性的测定这几项技能训练,可以参照监测点布设、各类环境样品采集保存和水样样品的测定要求,依次将实训项目细化,让理论指导实训并依托实训将理论学习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这样安排教学实施内容,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项目流程化教学与实训练习,提前了解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要求与技能标准。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时,就可根据实际项目体验而评估自身,并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与岗位。

(五)课程考核

由于环境监测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因此该课程考核需要将考勤、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综合考量,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严格尊重考勤制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考勤分占最终成绩的比例可适当调至30%—40%范围。其次,由于每次课程都需要设计和安排一个具体的实训项目,可直接考核学生平时的实训练习水平,因此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比例可控制在30%—40%范围。最后,期末理实一体考试科目占比最终成绩可控制在20%—40%范围。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首要明确的问题是“谁评价谁”。由于教学主体为教师,教学客体为学生,教学最终受体为企业,因此当教学评价主体为学生时,其评价客体为企业和教师;当教学评价主体为企业时,其评价客体为学生和教师;当教学评价主体为教师时,其评价客体为学生和教师。

四、结语

由于实际岗位对环境监测专业课程的要求,教学环节更要注重对学生理论专业化、技能职业化的培养与发展。采用思政实现专业化方向与目标、理论知识对标岗位标准,实训项目对接岗位种类,实现职业化教学,通过三方交叉式的教学评价模式,将“谁评价谁”分别落实在企业、教师和学生身上,最终学生毕业后可更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与岗位,这是环境监测授课很重要的产教融合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EB/OL]. (2019-05-24).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9-05/24/content_5394415.htm.

[2]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 (2020-09-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 content_5365341.htm.

[4] 徐国庆.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当代意义与发展[J]. 职教论坛,2022,38(01):57-64.

[5] 谢莉花,余小娟. 我国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的系统化发展思考[J]. 职教论坛,2022,38(02):14-22.

(责任编辑:黄文波)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教学改革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