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伟
一种新型的焦虑正在城市间蔓延:下一个网红城市会不会是我?流量没来,翘首以盼;流量来了,惴惴不安。
老牌旅游城市们担心在新的网络传播时代“过气”,而不以旅游见长的“非著名”城市们则要么期待流量降临,要么担忧如果流量真的眷顾,城市基础服务和应急能力能否平稳接住。
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两年来几座网红城市的莫名走红已证明了这个趋势:谁都可能红。而且,走红的城市越来越下沉。毕竟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这样的地方小吃,哪个城市找不出一两个?王婆和郭有才这样的网红,谁知道会在哪条街上冒出来?淄博烧烤火了后,全国各地纷纷派考察团到淄博取经,想知道淄博做对了什么。各地文旅局局长也披挂上阵,在短视频里cosplay,形成一道文旅宣传的奇特风景。
焦虑的根源,其实是一座城市今天还能否吸引年轻人。短期来看,年轻人会带来旅游消费;长远来看,年轻人资源一直是各地争抢的对象,毕业季的“抢人大战”年年上演。
今天,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已经颠覆了传统思维。比如苏州,这座以园林、水乡、评弹等知名的文化名城,如今最知名的标签是这三个:大闸蟹、诚品书店和苏州博物馆。后两者都是打卡驱动型的热门目的地。
要说打造受欢迎的城市,苏州和淄博可能是两个做对了的案例。淄博走红更多属于意外,而苏州作为经济和文化基础都十分雄厚的城市,正在引入优质的当代文化资源。如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的落地带来源源不断的艺术电影,运河剧场引入开心麻花团队常驻,全国顶尖的戏剧都会登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相比于转瞬即逝、难以把握的流量,这是丰富当代城市生活的更实际、更值得肯定的努力。
各地政府都言必称年轻人,似乎把握住年轻人就把握住了一切。但话说回来,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在一部分年轻人被取悦的同时,有人却还会因为坐轮椅而被游乐园拒之门外,街道上依然比比皆是断头的盲道。
试想,如果一座城市对老人、残障人士、外来务工者和城市基层服务人员等人群有更好的关怀,未必不会带来流量。这样的走红不会有狂欢式的热闹,但自有更长久的温暖,不论在屏幕内外,都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形象广告。
20/2024 总第1142期
@狐狸蜕变:流水线上的产品虽然丰富实用,但缺少细节的质感,年轻人自然会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打磨细节的含蓄美更加喜欢,毕竟中国有延续几千年的文化。
确实应该规范,不应扩大化,且应设置时间段,不应影响子女后代。(@映日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