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家史

2024-07-04 10:52杜东
军嫂 2024年6期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重要的事不能等,家庭中重要的事,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从2015年起,我决心尽自己的力量,写写我们的家史。

我家有五口人,父亲、母亲、姐姐、哥哥和我。除母亲外,我们都当过兵,我的姐夫、嫂子和外甥也都曾是军人。所以,我家是名副其实的军人之家。

我祖籍是山西省静乐县一个叫作杜家村的地方,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我的父亲杜保生,1919年3月出生。“七七事变”后,父亲受我二大爷杜保珍(党员、烈士)影响参军入伍,并于1940年3月入党。

父亲历任静乐县游击大队三区牺盟会通信员、武委会主任、抗联主任、政工组长、指导员等职,曾参加过百团大战、晋北战役和解放战争,先后荣获人民功臣奖章、华北解放纪念奖章、解放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等。他从师职离休,军龄59年,在党56年,享年77岁。

听老家人说,父亲打了多半辈子仗,当年他当武工队长时,日军曾悬赏5000块大洋要他的人头,还送他一个外号“杜大麻子”。可他脸上是白白净净的啊!原来,这叫法是因为他打仗勇敢、厉害,让敌人害怕。

父亲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1943年,他和几个战友回家过春节。不料,大年初一大早,就有日本兵悄悄摸进村子来扫荡。一群日本兵使劲敲打家里大门。我大爷起得早,顺门缝往外一瞅,坏了,没敢开门,赶紧回去喊父亲和他的战友快起来,从房顶跑往后山。日本兵发现了,对着他开了两枪,没打中,第三枪子弹从他耳朵边飞了过去。父亲回头扔去两枚手榴弹,炸倒一片。他们继续跑,敌人继续追赶,一名同志被子弹击中,当场牺牲,他与战友跑进大山里才脱险。敌人没抓到人,竟放火烧了我家的房子,烧了一垛莜麦,还抢走一头牛。

父亲对老家人十分关心。战争年代,他总会把自己积攒的物品送给亲人、乡亲,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大伯家的儿子曾送我的一枚银元,说是当年父亲救济老家亲人的,他们一直没舍得花。

1970年,听说四叔身患重病,父亲和母亲从辽宁大连赶到山西太原,与四叔一家商量治疗方案,四叔最终转危为安。我们定居辽宁大连后,每有村里人来,父亲都热情接待,在家留宿,倾力帮忙照应……

父亲一生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对党的感情极深。1953年,他在某学校干部科任科长(正团职),部队突然接到命令要从陕西西安搬到辽宁旅顺。因为编制问题,他被降格使用,安排到某团三营当了教导员,只是正营职,可他没有任何抱怨,坦然面对职务升降。

还有一件事,让我对父亲肃然起敬。1980年前后,组织上对部队老干部进行个人档案修订工作,修改因为战争年代而记录不准确的内容。其实早在1937年初,父亲就在山西革命组织牺盟会当通信员,后来为了统一档案,把那批人的参军时间全都定在了8月以后,算抗战干部。如果按实际参加革命的时间计算,父亲是“七七事变”前入伍,应该享受老红军待遇。

当时,部队和家人都提出要到山西去“找回”父亲的这段经历,老家的战友也愿意为父亲当证明人,可他都淡然谢绝了。他说:“我能活到今天很满足,好多战友都没了呀,他们得到了什么?”

父亲说,在1948年的太原战役中,他原来所在的那个连队战友们基本上全都阵亡了,他是侥幸活下来的。当时,他在晋绥六分区一连当指导员,组织上把一批“大老粗”当宝贝,送到晋绥军政干校深造,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储备干部,所以他“遗憾”错过了这次战斗。

在寻找和编写家史的过程中,我也见证了父母彼此奉献、彼此成就、彼此尊重,相濡以沫的那份炽热感情。

20世纪50年代初,父亲在陕西西安与母亲胡宝雲相遇并结婚。那时,母亲在长安县妇联当秘书。

母亲1925年出生于新疆迪化的官宦世家。受毛泽民等早期革命者的宣传教育,她成为共产党的拥护者,积极与进步青年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民主运动。当年,为了躲避国民党迫害,她从遥远的乌鲁木齐到了西安。

每个人的家庭都会有不同的记忆,在我记忆里,我家就像蒲公英,四处飘荡。据母亲回忆,那年父亲所在部队接到命令紧急调动,我刚生下还不到40天。全家坐着军用闷罐列车,跑了一个多星期近2000公里,来到辽宁旅顺安家。一路颠簸,我患上了重病。父亲虽心疼得不得了,可他说:“军人家庭就像蒲公英一样,听党指挥,四海为家。”后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又不断搬家:在大连的黑石礁、连胜街、金县和西安路等地都住过。

1962年,杜东(前排右)与父母、姐姐、哥哥合影。

为了这个家,母亲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因为要随父亲搬家,她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从西北随军到了东北。可不管生活多么坎坷、多么波折,父母都把我们这个家照顾得温暖又幸福。

我记事以来就是在和平年代,没有见过父亲壮阔恢宏的战斗和母亲挥斥方遒的激情,只见过他们低调而无私的奉献。我们三个子女见风长似的长大,父母让我们懂得了在奋斗的年代里何为真正的英雄,让我和哥哥、姐姐能义无反顾地投身军旅。

为了写好我们的家史,我反复阅读父母生前留下的笔记、家里保存的亲友来信,去图书馆查阅当年的历史资料,还多次登门抢救性拜访父亲生前的老战友、老部下、老邻居,听他们讲故事……

2020年,我65岁时,查出患上冠心病。可在父亲百年诞辰的日子,我带上老伴和儿子,又回了老家杜家村。当时,亲朋好友都劝我:“一把老骨头别折腾了,安心在大连待着吧。”

他们都不懂我的老家情啊!姐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嫂子5年卧床不起,要靠哥哥照料,我回老家,是代表杜家村在大连的所有人啊。

2022年,我终于写出我家的《简明家史》。

家史,浓缩着家族故事,不只有我们活过的故事,还有我们必须要记住的旧事。

(作者为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退休干部)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