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秧林
姚喆将军是我党我军的一员骁将。他在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战员的过程中,先后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战斗。他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战场经历、感人的英勇事迹,赢得了群众的爱戴、部下的拥戴、组织的认可、领导的赞誉,并由此获得了诸多的绰号。这些绰号,是他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对他革命功绩的特别评价。
伙夫头
姚喆上过4年私塾,会写会算,为人正直肯干,成天和炊事班的战士一起干活,加之他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战士们十分愿意跟他在一起谈天说地。姚喆任红五军第五大队司务长时,战士们亲热地管他叫“伙夫头”。
姚喆在司务长这个职位上尽职尽责,总是想方设法给战友们改善伙食。部队护送黄公略就任时,经过了马家洲。眼看要过年了,部队却没有买到什么吃的东西犒劳将士,姚喆和第九大队的司务长一商量,带上几个战士,跑了几十里路,找到一个土豪家里。土豪外逃去了县城,只有土豪的儿子在家。他们便把土豪家的几头猪赶了出来,兴冲冲地回到了马家洲。有了这几头猪,第八、第九大队的战士们过了个好年。
大队长李寿轩与姚喆是老乡,二人都是平江起义时加入工农红军的。50年后,李寿轩还深情地回忆说:“他是个很称职的司务长,我当时年轻,能力不够,也幼稚,可遇到这样一个好司务长,工作就好做多了,因为打仗的时候,伙食问题不用我过问操心,他全包了。”
1930年3月,红五军攻克宜春后,国民党军两个团向莲花、永新苏区进犯,彭德怀指挥部队在莲花路口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时近中午,部队在路边小松树林里休息时,大家感到又饥又渴。忽然,战士们高兴地喊了起来:“姚司务长来了!”只见姚喆挑着一担开水,呼哧呼哧地走得满头大汗,身后跟着几个炊事员挑着香喷喷的饭菜。
“伙夫头,给我们送什么好吃的来了?”一个战士笑着问。姚喆放下担子,招呼大家:“有好东西慰问!同志们打了胜仗,炊事班杀猪给大家打牙祭了!”大家高高兴兴地饱餐了一顿。
姚一刀
1932年6月,姚喆任红三军团第十团参谋长。1934年1月,红三军团第二次入闽作战,上级下达了攻打沙县的战斗命令。开始,姚喆指挥所部在沙县阻击国民党军。当兄弟部队两次攻打沙县未果后,军团命令第十团参加攻城。部队赶到沙县城郊后天色已黑,姚喆不顾行军疲劳,立即投入攻城准备工作,到前沿阵地侦察敌情地形。夜晚,第十团等对沙县县城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攻城部队引爆了沙县西门坑道内的炸药。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一个大缺口。姚喆带领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迅速攻上突破口,掩护后续部队进城。城墙被打开后,红军立即与敌展开了激烈巷战。因为夜黑看不见路,姚喆让通信员点起一盏马灯照明。他嫌通信员提马灯的动作迟缓,自己接过马灯跑在前边。在一个街头巷尾拐弯处,隐蔽在黑暗中的敌人向他猛砍一刀,他头部、脸上、身上都是血,当即昏迷过去。他身后的通信员果断将敌人击毙,保住了姚喆的性命。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既不能手术,也不能缝合,只能靠每天用盐水给伤口消毒,姚喆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在死亡线上挣扎了几天几夜,终于活了过来。
沙县一仗,红军歼灭守城国民党军两个团,缴获大批物资,缓解了当时部队装备物资方面的困难。姚喆在这次战斗中作战勇敢,荣获三等红星奖章一枚。这一仗之后,姚喆的左脸留下了一道三寸多长、一指多宽的大疤,大家也因此称他为“姚一刀”。
姚一手
大青山地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北部门户,是华北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地位甚为重要。1937年,党中央决定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指示,派往该地区的部队“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应付”。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贺龙、关向应决定,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支队,以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为主要武装,李井泉担任支队司令员,彭德大担任支队政治部主任。
在支队参谋长的问题上,贺龙、关向应犯了难,李井泉建议派姚喆担任参谋长。贺龙听后当即同意,并说:“一时间,只想到姚喆同志是旅参谋长,三五八旅离不了他。既然他还是七一五团代团长,那就让他去大青山扬名吧!”
事实证明,由姚喆出任大青山抗日支队参谋长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后来,贺龙曾称赞道:“姚喆不但是‘姚一刀,而且还有‘姚一手,不但有勇,更加善谋。”
贺龙夸赞姚喆不仅有勇,而且有谋略。这个“姚一手”,主要是对姚喆善做民族抗日工作的高度肯定。
大青山是多民族汇聚地。姚喆对团结多民族抗日的工作十分重视,并且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他尊重各族人民自身的宗教信仰和习惯,多次强调不准干扰蒙古族、回族等百姓正常的宗教活动。这让姚喆赢得了蒙古族群众的信任,许多蒙古族开明地主为八路军捐献抗日物资,愿意掩护共产党人开展活动。大青山抗日支队还吸收了蒙古族战士,成立了蒙古抗日游击队。一些有影响力的宗教人士也愿意支持八路军,他们运用自己的资源为八路军提供情报,提供场地来掩护伤员,一些喇嘛庙还成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据点。
尤其是在大青山骑兵支队建设过程中,当地群众听说八路军缺少战马后,有的主动捐献马匹,有的携马前来参军。当地爱国的蒙古族上层人士和开明地主,也向支队捐献了大量马匹,解决了支队战马缺乏问题。
在姚喆的筹划与大青山地区各族各阶层的大力支持下,一支精干的大青山骑兵支队成功建成。
姚班长
1942年,日军对大青山地区发动了空前规模、极其残酷的“扫荡”,妄图一举消灭大青山骑兵支队,摧毁抗日根据地。为了保存自身力量同时打击敌人,姚喆等人将部队化整为零,紧紧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将部队和地方干部安排好后,姚喆带着一小部分人在绥西山区活动,踏上了更加艰苦的路程。他们在冰天雪地中钻窝铺、吃野菜,与敌人灵活周旋,战士们亲切地叫他“姚班长”。
这个时期,姚喆身边虽然只有一个班的力量,但他毫不惧敌。一天,在大青山一座庙的山门上,姚喆发现了一张布告:抓到共匪司令姚喆者,赏大洋一百块。姚喆看后风趣地说:姚喆值那么多钱?他当即揭下布告,给据点的伪警察署长写了封信托人带去。信中说,我姚喆就在你们的眼皮底下,如你们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想得一百块大洋,我在此恭候,限你们24小时内前来捉拿,过时不候。姚喆还在信中讲了一些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道理。伪警察署长接信后,给姚喆回了一封信,说明他们也是出于无奈,请姚喆放心,决不损害贵军的利益,绝对保证你的安全,等等。就这样,姚喆通过多次书信来往,争取了这个据点的伪军。后来这个据点的伪军果然办了些好事,为八路军采买了一些药品、布匹等物资。
党中央、毛泽东和贺龙、关向应等都十分关心大青山的斗争,多次发报询问情况。每一次姚喆都坚定回复:“一定把大青山的斗争坚持到底,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绝不下山。”
姚喆以身作则、一心奉公、忠诚为党、坚持斗争,无论是从他的绰号还是经历中,我们都能感悟到他“一个战士就得战斗”的奉献精神和坚韧品质,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的不朽功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单位: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