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4-07-06 20:55郝思淇王毅
科学导报 2024年44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华文明话语权

郝思淇 王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强大的文化支撑,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的概念。“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中华民族对宇宙以及对人和宇宙关系的看法,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价值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世界情怀,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天下观的价值追求;“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是中华民族认为的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应秉持的处事原则,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的价值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对人应具有的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肯认,体现着中华民族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观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助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是其在国际权利结构中所占的地位和影响力的直接体现。2012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工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思想和文本母体,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来源和基础,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离不开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中国声音。因此要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精神标识和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魅力挖掘出来,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自身的文化魅力打动国际社会,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秉持开放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大特性。他特别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从玄奘取经到鉴真东渡日本,从昭君出塞到丝绸之路,从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到明末清初利玛窦来华传教,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不仅是中华文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各文明都是平等的,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民族在维护和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也要以平等的眼光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世界各种文明之间也只有加强交流互鉴,善于汲取其他文明中有益的成分,才能获得延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力量。“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坚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世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频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格局。人类社会面临着众多的共同性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做到独善其身,每个民族都承担着改善和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义务。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前进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每个国家和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凝聚价值共识,也只有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难题,促进世界繁荣发展。

  三、坚持守正创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不断赓续的精神力量。“守正”出自“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强调恪守正道、尊重事物发展的连续性,意味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中华文明;“创新”出自“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不惧挑战的进取精神,意味着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积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能够绵延不绝、不断赓续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守正创新”就是要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持守正创新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精神动力。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新”与“旧”有着深刻的辩证理解,将“守正创新”内化为自觉意识,强调“以史为鉴”,在中华文明传统基础上吸纳世界文明成果,创造崭新人类文明形态。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拓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文化力量,因此要总结我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同时借鉴和吸收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激活文明源头活水,实现对人类文明的扬弃与超越,在批判中前进,创造性地形成有中国气派、中国风度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向度研究”(项目编号:19BKS05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华文明话语权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新形态西装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