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荣
摘 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扩展和运营密度的逐渐提升,运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也逐渐增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独特性和多元性,确保其安全运营面临很多挑战。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并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顺畅和稳定运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 安全管理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基础上,交通拥堵问题越发严重,并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和居民出行的痛点。该现象的产生,部分归因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私家车的数量激增,加剧城市交通压力。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但运营安全管理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在这样的前提下,深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更要重点关注并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确保城市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1 城市轨道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能保障乘客的安全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频繁出现的违规钻探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至2021年期间,全国范围内因违规钻探导致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损害事件高达19起,这些事件不仅会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更会对乘客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通过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显著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为乘客营造一个更安全、稳定的出行环境。
1.2 提高效益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立初衷,注重推动城市的扩展,帮助地区经济的蓬勃增长,并寻求城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实际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管理面临多方面的考验,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城市轨道交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潜能,同时城市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催化剂作用。然而,通过强化安全运营管理,不仅能加强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更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综合效益。安全、有序的运营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生命线,也是连接城市各区域、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有效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则能进一步释放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推动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奠定坚实基础[1]。
1.3 促进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更好发展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安全管理的不断优化对于保障乘客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城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采取和实施高效的安全管理策略,能显著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公众对于公共交通系统的信任度和使用意愿。有助于引导更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并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城市交通运输向着更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强化安全管理还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和技术创新资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长期繁荣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在确保乘客安全的同时,也为整个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2.1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应急办法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中,应急预案的设计和不断更新将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预案存在瑕疵或没有及时更新,便会遗漏某些潜在的紧急状况,从而对救援效率产生不利影响[2]。另外,一旦相关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应急管理框架和专业化团队,或者职责界定模糊不清,这将在紧急状况发生时,影响响应速度。例如,如果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严峻性缺乏足够认识,会在关键时刻错失采取恰当预防措施的良机。或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科学,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出现障碍,甚至产生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高度关注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更新工作,打造专业化的应急管理机构和团队,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确保在紧急状况下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
2.2 环境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
实际上,环境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具有显著影响,主要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内部环境包括轨道交通内部的空气质量、照明亮度、站台的清洁度、设施的防水能力等,都关系到乘客的乘车体验和身体健康。一旦这些内部环境因素出现问题,如,空气质量差或照明不足,都会对乘客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也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构成一定威胁。例如,突发的自然灾害,如,洪水,都会导致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全面瘫痪。
2.3 相关人员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产生的影响
人员因素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心理、技术等三个层面。对于工作人员来说,生理因素包括身体疾病或违规行为等,这都会增加运营风险。心理因素,如,安全意识淡漠、纪律性不强或心理素质较差,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另外,技术因素,如,专业知识不足或操作技能生疏,同样会影响运输安全。而从乘客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生理状态,如,突发疾病,也会引发紧急情况;他们的心理状态,如,恐慌或冲动,会导致不安全行为;而对于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也直接影响其行为的安全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并加强乘客的安全教育,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关键。
2.4 站点拥挤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大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在交通高峰时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拥挤压力。市民对轨道交通的信赖和依赖与日俱增,但原有的站点设计能力却往往滞后于乘客流量的迅猛增长,难免会导致车站拥挤。这不仅会对乘客的出行体验造成负面影响,更会对乘客的安全和轨道交通的顺畅运行带来严重风险,尤其在过度拥挤的环境中,乘客的行动自由受限,也会加大跌倒和挤压等安全事故的风险。同时由于人多拥挤,乘客登车、下车的过程变得更耗时,会造成列车在每个站点的停留时间延长。而这种连锁反应会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时刻表造成影响,从而降低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不仅如此,在紧急状况下,如,火灾或安全事件发生时,过度拥挤的车站会极大地增加人员疏散的复杂性,严重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
2.5 设备方面的影响因素
实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网络是一个庞大且错综复杂的系统,集成通信、信号、供电、车辆及通风空调等多重专业设备,这些设备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关键作用,并通过协同作业,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顺畅运行。然而,该系统的完美性并非坚不可摧,任何一个设备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整体运营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轨道交通的整体安全。正因为如此,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预防性维修工作,这不仅关乎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更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性和便捷性[3]。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信息系统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应急信息传递和通信系统,包括确保和多方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流通无阻、构建多元化的信息发布路径,对应急信息人员进行周期性的专业培训,这也是确保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持续性的关键要素。同时利用政府官方网络平台,还可以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空间,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为更有效地响应和处理城市轨道交通中遭遇的紧急情况,需要制定科学细致的应急预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精细化地梳理和优化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根据事件发生的时序和演变阶段进行有序分类,以此来提升响应速度和防止事故的重演。其次,构建精准的预警模型,实现对潜在紧急情况的及时预测和充分准备。另外,必须加强综合监控体系的建设,通过覆盖城市各个角落的轨道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为突发事件的防范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升级,借助先进技术提升应急指挥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控能力。
3.2 针对环境因素的应对策略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应对制度,尽可能降低由环境因素导致的事故风险。首先建立一个高效的智能化运营环境监测体系。如,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应采纳前沿的智能化技术,实现运营环境的无死角、实时监控,当系统探测到任何安全隐患时,都要立即启动报警制度,确保相关人员能迅速做出反应,有效提升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环境的安全监控效能。对此,广州市要组建一支技术精湛的团队,负责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全天候的监测服务,并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类环境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和气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获取自然灾害预警,再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制定可行的应急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其次,实施轨道的定期巡检制度,即便拥有智能化的监测系统,仍然要依靠工作人员的实地巡检来识别被智能系统遗漏的隐患。在巡检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防止事态恶化。对于巡检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要立即上报并协助专业人员迅速解决,从而保障轨道交通的平稳运行。最后,针对潜在的环境风险因素,要制定周全的应对策略,通过提前规划和准备,确保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能迅速而有效地应对,从而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不仅如此,这些预案也将在事故发生后指导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故扩散,减少人员和经济的损失[4]。
3.3 加强人员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必须着重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通过定期且系统的培训,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深化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让其准确掌握每个工作环节和安全操作流程。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员工都满足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日常运营中,还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实施有效的值班和检查制度,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违规行为。另外,还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职场氛围和安全文化氛围,鼓励员工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并培养他们主动维护运营安全的意识,从而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共同保障运营安全的良好环境。而这些综合策略的采用,无疑会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和实操能力,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站点疏散设计
随着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的不断攀升,建立一套合理且高效的疏散体系变得十分重要。为保障在紧急事态下人群能有序且迅速地撤离,必须对疏散路线进行周密规划,这不仅要考虑乘客的日常流动模式,还要结合站台的具体构造和与周边交通网络的连接性,达到最佳的疏散效能。而在设计疏散路线时,要尽可能消除不必要的交叉和迂回,确保每条路径都尽可能直线且高效地通向最近的逃生口。同时疏散指示标识的设置也应该灵活应对人流量的变化,无论是在高峰,还是非高峰时段,都要提供清晰、明确的视觉引导。对此,可采用对比鲜明的颜色、易懂的图标、简洁的文字说明,确保乘客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也能迅速找到正确的逃生方向。对于视觉或听觉障碍的乘客,我们需要提供额外的辅助措施,如,设置盲道帮助视障乘客感知路径,安装振动警报器和紧急广播系统,确保听障乘客能及时接收警报信息。另外,还要将疏散路径和各种安全设施充分结合,如,火灾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急照明设备等。当然,还要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无阻,必须消除一切可能造成拥堵的因素,特别是在电力故障的情况下,应急照明系统一定持续工作,确保乘客在黑暗中也能看清疏散路径。同时通过安装气体探测器,可以在有害气体或可燃气体出现的早期阶段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为不断提升疏散效率,要定期的疏散演习,组织员工安全培训,利用相关活动评估和改进疏散策略的有效性,并增强乘客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3.5 优化轨道交通运行设备
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的急促性在于设备的可靠性,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顺畅无阻,对设备进行不断优化和严格的安全保障工作。由于设备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团队必须肩负起提升轨道交通运行设备性能和稳定性的重任。在这样的前提下,要采取全方位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首先,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智能监控,以此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其次,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制度,以便于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迅速做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另外,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问题出现时迅速而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轨道交通设备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机动车数量急剧上升,导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轨道交通因高效运输和环保特性,逐渐凸显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力量,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轨道交通在市民日常出行中分量越来越重,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运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推行严格的安全防控策略,包含对轨道交通设备的周期性检测与维护、对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建立应急响应预案等。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安全风险的发生,同时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快速响应,减轻潜在的损失,提升轨道交通的整体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烜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因素与优化对策[J].现代企业,2024(1):38-40.
[2]只巍,蒋贵凰,吴羽琛,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3(8):66-71.
[3]杨瑾,张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3(8):133-135.
[4]陈冠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乘务安全管理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3(7):0163-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