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列成章,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大省,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势,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厚植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山西篇章。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转型发展 深化改革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
中图分类号:F0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049-02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2012年我们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起点,在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个关键节点后,如今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这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全国能源大省,山西省长期以来肩负着国家能源保供的重要使命,煤炭、钢铁产业对本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占比很高;但在发展过程中,这种“一煤独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能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与此同时,重工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不容小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要实现发展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优化,就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载体、以绿色发展为旨归,并由此成为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经络”。这也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统领,构筑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各类先进质优的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流动,以高水平的体制机制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政区经济”,扫除地方保护的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打通制约经济畅通循环的堵点,进而聚合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简化审批流程,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打造公平竞争、依法守信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助企一条龙服务,树牢“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强化产业转型发展的载体支撑,着眼于山西省产业布局的整体规划,在引进重大项目方面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产业同质化竞争。产业转型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形成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格局,聚焦“专精特新”领域,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抓好市场主体培育,把宏观引导和微观搞活相结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二)推动产学研用融合,释放科技创新新动能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最大的需求方,是研发投入的主力军,是项目组织的主体,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要求企业自己干,而是希望企业在投资的时候可以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展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实现资金、人才、项目等创新要素的协同,打通产学研用融合堵点,释放科技创新新动能。当今,科学研究的范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体思考的行为,而是需要强大的科研基础设施作为支撑,需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间的相互协同。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山西省的科技领军企业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突破以往的发展模式,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同时,要发挥中央驻晋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融入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沿导向,带动创新链上下游融通创新。
(三)夯实人才发展基石,筑牢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要在打造“四个高地”上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突出抓好人才引育创新。要强化引才育才磁场,以“南北引擎”为牵引,优化人才结构,形成一批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人才聚集高地;发挥驻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搭建科研平台,用好“六共联建”人才引育模式,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抓实技能培训,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要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管理、服务全链条,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让人才尽心做学问,出成果。要丰富人才结构,积极培育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各领域基础型人才,深刻认识到产业工人对于转型发展的强基固本的作用。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培育一批戒骄戒躁、精益求精、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的大国工匠。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还要留住人才。要优化人才生态,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让优秀人才适应水土,蒸蒸日上。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解决好人才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问题,消除人才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扎根建功立业。
二、以加强科技创新为突破,完善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山西产业转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一方面是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山西省作为中部六省之一,要继续从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凸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在对传统产业持续改造提升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使两者有效结合,双向发力。
(一)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确保产业体系自主安全可控
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要淘汰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质量供给。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要全面推进和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以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牵引,以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聚焦产品—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一批控制力、根植性强的头部项目、链主企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在打造链主企业的同时,一方面要补短板,蓄厚势。所谓“补链”,就是要补齐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夯实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技术,以技术补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联动。全面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专班制”,对项目的投产运行进行全过程跟踪、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精准施策,切实为企业发展通赌点,破难点,消痛点。另一方面,要锻长板,抢先机。所谓“强链”,就是要巩固和发展优势产业链。以强梁壮柱为方向,立足山西省传统支柱型产业,发挥比较优势,释放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在技术研发、要素供给、供需衔接、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协调,完善配套措施,重新焕发老工业基地风采,打造一批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山西省始终聚焦“六新”领域,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信息安全、数字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承接未来经济增长的使命。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布局建设“晋创谷”太原先行区,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破解“一煤独大”的发展瓶颈,积极促进煤、焦、冶、电等传统支柱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富有韧性、先进可靠、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数字经济,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依托战略新兴企业,打造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基础信息化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为抓手,为企业发展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推动“互联网+”服务向纵深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以践行绿色发展为抓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它摒弃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以创新为驱动推进经济、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
(一)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要继续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省建设,争做“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排头兵先行者。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守好华北“水塔”、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做好生态文旅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工作。依托绿色生态资源,适度布局发展生态康养、文旅休闲等产业,构筑山城一体发展新格局;山西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众多,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要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在保护和传承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过程中,统筹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控总量、降强度、优生态、拓空间,不断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二)推进能源革命,完善绿色低碳能源供给体系
山西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要当好能源革命排头兵,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推进煤炭消耗减量替代,始终将“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作为目标,山西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现役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先进智慧与清洁能源技术,推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探索实施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工程。大力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在煤电、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山西力量。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西省始终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勇立时代潮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
参考文献:
[1] 陈健.以“三新”发展观引领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22(07):18-25.
[2] 钞小静,王清.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01):12-20.
[3] 董志勇.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N].北京大学学报,2022-01-28(09)
[4] 栗美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山西文旅产业打开新格局[N].山西经济日报,2024-04-23(001)
[5] 林武.牢记领袖嘱托 扛起时代使命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前进,2021(11):9-23.
[6] 马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营商环境“内外兼修”[N].新京报,2022-10-18(01)
[7] 王蕾.新时代能源革命看山西 可持续绿色发展看山西[N].山西经济日报,2022-09-02(002)
[8] 吴蔚.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24(04):147-150.
[9] 阴和俊.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J].求是,2024(07):14-19.
[作者简介:成舒婷,中共太原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室教师。]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