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阅读中有迷雾

2024-07-08 06:12阿免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24年6期
关键词:字里行间迷雾谜底

我时常读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书,才疏学浅是一方面,选书时的莽撞勇猛是另一方面。我以为这两方面都无可指摘,且无法避免。人类的无知是件板上钉钉的事儿。选书的莽撞也是在所难免的。

选书时若斟酌太多,就会失去随机的美。我宁愿捧着一本书,啃得吃力到摇头晃脑,也不愿视之为阅读中的挫折而退避三舍。

我不断去确认:“哦,原来是这样。”看看那些书中到底包含了什么,我勉强地踮着脚在字里行间行走,字儿都认识,但言下之意是什么,却不知道。

一本书映入眼帘的时候,像个谜。谜面是它的书名和封面,有时候你也能通过腰封得到一些提示。但大多的时候,书的初印象是模糊的,呈现出一种不可言说的气质。正是这种不可言说的气质,驱使你伸手触摸它,或者点击图片进入详情页。但吸引人注意的事物太多了,所以只有极少的书能真的进入你的阅读,我们分拨给阅读的时间真是少得可怜,比时间本身要更吝啬。

要等你真的开始阅读,将它读完,你才可能得到完整的谜底。于是,谜很多,眼花缭乱地迷人,你知晓的谜底却少得可怜。如果读到了自己不能理解的书,那你不但没有获得谜底,反而得到一个谜中谜。

有上述的感慨,源于手头刚读完的《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尽管我始终抱着狐狸是谁,猎人是谁的疑问,可还是没能在字里行间得到确凿的答案。故事围绕两个女孩展开,情节藏在一个个松散的场景里,每个场景里对物进行的刻画比人更多。读者要努力地自行拼接这些破碎的生活片段,以追索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书的作者米勒的语言是诗化的,既因为文字的美感与凝练,也因为她在表达的时候试图隐藏。

可能是自己也写诗的缘故,我对这种表达与隐藏的微妙平衡很在意。当作者以小说的篇幅、诗歌的语言来述说,这里边越多“想说的”,就会有越多“不能说的”。于是只能给读者以恰到好处的线索,这对写作者来说,或许不是写作风格的审慎选择,而是令人安心的唯一的表达方式。想明白这点之后,我突然领悟到——要解这个谜,或许应将写诗的过程逆着走一遍。

通过这个逆过程我们明白了,狐狸和猎人的关系,象征的是那不能言说的对峙关系,秘密警察和反叛者、控制的一方和受控的一方……而狐狸变成猎人的时刻,便意味着双方的地位与力量的变化。

这本书我读完好几天后才幡然醒悟,这醒悟让当时弥漫在我与书之间的迷雾尽数退散。挠头想出来的谜底比直接翻答案得到结果的感觉,更有冲击力。带着揭晓的答案再回头看那些篇章,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那隐在暗处的对立双方的拉扯,看得出紧张的“猎杀”气氛,也看得出其中无休止的反抗。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谈不上美妙。我虽然爱米勒的语言美感,却对故事中弥漫的紧张、肮脏和令人唾弃的一切感到难熬。

一种必然的结局,一种永恒的困境,在狐狸与猎人的循环中跳动着,故事并不带来确切的希望。但得到答案的那一刻又确实是美好的,我甚至迷恋那种难题终得解答的获得感。迷雾散去,我似乎不是原来的自己了,新的我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重理解。

阿免

定居在南方小镇,一个留短发的普通90后,目前是普通的公司职员,也是一名长大了的儿童。12岁开始写诗,但绘画涂鸦的年份无从考证,始终热爱以诗人和画家的方式表达自我,擅长通过想象力、文字和图案将平凡日常变得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字里行间迷雾谜底
拨开迷雾 畅行无阻
每期谜语
迷雾中的闲庭信步
迷雾河往事
数字里的成语
字里行间感情怀——方法运用课“凡人情·伟人情”
数列迷雾不用怕 防微杜渐见奇效
让“鲜活感”跃然字里行间:浅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
谜底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