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化实践助推综合素质评价落地

2024-07-03 11:08王刚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阳光体系评价

王刚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将评价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西安湖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主研发并实施“阳光评价体系”,以游戏化晋级规则强化过程评价,以“自画像”方式改进结果评价,以信息化工具为载体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建构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摒弃了以学业水平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聚焦核心素养,通过儿童化语言和校本化整合,形成了涵盖“4个学段、3大领域、6个维度、12个基本点、426个观测点”的立体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学校坚持实施正面评价,通过量化评价动态更新学生“自画像”,描绘其成长轨迹,记录点滴进步,及时反思改进,建构多元开放的成长路径。

学校通过导向性、阶段性、任务性、即时性评价,将学生、教师、家长与社会纳入评价主体,实现多主体参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校自主开发信息化评价工具,将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全过程数据汇聚,强化过程评价。同时,兼顾各地区不同生源、不同师资及不同类型学校的个性需求,对评价工具进行平台式架构,确保指标框架、观测点、各项权重等均能自定义,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生长”应用模式。

聚焦应用,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发展

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等作用,让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了“行为观测—实施评价—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结果反思—改进行为”的闭环式双向驱动机制,而区域化应用平台、评价数据库、“万能卡”、“心愿卡”、数据智能分析及预警机制等功能为地区教育生态治理、学校管理决策、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共同构建阳光育人生态。

伴随着“阳光评价体系”的深入实践,学校已形成由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张举范为总顾问,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天才、西安文理学院博士陶琳组成的理论建设团队,由西北大学教授袁新瑞领衔,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综合部部长宋岩、墨兰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唐杰参与的信息化开发团队,以及由学校领导层、各推广使用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加盟的实践应用团队。2021年,学校的“阳光评价体系”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2022年5月,“阳光评体系”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6月,完成教育部教育管理与改革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德体美劳教育过程性评价框架研究‘子课题德育过程性评价案例研究”;11月参加全国区域教学成果展播;12月在全国教育评价第二届学术年会上作经验分享。

推广经验,带动区域教育评价改革

学校于2017年9月着手构建“阳光评价体系”,2018年11月完成整体架构,2019年3月进入实践应用阶段,2019年12月“阳光136”应用程序上线,形成了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化模式。2020年4月,学校召开第一次推广交流会,“阳光评价体系”进入推广提升阶段。

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学校线上、线下接待来自新疆、江苏、山西、甘肃等全国各地的学习交流团队,为超过一千所学校分享经验。2022年,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将“阳光评价体系”推广工作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制订《“阳光评价体系”三年推广计划》;学校与长安区同时成为陕西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阳光评价体系”进入区域化推广阶段。2022年12月,学校将问卷调查、学生评教、走班选课、学业水平评价数据分析、劳动与社会实践线上评价等诸多功能融入评价工具,开发人脸识别终端,方便学生在校进行数据录入。

目前,“阳光评价体系”实践学校已涵盖五个省、三万多名学生,预计2023年将覆盖超一百所学校,让十多万名学生受益。未来,西安湖滨学校将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不断完善阳光评价体系,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为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作出更多有益探索。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湖滨学校

猜你喜欢
阳光体系评价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走,出发!
走在阳光路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