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蒲清平(1969 —),男,博士,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现任重庆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兼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团中央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爱国主义教育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根和魂,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深邃的文化底蕴,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资源宝库,对于培养青年人的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年人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认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时代发展的响应。
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在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寻爱国主义的源和根,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铸造爱国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包括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理念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传承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文化资源。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从中挖掘教育资源、凝练思想精华,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铸造广大青年的爱国之魂。
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厚植爱国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等。这些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厚植广大青年的爱国之根。
三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激发爱国之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包括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处世原则,文以载道、托物言志的表达偏好,理事不二、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俭以养德、和谐自处的生活理念等。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青年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以中华文化精神主线与精神内核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之情。
在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年人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认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时代发展的响应。
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
新时代在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要创新方式方法,关键在于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价值理念相结合,以更加生动、有效的形式滋养青年人的爱国初心。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化,让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学校是青年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依托学校阵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爱国主义教育。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在教学中积极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课程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引导青年体悟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国家认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于校园文化景观展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产品化,让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形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文创产品形式越丰富多样,市场流行度越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越强,越能够将其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传递给广大青年,为发扬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聚焦爱国主义主题,设计并生产文化创意产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将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生活用品,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开发旅游产品,包括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让青年在旅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具体。
三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网络。充分利用数字空间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资源开放共享优势,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建立数字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数字传统文化数据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课程、优秀作品、经典案例收录至数据库,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共建。制作数字展览,将传统文化展览数字化,借助“AR/VR”虚拟仿真技术,提供数字实景场景模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沉浸式体验环境。依托“算法+”大数据技术,更大范围地精准推送、内隐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爱国主义荣誉感和归属感,培育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责任编辑:邵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