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志刚
欧盟撤销禁燃令;
梅赛德斯- 奔驰不再坚持2030 年全电动化计划;
苹果放弃耗费700 亿造车计划;
日本一直宣称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着力推动氢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易自燃,是“要命车”;
……
以上种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不利消息一时间甚嚣尘上,于是不论是汽车行业内部,还是来自社会其他方面都有声音不断附和,一小撮人在极力引导社会舆论抹黑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由于他们不断带节奏,也真的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消费者的疑虑,就连汽车产业内部也有人开始怀疑“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红旗还能打多久?”。其实自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实施以来,始终有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诸如新能源汽车用的是煤电并不环保,氢能汽车才是真正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过渡产品,谁买谁是小白鼠;电动汽车容易自燃,不安全;电动汽车冬天电池衰减严重;电动汽车充电难;电动汽车保值率低……所有这些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利的观点,有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但是不能因噎废食,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迭代,所有问题终将解决,如果因此而减缓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那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就是灾难性的。我们先说本专题的观点: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但不能停,而且不能慢,更要加快速度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刊策划了这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危与机》这一专题。作为专题的序言,本文先提纲挈领地阐明新能源汽车红旗要打到底的理由,后面将从汽车产业、能源、技术与产业链等角度详细展开说明。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生存之本,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竞技
熟悉中国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现代的汽车工业,特别是乘用车是借助合资模式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说法是市场换技术,然而30 多年来合资车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直到近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起来,情况才有所改观,于是很多人戏称“市场给了别人,技术却没换来”。的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在发动机、变速箱(特别是自动变速箱)、底盘等汽车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大家却没有看到,由于引进跨国汽车企业合资造车,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了成熟的产业工人、技术人才和打造了汽车产业链,这些都为近几年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由于燃油车核心技术的不足,如果继续造燃油车,很难摆脱国外车企的盘剥,可以说很多利润被合资企业的外方拿走了,中国付出了很多资源,却拿到了利润的少部分,如果中国汽车工业想发展壮大,必须走自己的路。既然在燃油车核心技术方面很难绕过外企的技术专利壁垒,那么换道发展就成了必由之路,恰恰汽车电动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不用再给外企交保护费了,可以留下大量的利润用于发展本国汽车工业。其实早在1992 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跳过汽油柴油,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由于缺乏人才和产业基础,以及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走出去引进来是必由之路,该交的学费一点也不能少,于是钱老这一前瞻性建议被雪藏多年,直到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才迎来了厚积薄发,从这一点上看,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中国汽车的合资策略,有舍才有得。
至于有人说中国汽车的电动化之路得益于引进特斯拉,那么说这些话的人,要么是浅薄,要么是居心叵测。试想一下,电动汽车的核心三电系统,我们是依赖特斯拉带来的吗?如果没有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等企业的埋头苦干,怎么会有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如今的市场份额。大家始终要有清晰的认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可以说如果中国汽车不走电动化之路,始终难以摆脱国际汽车巨头中国买办的地位。引进特斯拉,是在拉拢同盟军,吾道不孤。中国新能源汽车最终都需要走出国门,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和市场基础,从这点上看,日本鼓吹的汽车氢能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日本在氢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投入的早,投入的力度大,申请了无数专利,形成了专利壁垒,如果其他国家跟进发展氢动力汽车,那么必将陷入日本的专利陷阱,又是一轮市场换技术的悲剧,这点中国人看得清,欧美人同样看得清。所以,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必须得有国际同盟军,大家可以各有所长,百花齐放,但是我们必须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发展新能源汽车符合中国的长期能源战略
中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已经持续多年,石油美元体系短时间难以改变,我们始终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一是原油进口被卡脖子,二是石油价格被卡脖子。不论是哪一个卡脖子的情况发生,我们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就是国家发展受限,人民收入降低。虽然从目前我们与能源输出国的关系来看,不太容易出现极端情况,但是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的滋味不好受,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是正解。
中国的发电量世界第一,中国的绿电(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核电)发电量世界第一,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世界第一,这都为我们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并引导大部分电动汽车用户在用电低谷充电,不但有利于支持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而且避免了电力浪费,每年由于用电波谷造成的弃水、弃风、弃电量非常惊人,甚至于这些弃电量就够目前保有的电动汽车所需电量。试想,如果能够将这些弃电利用起来,将极大降低浪费和降低车主用车成本。而且,随着中国绿电发电量的不断提升,也为大批量制造绿氢创造条件,那时候的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将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
发展电动汽车要警惕核心技术外泄和失去进取心
中国的电动汽车三电系统技术全球领先,我们要警惕国际汽车巨头通过合资兼并等方式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国汽车产业兼并合资的许可和审批制度,对于有核心技术的车企要进行保护。
另外,我们虽然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初步建立领先优势,但是并没有跟国外同行拉开足够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方面,其中有可能改变电动汽车格局的固态电池技术,日韩也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这方面以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智能化方面,国外同行也在加大研发力度,这与采用什么能源无关,而是科技范畴,这方面我们甚至于还称不上最先进,特别是在车机控制单元核心芯片的算力方面,以及利用率越来越高的AI 大模型应用方面,我们与国外先进公司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我们一定不能站在取得的一些优势上面沾沾自喜,失去进取心,要始终坚持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应用一代,该补齐短板的,举全国之力突破,领先的要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只有居安思危保持进取心,突破“危”,获得“机”,才能持续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