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和平
自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在内的所有“四上”单位都采取一套表平台直报普查表,这也是对“四大工程”建设成果的高效利用。随着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和平台查询功能持续优化,以及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日趋完善,使得“四上”企业的统计资料能够越来越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当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何对经济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如何有效利用大量的普查数据资源来促进县区经济发展,成为县区经济普查必须面对的问题。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状况调查工作,特别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它是认识国家总体经济状况或局部地区经济状况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对于掌握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当前经济普查工作中仍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县域及基层地区的经济普查工作中,依然存在准确性不足、可比性差、数据衔接不紧密等诸多问题,致使其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为此要从县区经济普查数据价值的发掘和利用角度出发,进一步做好经济普查相关工作,进而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提供、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一、县级普查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部门协调配合以及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加大
在实际的经济普查工作中,县级普查机构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导致部门配合度降低,比如少数行业主管部门未能按要求抽调单位的业务骨干参与普查工作,使得相应行业的资料更新、共享等工作滞后;另外,部分单位或企业对经济普查认知不足,瞒报、漏报现象依然突出;再者,在对普查数据资料的收集上,由于“两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了提取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在经济普查组织实施过程中,即要加强组织领导又要确保在精心谋划、统筹协调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经济普查工作,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准确,这样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普查成果。
(二)经费投入不足,人员落实不到位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有关规定,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特别是很多地方县级财政资金紧缺,实力不足,无法足额拨付普查所需经费,使得经济普查工作经费不足,进而导致普查所需物资、设备采购包括镇、村普查工作经费的落实等受到制约。另外,由于经济普查内容涉及面广、普查指标专业性强,对“两员”选聘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也导致了很多地方存在或人员选聘不足,或一人身兼数职,或选聘人员熟悉业务较为困难、积极性不高诸多问题,最终导致普查进度及普查质量受到影响。
(三)“三新”经济的发展给普查数据采集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三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在经济普查过程中如何将这部份内容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比如对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收入,网络平台打赏,包括一些游戏平台虚拟货币形成的收入等如何进行统计,这些行业如何归类?所获收入、付出的成本等数据如何准确提取?此外,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日趋广泛,但是,在面临海量的经济普查数据时,如何准确采集普查数据,如何确保数据质量,如何对数据进行归总、分析,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等,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从源头上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二、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经济普查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政令畅通
1.按照“政府主导、统计牵头、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对每一阶段的普查工作,做到早筹划、早安排、早部署,做到责任清、任务明,要定岗定责,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县经普办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指导与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2.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普查方案落实到位。县乡经普机构要加强部门配合,加强宣传动员,明确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工商、税务、编办、民政、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确保清查单位真实、指标完整、数据准确,为普查登记工作打牢基础。
3.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普查宣传工作落实到位。根据省州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工作。一要结合普查各个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二要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集中搞好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坚持依法、依规普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统计法》和普查实施方案的学习培训力度,做到科学普查、依法普查、规范普查。
(二)打造高水准普查队伍,确保普查工作质量
1.加强对全县经济普查工作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两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要努力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普查队伍。在普查工作中,充分利用电子终端数据采集设备,完成普查数据的采集、审核、上传和处理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认真进行普查“两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按照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着重抓好两点:一是在“两员”的选拔过程中,要优先选择熟悉辖区经济情况、有一定群众工作经验、有亲和力、有现代电子网络设备操作能力并且有一定的会计、统计等经济方面知识基础的人员担任。二是在开展“两员”培训时,对“两员”进行手持终端设备和经济普查业务程序的培训,并把经济普查入户技巧与方式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之一。要采取事例教学方法,重视学以致用。
2.做好经济普查工作,坚持“地毯式普查”的方针。培训后,试点地区的合理选取十分关键,应选取具有较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城乡结合部作为试点进行调查。带领参训人员扎实掌握入户询问技巧、业务操作流程、数据采集规范等,进一步提高普查员业务素质,确保普查工作质量。
三、做好县区经济普查数据价值发掘和利用工作的建议
(一)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找准经济发展的特点、亮点
1.从普查单位的量进行结构、地域、行业分布情况的分析研究,找实找准发展趋势较好的、具备当地发展优势的行业集群,同时,利用全面的普查资料及时更新基本单位名录信息系统,为各级政府实施管理、进行各项统计调查提供最新基础信息。
2.对各单位经济总量、规模、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准确反映供给侧改革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果及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3.利用全面的普查资料,对普查年度GDP核算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明确核算范围,完善、统一核算方法,进一步提高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真实、准确反映普查年度经济总量,并为非普查年度GDP核算奠定坚实基础,进而做好普查年度与非普查年度GDP的有效衔接工作。
4.对包含“三新”经济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总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全面反映其发展特点、存在短板及发展制约因素等,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提供信息参考。
5.对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分行业消费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做好高效节能产业与耗能落后产业的对比分析工作,为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咨询。
6.对服务业的经济总量、规模、结构进行分析,掌握县区服务业发展优势及特点,为各级政府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提供信息支撑。
(二)理解用户需求,有效发挥统计咨询、信息服务职能
经济普查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有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更好地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面向政府公共部门、面向统计用户、面向统计基层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工作,全方位提高统计服务国家宏观调控、服务民生的能力与水平,合理、有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普查资料开发工作,只有切实做好普查资料开发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普查的作用,使统计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社会。更好地发挥统计数据“智库”“数库”的优势,更好地为我国的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更好地为基层统计提供服务。
通过经济普查,决策者可以在一个具体时间点上,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进行科学的判断,为保持国民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把握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判断依据。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在符合国家相关保密要求的情况下,利用新型媒体等平台公布相关统计数据,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让广大群众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普查信息,更加透彻地理解,更加便捷地使用。
新时期的经济普查工作,基本杜绝了重复填写经济指标的无效工作,尽量简化统计指标,尽可能使用财务、会计、生产经营数据等。主动向企业传递有关产业、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国内的经济情况,进而用更贴心的服务来争取被访企业的理解与支持。县域统计工作是立足于县级行政区划层面的,如何将资金投入到基层,着力改进基本工作环境,持续加强基本专业培训工作,提升基础保障能力,这都是全国、省级乃至县级统计机关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三)利用投入产出调查成果进一步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投入产出调查是对社会再生产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情况的全面综合性调查。充分利用投入产出调查成果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尤为重要。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出发,通过投入产出调查,统计部门收集各行业、各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结构信息,系统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经济技术联系,量化国民经济结构和重要比例关系,编制2023年投入产出表和供给使用表,全面反映社会经济结构及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为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开展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基础。另外,投入产出调查还能提供丰富的模型数据,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如投资、就业、收入、税收等方面的情况,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出发,通过投入产出调查,可以全面梳理产品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设备和劳动资源利用情况,全面掌握本单位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建立会计、统计和业务的统一核算体系,推进计量管理的标准化,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和经营活动。为实现企业供产销平衡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四)数据对比要有经纬,对比成果要有价值
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是具有动态性的,尽管历次经济普查中记载了一个特定时间点的经济图像,但是它的价值并不只在于水平的静态比较,或是与上一次的经济普查相比有怎样的改变,更主要的是,它还可以对一个县的经济发展进行纵向的描绘。我们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进行分析,结合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对比结果,发现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统计图表等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各产业产值、收入、就业人员、工资情况等信息,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比对,发掘地方优势产业,建立一个新的产业集群。通过建立一个多产业聚集的平台,坚定不移地扶优扶强,把先进的技术作为重点,以产业的调整与规划为中心,对已经建成项目的竣工、投产、效益进行紧密跟踪,对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投资等进行重点监控,强化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投资的管理,创造出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第二、第三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此外,在进行数据比较时,要超越县域范围,站在更高层次上审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各地区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距,以及有没有相应的“大环境”和“决策方向”,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新方向。
结语:
总之,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经济普查工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既要加强组织保障,形成合力,确保经济普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又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普查数据质量;既要遵循上级统一安排部署,确保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又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普查工作方案;既要加强普查经费的落实,又要严格控制普查成本,确保普查经费合理、有效使用;既要加强普查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引导,又要加强对普查对象的保护,确保普查对象积极配合,提供真实、有效的普查资料,最终取得全面、真实、准确的普查数据资料,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为后期普查数据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打牢基础,进而为地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统计力量。
(作者单位:永平县地方统计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