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筱钊
深入挖掘本土出版资源,做好精品图书出版,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繁荣、传承历史文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多民族聚居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显著的区位优势,这些独特的资源为滇版图书的出版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为精品图书的打造提供了无限可能。
近年来,云南人民出版社围绕云南独特的出版资源,策划组织出版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滇版精品好书。但挖掘出版资源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文化资源的整理上,而是要不断扩大资源外延以及同一资源的开发深度,以垂类深挖破圈,以不断推出的精品力作抢占赛道。本文基于对云南本土出版资源现状与潜力的相关思考,结合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具体项目实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 丰富的自然资源助力打造爆款图书
2023年3月,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向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邀请,欢迎大家走进云南,和我们一起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很快成为网络热词,产生了几百亿的点击量。出版社及时捕捉到网络热点,通过对热帖和网友留言的关注,发现网友尤其是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对云南限量版的风光和旅行生活方式充满了向往,只要找对符合当下读者阅读口味的创作方式和营销模式,依托热度,就有可能打造出全新的旅游图书产品。于是,出版社确定了《有一种叫云南的旅行生活》选题立项,并锁定了本书作者杜春波,网名“蓝天学长”,其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旅行视频。自2022年至今,他驾驶一辆蓝白色国产金杯面包车走遍了云南16个地州,深入了解了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体验了云南民族文化和动植物的多样性,并将整个旅行过程和个人感悟以“游记视频”的形式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布,拥有粉丝100余万,被网友称为“走不出云南的旅行博主”。他的游记文案很适合图书类型的转化,于是我们和作者达成共识,摒弃传统意义上游记或者旅行指南的写法,用一个外地人的独特视角和真挚、生动又不乏幽默风趣的网络文风确定了本书的创作风格。在前期策划的同时,我们还确定了后期发行渠道只锁定短视频平台,利用作者的自有流量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话题热度进行营销,新书首发三周就取得了近万册的销量,现在已经多次加印。
● 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助推主题出版
得益于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类图书一直是云南人民出版社的重点板块,出版了大量有关民族文化的出版物,在抢救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的民族文化图书多次获奖。近年来,我们在原有民族类图书选题策划的基础上,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方面,持续加大主题出版策划力度。围绕怒江州独龙族整族脱贫的故事以及怒江州的跨越发展,先后策划出版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图说怒江扶贫与跨越50年》《独龙相册:从刀耕火种到全面小康》《独龙江样本——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三种图书均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围绕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生态旅游扶贫的故事,策划出版了《犀鸟启示录》,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并入围中国好书年度好书。
● 显著的区位优势为“走出去”提供出版方向
依托云南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窗口门户、共建“一带一路”西南方向的重要纽带区位优势,借势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独特效应,我们持续在出版“走出去”上发力。近年来,《汉缅大词典》,“云南少数民族经典文化概览”“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绘本典藏”“云南少数民族经典作品英译文库”等30余种图书版权输出到缅甸。其中,《汉缅大词典》在缅甸的落地出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同饮一江水,两国人民“胞波”友谊源远流长,延绵不绝。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广获认可、澜湄合作机制建立等,中缅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两国各领域各层次交流合作不断开展,但中缅语言、文化学习者、研究者在语言学习方面一直没有一本权威的词典,在此背景下,我们了解到中国资深缅语翻译家、缅语专家王子崇教授历经三十载编译的《汉缅大词典》已经完成,全书3200千字,共收录汉语单字、多字条目6.5万余(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条目均用现代缅语释义,用汉、缅语对照方式举例。词典收录词条全面,汉语规范,缅语释义地道,内容丰富,囊括百科知识。但由于缺少经费等原因,一直没有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快速完成选题立项,同时积极申报国家资助,入选“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获256万元资助。该书出版后,被评为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第十八届输出版优秀图书。
2024年,由“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资助的另外一个项目,《老挝语汉语词典》也将由老挝国家图书出版发行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在老挝合作出版发行。
未来,我们将围绕两个词典的语料库深挖潜力,细分市场,打造垂类产品,积极策划“走出去”项目。同时,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扩大输出国家的范围,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 结语
云南本土出版资源种类繁多,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我们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是不够充分。一是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整合。云南的本土资源分布广泛,但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导致资源利用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二是精品图书数量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尽管云南不乏优秀的本土作品,但精品图书的数量仍然有限,且缺乏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作品。三是市场营销手段单一,推广力度不足。目前,我们的市场营销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导致图书推广力度不足,难以吸引更多读者。
前路漫漫,却充满希望,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持续研究,发掘、深挖资源,并创新性地利用好资源,将出版行业的发力与打造新质生产力相结合,打好云南牌,更要将云南牌打出亮点、爆点,在垂类市场上做出我们的特色,打造属于我们的赛道,让云南特色精品图书“破圈”。
作者系云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