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作重心主要在农村。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党政机关从农村进驻城市,中国共产党人在进城赶考的路上面临新的历史考验,城市管理和建设成为新的历史课题。针对城市接管和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深入调查研究,提前思考谋划,抓住关键和要害,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城市接管和建设进行了开创性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解放区积累了接管城市的初步经验
发扬继续革命精神,巩固邯郸战略地位
1945年10月4日,千年古城邯郸解放,邯郸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成立。这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北解放的一个较大的城市。邯郸的解放加强了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联系,使太行、冀南、冀鲁豫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邯郸战役,有力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1946年3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进驻邯郸市。
由于环境转变,部分干部战士认为“和平民主建设新阶段”已经到来,一些干部产生了贪图享受的思想,不少人申请到后方或地方工作。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对这一现象高度重视。3月15日,他在晋冀鲁豫高级干部会议的报告中分析了当时形势。18日,他指示《新华日报》(太行版)发表文章《边区周围国民党军队两个月攻我三百多次》。22日,他主持晋冀鲁豫中央局作出《关于时局与任务给各区党委、军区、纵队的指示》,严厉批评和平麻痹的思想倾向,揭露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杀人放火、破坏民主民生的暴行。他指出:“李自成进北京不是整军经武,准备打击新的敌人,而是贪图富贵,内部争权夺利,结果失败了。历史的教训不可不接受。”25日,邓小平在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一届二次会议上作了《目前政治形势的报告》,参会的党内外人士受到深刻教育。
6月10日,邓小平在晋冀鲁豫军区高级干部练兵会议上讲道,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懂得实施战略转变的重要意义,要丢掉和平幻想,准备进行严重的斗争。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邯郸是作为战略要地进行经略的。
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恢复和发展邯郸城市经济
晋冀鲁豫中央局进驻邯郸时,城内百业凋敝,市民生活困苦。同时,四省交界处的百姓开始向邯郸聚集。由于人口剧增,城内生活物资极度缺乏,吃饭都成了问题,驻城边区党政机关和部队官兵生活也极端困难。为了和邯郸人民共渡难关,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一场生产节约运动迅速展开。邓小平带头制订个人生产节约计划,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他经常挤时间与中央局直属机关干部一起荷锄挑担,参加机关生产。在他的带动下,到1946年5月底,中央局直属机关开垦荒地110亩,并开展了运输、纺棉花等副业生产,弥补了生活和其他方面的不足。虽然已经进入城市,邓小平等领导依然和干部战士同吃同住,不搞任何特殊。
邯郸解放初期,店铺、作坊仿效农村“雇佃贫”(雇农、佃农、贫农)运动的做法,掀起了“工店贫”(工人、店员、城市贫民)运动,随意揪斗掌柜、东家,清算他们的财产,提出增资、缩短工时等不切实际的要求,致使部分工商业者关门歇业或携资外逃,城市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左”的做法,引起中央局高度重视。1946年3月26日,邓小平主持中央局制定《关于进一步发动群众工作的指示》,批评了上述错误做法,指出要放手发动城市的工人、店员、贫民和小资产者结成广泛统一战线,展开反奸清算斗争。
5月4日中央发布土改指示后,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随着运动的深入,农民不仅要分土地、分浮财,还要求分地主的工商业。有人主张满足农民要求,斗争工商业,彻底革命。有人不同意这样办,却不敢讲出来,怕犯右倾错误。关键时刻,邯郸市委提请邓小平指示。邓小平严肃指出,土改中千万不要斗了工商业,只顾眼前、不顾后果是要吃大亏的。邯郸市委根据晋冀鲁豫中央局指示和邓小平讲话精神,果断停止了“工店贫”运动,制定了《市政建设方针》,邯郸市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高度重视发展城市文艺事业,提升宣传工作平台
随着晋冀鲁豫边区党政机关迁入邯郸,一大批文艺界人士陆续会集于此。1946年4月13日至16日,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工作者110余人在邯郸集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和晋冀鲁豫边区文协。邓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文艺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垦荒、播种,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会议选举范文澜、陈荒煤为边区文联正、副理事长,赵树理、张磐石、朱穆之等31人为理事。边区文联、文协成立后,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诗歌创作,举办展览等文化活动。军区政治部在邓小平倡导下编撰了剧本《十八天的江山》,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保持斗志。
刘伯承、邓小平在邯郸解放后提出,有了稳固的解放区就要办一张自己的大报。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筹建机关报,任命张磐石为社长兼总编辑,报社人员主要从《新华日报》太行社抽调。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正式创刊发行。邓小平把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题赠报社,作为办报宗旨。毛泽东听说后,欣然为其题写报头。全面内战爆发后,虽然战事紧张,邓小平仍然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关注《人民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一周年之际,邓小平再次为其题词:“集中意志,集中力量全力击败蒋介石,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最后胜利!祝贺人民日报一周年。”
渡江战役前后积累了大城市接管和建设的重要经验
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精心谋划城市群解放和管理问题
1948年下半年,刘邓大军已先后解放和接管了华北和中原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3月5日的报告中,阐述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必然性。当天下午,邓小平对此作了发言。他认为,有了城市,工作重点应转到城市,这是关系革命成败的战略问题。3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担任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在当天的座谈会上,邓小平谈到部队渡江后的新区筹粮办法、城市筹款办法、货币使用方法,并着重谈了如何接管上海的工作。
3月31日,邓小平草拟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很快复电批准。不久,百万雄师突破长江防线,先后解放南京、上海、杭州及苏、皖、浙、赣等广大地区。
为建设人民新南京,加强政策纪律教育
为接管好南京,邓小平把南下干部和当地地下党干部的会师当作“第一关键工作”来抓,努力使两方面干部迅速团结、融合,统一思想和行动,做到不仅在组织上会师,而且在思想上、政策上会师。
1949年5月1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中共地下党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在南京主持召开南下干部和地下党干部会师大会。会上,邓小平要求广大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统一意志,统一步调,担负起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他指出:“进城后,一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错误对不起先烈,就应该到雨花台去检讨。”他希望南下干部和地下党干部互相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做好接管南京的工作,为建设人民的新南京作出新贡献。
南京曾是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管理机构十分庞大,需要接管的有国民党中央和南京两级政府等单位700多个,公务人员、警察、工勤人员等7万多人。做好这些人的甄别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不仅可以争取民心,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还可以为城市接管工作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有用的城市管理经验。邓小平指示,这些人中,凡有一技之长而无严重的反动行为或严重劣迹者,人民政府准予分别录用。由于邓小平坚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南京市的接管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建设很快打开局面,城市运转正常。
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总统府后,有战士用刺刀向挂在墙上的蒋介石绣像捅了几刀。邓小平知道后,语重心长地教育战士,你毁了它有什么意义?毁了绣像就打倒蒋介石了?这幅绣像是能工巧匠历时数月织成的艺术珍品,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历史留下来的纪念品,也是我们胜利的纪念品,怎么能破坏呢?邓小平和刘伯承为此通令全军,要求广大将士在今后的工作和战斗中注意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南京军管会也特意发出两次通知。此后,南京的部队和各级干部倍加爱护历史文物,有的还进行了初步维修。这一做法得到国际舆论的称赞。
由于缺乏经验,接管初期发生了多起入城部队与外国人争执的事件。为此,邓小平加强了对入城部队外交政策和外事纪律的教育,要求军管会外事处深入研究外国使馆机关和外国侨民问题。军管会外事处提出的处理意见得到中央同意。对当时在南京的多个国家的238名外交官及其眷属,除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外,其他均按一般侨民处理,不承认其外交特权,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对帝国主义资产采取“压下来、挤出去”的办法,迫其退出,逐步接管。
为攻占和接管上海精心准备,把尽快恢复经济作为重中之重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国民党投入数十万重兵驻守。能否顺利攻占上海,又保护、接管好上海,关系到全局的发展。为做好攻占和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1949年5月,邓小平和陈毅率渡江战役总前委移驻江苏丹阳。他们把分散在外地的刘伯承、谭震林、粟裕等同志请到丹阳,一起精心研究,不断修订、补充完善作战计划。同时,从各地调集数千名准备参加上海接管工作的干部到丹阳接受训练。邓小平根据南京接管工作的经验,指示相关部门对接管干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任务教育和接管工作的政策、纪律教育,要求部队和接管干部认真学习《约法八章》和《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以及有关入城纪律和外事纪律的具体规定。通过学习和训练,接管干部的政治思想和政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为顺利接管上海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5月10日,邓小平致电毛泽东,比较全面地报告了渡江前后的情况。电报中提到:“近日我们对外交纪律、入城守则、金融问题等等已有具体规定,对进上海的准备也较为细密。今后毛病可能少出一些,出了毛病也可能纠正得快一些。”
5月26日,邓小平率总前委、华东局机关和大批接管干部在枪炮声中乘火车到达上海。由于部署得当,作战部队严格遵守纪律,上海在5月27日就基本完好地回到了人民手中。此后,上海接管工作全面展开。华东财经委员会草拟《新解放区财粮税收工作条例草案》时,邓小平多次强调,条文不宜过细,对下面限制不宜过多。要相信各个地区的司令员、政委,相信他们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给他们定几条方针、原则,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针对美国对中国在军事、政治上的施压和经济上的封锁政策,使上海及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邓小平代表华东局向中央建议:在内部政策上强调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经济困难;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建议给予充分肯定。
解放和主政大西南,积累了城市管理和
建设的宝贵经验
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94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第二野战军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向西进军。10天后,中央军委再电示“小平准备入川”。
解放大西南,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干部不足。为此,1949年6月,邓小平在二野前委会议上提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他说,解决西南干部缺额的计划,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去执行。刚解放的南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等地区,经济文化较发达,是出人才的地方,就在这些地区招收一批进步的大中学生和技术人员,以他们为主体,再配以老区干部为骨干,随二野进军大西南,以适应今后解放西南、建设西南的需要。到9月13日,编入西南服务团序列人员达1.7万多人,形成“八方风云会金陵”的生动景象。为提高西南服务团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政策水平,二野在南京组织各种形式的集训。10月初,服务团从南京出发,分三路先后分别抵达贵阳、重庆、昆明。这些干部后来为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作出历史性贡献,一些人在解放西南及剿匪、征粮、土改等斗争中牺牲,长眠在西南的土地上。
11月,二野进军至湖南常德休整期间,中共中央宣布西南局正式成立,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根据邓小平意见,西南局从华东局、二野三兵团、二野后勤系统和西南服务团、四川干部工作队、川东地下党等抽调2000多名干部,建立起接管城市的基本干部队伍。邓小平和刘伯承主持召开接管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的精神,介绍接管南京、上海等城市的经验,对首先接管重庆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对接管工作的政策、纪律和步骤等作了明确规定。12月3日,部队从酉阳到重庆的路上,刘伯承、邓小平发布《命令》,在重庆市实行军事管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统一全市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管制工作事宜。
毫不放松思想作风建设,以崭新的面貌进城赶考过好胜利关
进军大西南的任务下达后,二野个别指战员出现了不良的思想情绪,部队中还出现了发牢骚、说怪话、闹待遇、本位主义和无组织无纪律甚至擅自离队的现象。邓小平对此高度重视,联系广大指战员的思想实际,多次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动员。号召全军克服困难,为夺取全国胜利作出新的贡献。经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部队的不良思想倾向和情绪得到纠正,二野将士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挺进大西南。
西南解放后,一些机关和部队进驻城市,主要任务由军事斗争转为城市接管。个别干部开始滋生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思想,存在贪污腐化堕落的倾向,产生了脱离群众的严重危险。个别机关四处忙着找楼,挑好房子住。邓小平召集这几个机关的领导到他家开会,大家一看,他和刘伯承两家合住一套房子。邓小平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们来了后房子不够用?大家来西南,恐怕人民期望我们做的事还很多。土匪还在,你们就想舒服?你们忘掉了那些漂亮的小房子、小公馆的主人为什么跑的吗?邓小平的话让大家受到深刻教育,急忙把房子退了。
1950年1月12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认真检查和纠正享乐思想的通知,要求干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设私人公馆,房子挤着住,集体办伙食。之后,邓小平在多个场合给干部敲警钟,亲自处理个别高级干部强占小车洋房、无限制讲究生活待遇等违法乱纪、影响极坏的事件。
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谋发展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针对聚集在西南的国民党军面临绝境,许多国民党将领和军政人员彷徨不定的情况,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等在指挥进行猛烈军事打击的同时,对国民党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政治攻势和策反工作。在切实有效的统战工作影响下,西南各地国民党残余部队将领纷纷率部起义。
进军西南前,邓小平就指出,要做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朋友的统战工作,对敌人能分化的分化,能争取的争取,能中立的中立,树敌越少越好。后来,他进一步扩大了“朋友”的范围,提出:“朋友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他还表示,对于人民的朋友,必须坚决地团结。
在筹建西南军政委员会的过程中,邓小平和西南局非常重视民主人士的民主协商和团结合作。西南军政委员会六位副主席中就有熊克武、龙云、刘文辉三位民主人士,各部门正副部长级的职位中民主人士占到三分之一。不少同志对革命胜利后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不理解,对党外人士看不惯、不服气,不愿与党外人士合作甚至对其排斥。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指出,党员与非党员合作不好,统一战线就不能巩固,就会使自己孤立起来,就会做不好工作。他强调:“统战工作一直要做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在邓小平的决策和领导下,西南各地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相继召开,极大增进了民主党派各阶层各界群众的团结,并且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努力创造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邓小平坚持走群众路线,善于集思广益。1949年12月8日至18日,邓小平和刘伯承布置军管会和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工人、青年、妇女、文教、工商等各界代表座谈会,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听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改造城市、建设城市的意见和建议,并请他们动员各界群众参与城市改造和建设。1950年1月4日,在重庆市军管会第一次接管干部代表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要依靠工人阶级,没有工人群众,工作就做不好。此后,重庆工人群众被广泛发动和组织起来,护厂护店,协助接管工作,在工矿企业恢复发展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驻重庆后,邓小平花大力气建立金融秩序、平抑物价、保障财政,迅速构建起国营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重庆刚解放10天,中国人民银行西南区行、川东和重庆分行等主要金融机构宣告成立。在邓小平等领导下,通过调集应急资金、粉碎敌特捣乱、平息挤兑风潮、解决通货膨胀、加强市场管理、严格取缔投机、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从上海等地紧急调运生活必需品增加供应等一系列举措,稳定了物价和人心。
为解决城市2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邓小平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亲自起草《关于征粮工作的指示》。由于政策正确、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四川省在1950年上半年除完成征粮任务外,还外调大米1.5亿斤支援上海及华东其他地方。
征粮工作是在克服种种难以想象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除了征收季节已过、贱卖贵买等困难,尤其严峻的是,土匪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及特务相互勾结,大肆抢劫破坏,严重影响征收公粮、城乡交流、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如川东地区,到1950年春节前,干部、学生、战士被土匪致伤致残就达570人,被劫公粮达2589万斤。邓小平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剿匪已成为西南全面的中心工作,不剿灭土匪,一切无从着手。”
邓小平同刘伯承、贺龙果断作出剿匪部署,剿匪工作实行一元化领导;根据征粮工作和保护经济秩序的需要,集中兵力重点进剿;实行宽大与镇压相结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军事进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三者密切结合,以军事进剿歼灭有组织的股匪,以政治攻势宣传剿匪政策,瓦解土匪队伍。剿匪工作和征粮工作方针明确,部署得当、步骤稳妥,取得了相互促进的成效。到1950年底,共歼匪558863人,投降自新329311人。毛泽东致电嘉奖西南剿匪部队:“路线正确,方法适当。”“成绩极大,甚为欣慰。”
兴建成渝铁路带动百业发展,交出进城赶考的满意答卷
1950年12月8日至22日,西南局召开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重点研讨工厂管理、工会工作和党建等问题。一年的城市工作实践,使邓小平对城市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在总结报告中,就贯彻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着重强调城市工作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生产管理在城市工作的地位及其对国家工业化的意义。城市工作最中心的是生产管理。因为不搞好生产事业,特别是不搞好工厂管理,就不可能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二是城市工作怎样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作用,不依靠工人就无法搞好工业生产;要依靠工会去教育工人,发挥其生产积极性,用高度的热忱去关怀工人阶级的各个方面。这次城市工作会议,鲜明地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方向。
1951年1月8日,邓小平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报告西南局的工作,内容之一便是西南局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毛泽东给予高度关注,致电称赞:“方针正确,成绩很大,甚慰。你们的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开得有成绩,甚好。”并将报告批转其他五个中央局和华南分局负责人。
兴建成渝铁路是川渝人民多年的梦想,交通建设也是恢复生产、带动百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早在1949年夏,邓小平在上海就向专家征询兴建成渝铁路的意见,并托人物色兴建成渝铁路和发展重庆轮船制造业的技术人才。兴建成渝铁路和发展轮船制造业所需要的各个行业产品的大量加工订单,不仅使重庆和西南许多国营工业企业及部分私营工业企业的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而且调整了重庆等大城市的工业结构。
1952年7月1日,在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下,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成渝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推动了西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南铁路网建设埋下了伏笔,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下了基础。
作者系中共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邓小平研究中心原主任
编辑/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