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2024年1月3日
油菜种源打破国外抗除草剂基因专利垄断
日前,江苏省农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完成的成果“EMS诱变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油菜新种质的创制与应用”进行评价,引起业内关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自2004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育成了我国首个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宁R101”。利用EMS诱变、大规模定向筛选和基因分子聚合等方法,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油菜创新团队创制了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优异种源DS3和5N,抗性达到除草剂推荐使用浓度的16倍,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
该抗性新种质为我国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培育提供了基因来源,打破了国外抗除草剂基因的专利垄断,填补了我国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优异种质的空白,对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科技日报2024年1月5日
调控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关键基因发现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优质育种创新团队鉴定到参与调控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关键基因。
陆地棉是四大棉花栽培品种之一,是世界上第一大天然纤维作物。协同改良陆地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解析陆地棉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间负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反向变动)的遗传基础,并发掘关键基因,对棉花育种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陆地棉重组自交系群体,挖掘发现了可以同时调控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GH_D07G2262),并进行了功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可以正向调控纤维强度的形成,负向调控棉花产量指标—一衣分的形成。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尖端研究》。
南方农村报2024年1月4日
海南三亚首次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2000千克
2023年12月30日下午,2023年海南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2000千克高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第三季测产,平均亩产546.7千克。加上第一季、第二季平均亩产,三季合计年亩产达2046.5千克,顺利实现年亩产2000千克的目标。
为探索提升三亚热带地区特色三季水稻生产能力,评价筛选相关配套新品种、新技术,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杂交水稻年亩产2000千克高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进行40亩试验示范。
该项目第一季种植杂交水稻平均亩产843.6千克;第二季种植杂交水稻平均亩产656.2千克。第三季杂交水稻试验田内水稻长势均衡,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株叶形态好,结实率高,穗大粒多,综合性状良好。
三亚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突破2000千克,刷新了我国热带地区杂交水稻种植的新纪录。
农业科技报2024年1月3日
国内首款轻简型甘薯收获机研发成功
近日,国内首款轻简型自走式甘薯联合收获机,在江西省樟树市开展了丘陵红壤地区甘薯田闾收获试验示范和推广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适用于丘陵黏土区,装备工作顺畅可靠,作业性能指标良好,可一次完成甘薯的挖掘、输送、分离、清杂、装送筐等收获作业。
该款甘薯联合收获机的研发成功,有效破解了丘陵黏土区甘薯收获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该技术目前已开始产品化开发,根据丘陵山区不同甘薯种植模式,推出了800型和1000型两款自走式甘薯联合收获机产品。
自走式甘薯联合收获机的成功研发,将有效解决丘陵山区甘薯收获装备短缺、收获辅助用工多、破皮多、损失高等难题,并且可兼收马铃薯等作物,实现一机多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川农村日报2024年1月3日
“爱媛柑橘果王”3万元落槌成交
2023年12月20日,在四川省苍溪县月山乡第三届爱媛采摘节竞拍活动中,经过数轮竞价,一盒8个“爱媛柑橘果王”以3万元高价落槌成交。
据介绍,竞拍活动上的“爱媛柑橘果王”产自月山乡琳山村,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无籽、无渣、水分充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琳山村党支部书记梁家学介绍,2022年琳山村爱媛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目前,爱媛柑橘已成为该村主要支柱产业,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近年来,月山乡坚持县委“543”发展战略,围绕“两场一心三带多极”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振兴,创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发展爱媛橙柑橘产业达1600余亩,辐射带动全乡种植达2000亩,预计2023年产果700吨,产值达1000万元。
《科学导报》2024年1月2日
桑蚕业织出“新丝路”
桑园冬季管理,是桑蚕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连日来,在西阴村山西嫘祖故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桑树园里,修剪工人们利用冬季农闲时间,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桑树修剪整枝工作。
除了雇佣熟悉桑树修剪技术的农户,桑园还邀请专家讲解冬季如何管护,确保来年桑叶丰产。近年来,山西嫘祖故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千亩桑蚕特色产业示范园区,骋请山西蚕科院专家做技术指导,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集植桑、养蚕、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带动农民增收。
据了解,除了蚕丝被,该公司还结合市场形势,有序推进桑蚕产品深加工,生产蚕沙枕头、四件套等床上用品,发展果桑采摘、桑树餐饮、健康医药等创新项目,延伸产业链,促进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还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山西科技报2024年1月4日
以项目建设串起农业产业链
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以创新为引领,做好产业链升级,通过对优良苹果、优质鲜桃、特色鲜枣“三基地”及县域内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精准摸底,制定了养殖、水果、面粉三大产业链条,以项目建设串起产业链。
水果类以康顺达食品有限公司和中鲁果汁食品有限公司为链主,面食类以国锋面粉有限公司为龙头,畜牧类以画宝刚烧鸡加工项目为龙头,此外,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了同翔印务年产6000吨塑料软包装等项目,进一步做强做大运城畜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