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潍纤 赵怀清 马珊
摘 要: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根基,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高等院校学分制改革过程中,体现中医药文化育人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探析中医药文化融入学分制改革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以期提升学分制改革的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中医文化继承和发展,开创中医药高校文化育人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育人;学分制改革;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7-0070-04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1]
中医药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并涉及各时期的中华文化,它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还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与人文精神。[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传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机制,通过中医、中药进校园,不断扩大中医药文化教育,从而推动实现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任,承担着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使命,更是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主要载体,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功能,[3]不断探索改革管理制度,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内涵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育人及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的向前发展,努力并达成为社会输送中医药人才的目标。
一、中医药文化育人体系融入学分制课程改革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现行的学分制需要适应“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是中医药高等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既能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精髓,又能适应现代化发展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使命。
中医药文化育人倡导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学分制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将中医文化有效地融入学分制改革管理中,既继承中医文化传统,又创新和发展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提升了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学内涵建设,可推动中医药院校更加优质、健康地发展。[4]
二、中医药文化育人融入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文化育人融入学分制改革不够紧密
虽然部分中医药院校已经尝试将中医药文化与学分制改革结合起来,但整体来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5]。学分制改革涉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的调整,需要全校范围内的协同和配合,但中医药文化与学分制改革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二)中医药文化课程在学分制教学课程中开设数量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并未将中医药文化课纳入学分制改革的课程体系。由于医学类院校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中医药文化与实践课程、实验课程结合还不够。部分中医药院校虽然已经开设一些中医药文化课程,但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此外,这些课程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和推广,导致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不高。
(三)中医药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体现不足
中医药文化育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体现在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中医药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体现中医药文化元素,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对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深刻,工作还不到位。
三、中医文化融入学分制改革的价值
(一)促进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中医药文化育人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通过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分制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点融入医药学专业课程中,可增强专业课程的多元性、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二)推动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教育
中医药文化涉及哲学、医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将中医药文化育人融入学分制改革,可以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和整合,推动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将来在职业生涯中可充分展现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品格。
中医药文化融入学分制改革,是中医药教育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和现代学生的需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医药、完善中医药、振兴中医药,传承是中医药教育的命脉所在,创新是中医药教育的活力所在。没有传承,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了生命力,学分制改革中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使中医药教育得到了现代化发展。
(三)促进科学与人文统一,增强学生中医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通过将中医药文化育人融入学分制改革,将科学的临床思维与人文的仁爱精神相结合,可实现育人科学与人文的统一[6],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中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既是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医药院校学生走上职业之路最根本的道德准则。[7]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应拥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中医文化人文精神和医学生的仁爱之心。
(四)完善学分制管理体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将中医药文化育人融入学分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于中医药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时间相对较短,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学分制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将中医药文化育人融入学分制改革,可以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质量标准、学分计算方法等方面,提高学分制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中医药文化融入学分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中医文化融入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五术”人才
中医药院校学分制改革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将中医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药人文素养,传承中医文化精髓。除了掌握现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培养具有较强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拥有救死扶伤道术、心中有仁爱术、知识扎实学术、本领过硬技术、方法科学艺术的中医“五术”人才。以此为目标,将中医文化融入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极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极强中医思维的中医药人才。
(二)中医药文化融入专业建设,培植学生中医药思维
中医药文化融入专业建设中,培养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使学生能将中医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社会实践。需注意的是,应根据专业、非专业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路径。如中医药专业学生开设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的知识体系,将中国古典医学专著、医古文、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心理沟通、护理伦理与法规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三年按专业建设每学期开设1—2门中医文化课程,依托专业建设将中医文化融入第一课堂,中医药专业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专业课程,建构扎实的专业知识,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人文修养和专业素质。
对于非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学校可将中医药文化纳入通识教育课程,将中医药历史人物以及中医药典故编制成宣传册,组织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促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了解、走进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根植于心。
(三)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落地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
中医药高等院校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里有思政知识、思政课里有专业知识,推进课程建设,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中医文化育人作用。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8-9]将中医药文化育人研究融入学生思想修养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打造一批有中医药特色的思政类、体育类、美育类、中医传统文化类课程。[10]鼓励研究中医文化课程思政项目、微课,培育专业特色鲜明、中医文化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金课”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选出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学院2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0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名和优秀教学团队10个,微课21个,项目近百项。
(四)中医文化融入教学,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提升学生中医文化涵养
课程改革是中医药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核心,课程教学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中医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将中医药经典案例纳入教学中,[11]让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鼓励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中医文化学习的兴趣;采用网络互动式教学,学生课堂连线临床门诊室观摩到看病全过程,让学生能理论结合实际,学习如何面对病人;[12-13]情景剧形式模拟处理医患关系,让学生体验古今名医的医德修养,使医学生能对中医文化中涉及的价值观有进一步的认识。
将中医药文化延伸到第一课堂以外的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多途径传播中医药文化。[14-15]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全校推行固定学习中医文化的活动,坚持“书香云中”晨读、“百会”晚练,营造了“爱中医、学中医、会中医、用中医”的浓郁氛围;用“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形成校园文化活动经典品牌,云南中医药大学从2013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系列活动至今,每年举办约3000多人次参加的“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苦练基本功,打牢专业基础,在经典学习中聆听先贤,勤求古训,领略雅韵,感悟大医。配合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医经典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学术精华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中医文化素养。
(五)将中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生活中处处有中医文化
实现中医药文化育人与学分制改革的有效融入,就要注重中药医大学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校园中的各式建筑如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食堂、道路、景观等的名称和形状都应体现中医药历史文化特色。如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宿舍楼取名为熟地楼、当归楼;教学楼取名为精诚楼、弘毅楼;实验楼取名为医鉴楼。学校还将中医食疗、中医养生融入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学校做出中药黄精玉竹养生月饼。在季节交替时为了防病治病,学校多次熬制大锅中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将中医药文化历史深植于学生心中。云南中医药大学建成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也是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设有云南省四大名医发展历史介绍,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厅、云南特色药材展厅等,对学校的校史进行全面发掘、整理和编纂,借助校本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发挥校本资源育人功能。这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育人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实效性,营造出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16]
五、结语
中医文化以人为本、注重人格修养,对于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中医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学分制改革中,既使学生继承中医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守正创新,促进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向前发展。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项重要课题,将中医药文化育人融入学分制改革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推动跨学科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余威,史明忠. 发挥中医文化以文化人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 教育现代化,2019,6(54):19-20+26.
[2] 刘保庆,陈雨昕,张洁. 中医药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在高校的实现路径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2019(12):52-54.
[3] 卜东东,马睿,林晶晶. 中医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J]. 学理论,2019(11):176-177.
[4] 钟婷. 中医文化对高校文化育人价值的思考[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1):1291-1293.
[5] 张安然,徐彩云,薛铁瑛,等.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05):87-89+92.
[6] 熊灵,张卫平,李颖,等. 文化育人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4(02):97-100.
[7] 毛嘉陵,毛国强. 中医传播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5.
[8] 朱秋莲,谈笑,徐兴林. 学分制改革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 时代报告,2019(12):34-35.
[9] 王虹. 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育人体系的途径研究——以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01):30-31.
[10] 郑南,孙丹,王启帆,等. “四个回归”背景下强化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的对策探讨[J].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3-16.
[11] 刘洋,马小允,齐晓翠. 高职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对策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2):15-17.
[12] 陈冠宜,熊文娇,苏腾伟,等. 论赣鄱中医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实现路径分析[J]. 智库时代,2019(51):269-270.
[13] 张慧玲,武东霞,邱鹏,等. 论如何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1):23-25.
[14] 赵军,王轲,苏和,等. 中医药产业链“下游”的文化养生旅游探索——甘肃陇西县“中医药康养一条街”[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8):4-5.
[15] 梅苏华,夏锦芳,周丽霞.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护人员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的现状调查与内涵辨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 30(18):41-43.
[16] 谢媛香,朱磊,薛淞月,等. 健康中国视域下数字中医药的发展路径研究[J]. 卫生软科学,2022,36(04):33-36.
(责任编辑:黄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