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璐 王铁铮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数字经济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深入分析了在此新格局下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构建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等措施,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21世纪,数字经济不仅是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领域,而且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这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持续革新和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数字经济的发展难点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
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于2020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以来,这一战略构想迅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核心理念。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保护主义抬头的外部环境下,我国通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经济自主性和韧性,减少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同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通过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数字经济则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数字经济发展难点
(一)技术创新与应用挑战
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核心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然而,一系列问题正制约着技术创新的步伐。
首先,资金制约。技术研发通常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成果的转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当前,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成为其难以跨越的门槛。
其次,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仅影响了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最后,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更新换代与应用管理机制。一些企业在引入新技术时往往缺乏全面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策略,例如过度注重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技术与业务的兼容性、未建立相应的管理评估体系等,因此导致新技术难以被高效地整合进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流程中,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随之凸显,成为了数字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挑战。
首先,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攻击、钓鱼网站等手段,非法获取和利用个人数据,给公众的财产安全和隐私权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滥用用户数据,甚至未经用户同意就将其个人信息用于商业推广,严重侵犯了用户隐私权。
其次,数据安全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还涉及到企业和国家层面的安全。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转向云平台,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安全性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一旦数据中心受到攻击,可能导致企业运营信息、客户数据甚至商业机密的泄露,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害。此外,公众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也较为薄弱,许多用户在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时,对于个人信息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进而增加了数据泄露风险。
最后,双循环背景下的国际数据流动增加,使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国际协作成为一大难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存在差异,尤其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既是合规的挑战,也是数据跨境流动的障碍。
(三)数字鸿沟与公平问题挑战
数字鸿沟是指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方面的差距,这一差距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数字经济的平衡发展和社会公平。
首先,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覆盖、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达地区由于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享受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以偏远乡镇、农村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投资和技术支持,难以有效接入数字经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其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也日益明显。年轻人和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更容易接受和利用新技术,而老年人、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的群体在数字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上面临较大困难。这不仅限制了他们享受数字经济成果的能力,也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质量。
最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的数字技能要求不断出现,加剧了数字鸿沟。缺乏这些新技能的个体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下降,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工作机会。
(四)人才培养与教育挑战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未能完全适应这一需求,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人才培养的不公平问题。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发达地区和顶尖学府,而欠发达地区和普通学校的学生则难以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因此导致人才培养的地区差异和质量差异,不利于形成全社会范围内的人才梯队。
其次,现有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内容和方式上未能跟上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缺乏系统的教育课程和实践平台。同时,我国教育体系内部创新与改革进程仍处于最艰难的阶段,各大高校在专业设置、招生指标、培养方案等方面仍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最后,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和技能提升需求。当下,即使是已经进入职场的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但是现有终身教育体系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便利,限制了人才的持续成长和职业发展。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策
(一)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其首要任务是加大关键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研发投入,从而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数字经济的安全发展提供技术依托。具体而言,政府可设立专门的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资金上的直接支持。同时,通过税收减免、补贴等政策激励,鼓励私营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到关键技术的研发中。
此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立跨领域、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对内,政府可以搭建平台促进这些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例如创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对外,鼓励和支持跨国界的科技合作项目,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国内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完善信息保护规则
在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完善信息保护规则的过程中,政府是主导角色,通过加强立法工作来为数据保护提供法律框架。
首先,制定和修订涵盖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传输全过程的法律法规,确保其能够覆盖数字经济的各个方面和最新发展。例如,可以借鉴诸如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国际先进立法经验,设立清晰的数据处理原则、制定个人权利保护措施以及对违规行为的严格处罚,明确数据处理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强化数据保护的法律责任感,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数据保护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也应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普及数据保护知识,提升公民对于个人数据安全的重视。例如,采取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相关内容、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开展公益宣传活动等方式,真正建立起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安全治理格局。
其次,建立专门的数据保护机构或小组。这类机构组织不仅负责监督和审查企业和组织的数据处理活动,确保其合法合规,还应具备一部分调查、处理数据违法行为的权限。该机构还需要负责收集和响应公众对于个人数据安全的投诉与咨询,为公众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加大对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政府和企业应戮力同心,投入资源研发先进的数据加密、匿名化处理等技术,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不仅应包括提升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措施,还应涵盖对于数据访问和使用的严格控制,以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数据滥用。
(三)强化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
强化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是实现数字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一步。
首先,将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投入必要的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考虑到某些偏远地区地形复杂,传统网络布线成本高,政府可以考虑利用卫星互联网技术,为这些地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确保无论地理位置如何,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而在5G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条件的地区也应积极推动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速的网络服务。
其次,实施补贴政策,降低农村地区居民的网络使用成本。通过减免网络设施部署成本、提供网络服务费用补贴等措施,有效降低农村地区用户上网门槛,鼓励更多农村居民积极使用互联网。电信运营商也可推出针对农村地区的特别宽带套餐,提供更为优惠的数据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网络接入率和使用频率。
最后,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对于推动农村地区数字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激励企业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如智慧农业、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和电子商务等应用到农村地区。例如,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农民可更精准地进行种植和管理,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远程教育,农村学生可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村产品可直接销售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四)推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有效培养这一人才群体,推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成为了一项重要策略。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可有效激励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
首先,政府可为积极参与人才共同培养计划的高校和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研发资金支持等激励措施。同时,建立方便高校和企业之间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术领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在企业实习期间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面对真实的技术挑战,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为了让在职员工也能够适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当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并投入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来。例如,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等。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定制专门的培训内容,使员工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最后,政府还可加强职业教育,规范培训机构,从而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项目能够真正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结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面对技术创新、数据安全、数字鸿沟和人才培养等难点,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我国数字经济有望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数字经济的未来将更加光明,进而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1.中共新乡市委党校;2.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