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沈阳的四月天

2024-07-06 12:08:30王梅芳
共产党员·下 2024年6期
关键词:建筑史建筑系东北大学

王梅芳

2023年9月9日,“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沈阳)”在辽宁美术馆举行,展出了梁思成、林徽因在沈阳工作、生活时的珍贵照片、手稿、设计稿,很多珍贵文献均为首次公开展出。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梁思成、林徽因在沈阳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每一张照片都意气风发。

梁思成、林徽因夫妻二人与沈阳有着非常特殊的渊源。沈阳是梁思成、林徽因学成回国后事业开始的第一站,梁思成在这里的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系,任系主任,林徽因任教员,夫妻二人先后在沈阳工作生活了3年。

比翼齐飞

梁思成作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中国的建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影响深远。其夫人林徽因是著名的作家,同时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长子,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15年,入北平(今北京)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连续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梁思成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曾写下过著名的绝笔信《与妻书》。1916年,林长民因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林徽因进入英国教会兴办的北京培华女中读书。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见识异域文化风情。在伦敦,16岁的她受到女建筑设计师的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不凡志向。其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学生、诗人徐志摩,由此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作品。但林徽因最看重的是建筑学家这个身份。

留学美国

1924年6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读预科班。康奈尔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州汤普金斯县伊萨卡市东北部,是一所私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该校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所创始院校之一,著名的八所常春藤联盟成员校之一。

1925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同时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简称“宾大”,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最大的城市费城,创建于1740年,是美国第五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美国第一所从事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的现代高等学校。该校的创建者是美利坚合众国著名开国元勋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梁思成和林徽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便注册在美术系,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梁启超给梁思成邮寄了一套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随书附信“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朱桂辛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

《营造法式》是北宋著名建筑学家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一本建筑学著作,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梁思成称之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语法”。这本书影响梁林二人终身。后来,梁思成在遗嘱中把这本书留给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建筑师的职业是什么?梁思成给出的答案是:“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

设计校徽

1926年,远在美国读美术系的林徽因,得知张学良在沈阳筹建东北大学,正在征集校徽的消息,便应征设计了东北大学校徽。林徽因设计的“狼熊觊觎白山黑水”校徽被张学良选中,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在这个设计中,林徽因将《易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她解释图案的主题是“被列强围绕、形势逼迫仍然巍然耸立的皑皑白山和奔腾不息的滔滔黑水”,期冀东北大学肩负保卫、开发、建设祖国东北和警惕帝国主义侵略的神圣使命。

校徽为圆形,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布局上采用对称格局。外圆的正上方是校名“东北大学”4个钟鼎文字;右侧的“东北”和左侧的“大学”之间,是《易经》八卦中的艮卦符号,代表东北方位,又代表山,表示东北大学在中国的东北方向。正下方中间位置是“白山黑水”组成的图案,表示长白山与黑龙江,泛指中国东北地区;左右两侧分别盘踞着熊和狼,就像隔着长白山对视,意谓列强环伺,形势危急;白山之下是波涛汹涌的滔滔黑水,喻指时局险恶、动荡不定,警示莘莘学子居安思危、团结一致,报效祖国。内圆是校训“知行合一”4个古体字,采用隋唐时期宝相(佛像的尊称)纹样的艺术装饰,衬以四瓣莲花图符,显得稳重庄严、典雅肃穆。

白山、黑水这典型的东北地貌特征,一直是东北大学校徽的标志,虽然后来历经变化,但至今仍保持着林徽因最初的设计思路。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美国结婚,林徽因给自己设计了一套东方风情的结婚礼服,被当地报纸报道后,引起一阵轰动。

受聘东大

东北大学旧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1923年开始筹建,至1930年陆续建成。东北大学旧址建筑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28年,接替父亲张作霖主持东北军政的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他先后捐出约180万银元,用于扩建校舍、高薪礼聘著名学者、购置国外先进实验设备、出资送优秀学生出国等。当时,章士钊、梁漱溟等一批名师陆续受聘执教东大。

1927年,梁思成获得美国宾大建筑学硕士学位后,曾于次年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亲眼看到国外的古建筑受到了妥善的保护。而自己的祖国,却是满目疮痍,千年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岌岌可危。而且,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唯独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建筑史。梁思成下定决心:回到中国去,研究自己国家的建筑,写出中国的建筑史。

1928年8月,梁思成夫妻相携回国,受聘于东北大学,两人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一个是系主任,一个是教员。东大建筑系首期招了15名学生,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与现在的大学老师只教一门课程不同,林徽因同时教授美学、建筑设计、雕塑史、英语等多门课程,剩下的课程由梁思成教授。

林徽因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沈阳故宫大政殿、八旗亭、昭陵、福陵等古建筑场所,现场讲解建筑美学。由此可见林徽因对建筑的痴迷程度以及对学生的良苦用心。

1929年8月,梁思成夫妇的长女在沈阳出生。二人为纪念刚刚故去的梁启超,以其号“饮冰室主人”为女儿取名再冰。梁再冰长大后成为新华社记者。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梁思成夫妇又与几位在美国读书时的校友一起成立了“营造事务所”,为交通大学在锦州设立了一所分校。

被称为“中国最文艺、最美丽”的火车站吉林西站也是由林徽因设计、梁思成审定的,建成于1928年,是吉林省第一条中国人自建铁路——吉海铁路的总站。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它既富含中国传统建筑的底蕴,又有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1930年,梁思成夫妇撰写了《中国雕塑史》,首次采用断代方法,把上古至元明清的中国雕塑史划分为13个部分。这是中国人最早写成的一部中国雕塑史书,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丰碑。

离开沈阳

1930年冬天,林徽因被诊断出肺病。沈阳的冬天,天气寒冷,不利于身体的康复,林徽因先离开了沈阳,到北平医治,从此,她再也没有回来过。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大学停课,梁思成也离开了东北大学,回到北平。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开始对中国古建筑展开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历经10余年时间,累计考察了全国200多个市、县的2000多座唐、宋、辽、金、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并对其中大多数建筑进行了精细测绘、拍摄,完成测绘图稿近1900张,由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建筑理论的研究范式,并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其时,古建筑这个领域在我国学术界几乎还是未经开拓的荒原。国外几部关于中国建筑史的书,还是日本学者的作品,且语焉不详。然而,梁林夫妇二人在留学期间学习到的西方学者对于欧洲古建筑的透彻研究,对每一处实例的精确记录、测绘,对于梁思成和林徽因来说,无疑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广袤大地上无数土木结构的古建筑,随时可能因战火而毁灭。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北方一些著名学府、学术机构及教师为避战火,南迁至中国西南边陲,梁思成夫妇也在其中。他们先到长沙、昆明,后又搬迁到四川的李庄镇,住在乡村两间低矮的陋室中。

在这种困窘的情况下,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的美国朋友费正清夫妇多次来信劝他们去美国治疗、工作。面对老朋友的关心,梁思成和林徽因很是感激,然而他们给费正清夫妇的回信中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利用他们随身携带的和在昆明等地的考察中留下的资料以及抢救出来的一部分资料,开始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一起,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他们的调查成果,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参与撰写了第六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并承担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1944年,作为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在李庄完成了轰动世界的《中国建筑史》。

这部《中国建筑史》系统梳理并总结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成就、主要特征等,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文献。它的问世,纠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偏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除此之外,梁思成、林徽因还用英文撰写并绘制了一部《图像中国建筑史》,这是他们在留学美国时就埋在心底的夙愿。

1946年夏天,林徽因一家搬进了清华园新林院8号,梁思成担任清华大学第一任建筑系主任。

再结情缘

1949年,清华大学聘请林徽因为一级教授,主讲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设住宅概论专业课。林徽因再次投身到建筑事业中,每天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

195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领导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工作。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最终全国政协会议通过了由林徽因等人主持设计的国徽图案。

林徽因认为,中国的国徽必须具有最鲜明的民族特征,不仅要表现革命的内容,还要体现出中华文明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避免像某些东欧国家一样成为苏联国徽的翻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应该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个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1951年5月1日,由林徽因等人设计、沈阳第一机器厂铸造的直径2米的大型国徽庄严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2013年在中国上映的电影《国徽》,再现了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设计、在沈阳制作的过程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1954年,林徽因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开设中国建筑史等课程,大半时间是躺在床上讲授,学生走后她就发烧、咳嗽不止,这是她生命最后阶段的常态。

1955年4月1日清晨,51岁的林徽因被时光带走了。墓碑上,她的夫君梁思成保留了她最在意的一个身份——建筑师。2024年5月,在林徽因入学100周年之际,美国宾大向其追授建筑学学士学位。1972年1月9日,在林徽因离世17年后,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猜你喜欢
建筑史建筑系东北大学
建筑史话
建筑史话
建筑史话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现代装饰(2020年5期)2020-05-30 13:01:34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北广人物(2018年40期)2018-11-14 09:00:02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空中之家(2017年6期)2017-06-12 02:15:02
BIM涤荡建筑史 建协助推豫之梦
中州建设(2017年23期)2017-04-12 06:26:51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
东北大学成功实现“零污染”低成本制取金属钛粉
新疆钢铁(2015年3期)2015-11-08 01:59:35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to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科技视界(2014年35期)2014-08-15 0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