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鼓浪 掣鲸碧海

2024-07-03 12:06韩敬群
新阅读 2024年5期
关键词:作家文学创作

韩敬群

新时代文学与新时代洪波奔涌的生动实践以及人民与时代同行共进的生活历程相伴而生,呈现出“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的异彩纷呈景象。十年间,从两届茅盾文学奖、三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看,先后涌现了《繁花》《江南三部曲》《人世间》《北上》《主角》,以及《隐身衣》《美丽的日子》《如果大雪封门》《世间已无陈金芳》《李海叔叔》《山河袈裟》《荒原上》《地上的天空》等优秀作品。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

新时代文学名家辈出,佳作不断,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还应该创作生产更多与这个伟大时代的宏伟气象相匹配、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审美需求的高质量文学精品,笔者从三个面向,谈一谈对新时代文学创作与出版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解。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文学取之不尽的“宝山”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以及突出的和平性,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讲话对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拨云见日、导航定向的重大指导意义,对于文学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脉,从自己博大深厚的文化宝库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源泉、突破的着力点,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讲话正当其时。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一代作家转向传统文化的积极主动姿态,如作家葛亮先后创作了《北鸢》《燕食记》等与家国情怀、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长篇小说;作家徐则臣的《北上》以京杭大运河为书写对象,借一条大河的新生写民族的“旧邦新命”,“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相信像葛亮、徐则臣这样自觉转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家会越来越多,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山”也一定会让他们满载而归。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他专门讲到了柳青的故事。为了深入农民生活,柳青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定居在皇甫村,蹲点了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作为柳青创作上的学生,路遥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面做得也毫不逊色,他的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堪称现实主义创作最好的教科书,值得每一位写作者潜心细读。路遥以惊人的毅力读完了1975—1985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和省报,他“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他说“在占有具体生活方面,我是十分贪婪的。我知道占有的生活越充分,表现生活就越自信,自由度也就会越大”。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写出好作品,这已经成为当代作家的共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作家是真正撮盐入水化入了生活,由此写出了生活复杂的褶皱与纹理,写出了复杂的人物内心及人物与历史的细密纠葛。作家乔叶书写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宝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她构思了七八年,大的思路变动了三四次,易稿足有十来回。她的创作谈《“跑村”与“泡村”》写到她艰苦的创作过程,“跑村”是面上的广度,“泡村”是点上的深度。笔者曾在与乔叶通信中说:“我能想象你的写作状态,是与村庄人物与事件贴心贴肺、声气相通之后的熟稔与从容。我见过当代写作太多的浮皮潦草、浮光掠影,看到你这样的带着自己情感浓烈投射的细致精确的描写自是惊喜。”希望在未来,我还能收获更多这样的惊喜。

● 编辑力是提升文学原创力的“光辉宝藏”

“光辉宝藏”一词出自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机缘》,原文是bright treasure,李文俊先生译为“光辉宝藏”。笔者认为,“光辉宝藏”就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不可被复制、不可被取代的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一个文学编辑的“光辉宝藏”应该包括对时代的领悟力、穿透力,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文本近身肉搏的细读研判能力,与作者以文会友、同行共进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终身践行、须臾都不放松的学习能力。作为文学编辑与出版人,作为艺术生产工作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充满耐心,充满乐观的盼望,展开双臂,迎接一部又一部与这个时代互相照耀,与这些重大事件互相匹配的伟大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行共进,与人民同呼共吸,推出了一部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这一部部精品力作固然是作家呕心沥血的创作成果,但其中也凝结着编辑无私而专业的奉献。徐则臣的《北上》的创意构思则来自他与编辑在一家咖啡馆的聊天,小说的主旨,借一条河流的新生写出我们民族的“旧邦新命”,也是大家在讨论中达成的共识。在写作过程中,编辑与他一起研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后期又专门找了中国近代史与运河史的专家把关书中相关的专业内容,并陪伴作家一起到通州运河做田野调查。一次编辑看到日本画家安野光雅的《中国的运河》在国内出版,第一时间就找来寄给徐则臣。小说开篇的题词,原来用的是白居易的诗:“事往唯余水,人非但见山。”编辑认为这句诗偏于文弱,提振不起全书,建议他换成了《己亥杂诗》第八十三首:“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既契合了运河盛期漕运繁忙的景象,也与书中主人公忧国忧民的心境吻合,使全书开篇气象为之一新,体现了很高的编辑含量。从这些力作诞生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编辑的用心与编辑力的作用。

2022年7月31日在湖南益阳,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致辞中说道:“我很怀念著名编辑章仲锷先生和刚刚去世的崔道怡先生。他们对编辑事业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痴迷,对文学有持久不衰的激情。我的长篇小说《笨花》出版不久,就接到章仲锷长达6页的来信。他在信中详述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和评价,接着他认真地指出了一些错字,并就某一节中的一个词和我作了商榷。前些天,崔道怡先生去世,许多作家都感到十分悲痛……。我看到刘心武写了一篇短文,回忆在写作《班主任》之前,他曾投寄过一个短篇给《人民文学》。小说不久被退稿,但退回的稿件里夹着一封亲笔信,大意是此篇不用,但显示出你有写作能力,希望继续投稿,落款是崔道怡。这对于当时的刘心武是极大的鼓舞,某种意义上间接促成了《班主任》的问世。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一路走来的一大批中国作家,都得到过如章仲锷、崔道怡这样优秀的编辑老师给予的无私扶持和热诚帮助。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成就的时候,恐怕不能否认,老一辈编辑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怎么能够从体制机制上培养和鼓励像章仲锷、崔道怡这样的编辑家?”著名作家张洁以《无字》获得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时,动情地说:《无字》有两个母亲,除了她自己,还有责任编辑隋丽君老师。

当代中国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更加需要新一代的编辑在前一代编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高超的编辑力推动当代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作者系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猜你喜欢
作家文学创作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创作心得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