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赴法

2024-07-02 11:27张树军张军峰
湘潮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联南开天津

张树军 张军峰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驸马巷一座宅院中。周恩来的祖籍是以“师爷”闻名天下的浙江绍兴,他的祖父周起魁也是因为当师爷定居淮安的。到周恩来出生时,家庭的境况已相当衰败,父亲和伯父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10岁的时候,周恩来的养母和生母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婶母和卧病在床的叔父。周恩来从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12岁那年,在奉天(今沈阳)稍稍安定下来的伯父周贻赓写信给这个自己十分喜爱的侄儿,让他到东北跟随自己生活。1913年,周恩来又跟随伯父来到天津,考入闻名全国、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创办的南开学校。15岁到19岁,正是一个年轻人思想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周恩来在南开度过的4年岁月,对他一生的影响十分深刻。

1917年6月,19岁的周恩来以优良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在友人帮助下于9月东渡日本,想去考取在日本官费留学的资格。然而,周恩来在日本的求学和生活并不顺利。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风行一时,周恩来从报刊上了解到十月革命的一些情况,又阅读了河上肇的《贫乏物语》和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较早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而日本突然爆发的席卷全国的米骚动,使周恩来认识到日本社会发展的道路并不完美,因而对日本感到失望。正在此时,母校南开学校决定创办大学部的消息传来,周恩来下决心回国学习,于是结束了在日本近两年的留学生涯。

然而,五四运动的风暴,再一次改变了周恩来的生活轨迹。

5月中旬,周恩来一回到天津就投入到这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之中。他接受天津学联的委托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并很快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订户在正式创刊前就达到四五千份。

周恩来和刘清扬、郭隆真等组织发起几次罢课和赴京请愿活动,都受到残酷镇压。在激烈的斗争中,周恩来等都感觉到团结运动中的骨干分子,组成一个比学联更严密的团体的必要性。

9月16日,经过十几天的筹备,觉悟社在草厂庵学联办公室成立,同时出版《觉悟》杂志。觉悟社的宗旨是:“要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

觉悟社最早的会员共20人,为了表示男女平等,男女会员各10人,他们是:周恩来、马骏、李震瀛、谌志笃、胡维宪、关锡斌、潘世纶、谌小岑、赵光宸、薛撼岳和刘清扬、郭隆真、李毅韬、邓颖超、张若茗、李锡锦、郑季清、周之廉、吴瑞燕、张嗣靖。

觉悟社成立后的第一个活动是请李大钊到觉悟社讲话。李大钊对觉悟社不分男女的组合和出版刊物的做法非常赞成,并提出要分类研究问题等许多具体建议。为了表示平等,大家用抽签的办法,决定代表各人的号码。在《觉悟》上发表文章时,姓名就用号码来代替。周恩来抽到的是五号,使用了“伍豪”的代名,邓颖超抽到一号,就使用“逸豪”的代名。

由这样一群崇尚“奋斗”“牺牲”“批评同受批评”精神的青年人组成的觉悟社,很快成为天津革命斗争的核心。

暑期开学后,天津学生运动又迅速高涨起来。由男女学生组合的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新学联)于12月10日成立,周恩来作为新学联的执行科长,在天津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焚烧日货活动。

外号“杨梆子”的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下决心对爱国运动进行更严厉的镇压,强行查封天津学联和各界联合会会所,逮捕马骏、马千里等12人,宣布解散一切爱国团体,严禁人民集会、结社。觉悟社连续3天在维斯理堂地下室召开秘密会议,研究斗争策略和方法,决定举行大规模的群众示威。

1920年1月29日,以周恩来为总指挥的5000多名学生前往省公署示威请愿,要求驳回日本通牒,取消中日军事协议,释放因抵制日货而被捕的20名天津各界代表,恢复学联原状。“杨梆子”出动军警镇压,重伤学生50多人,周恩来、郭隆真、于方舟、张若茗4位请愿代表被捕。

惨案消息传出,激起广大爱国民众的愤怒,他们纷纷集会、通电表示声援,天津全市学生实行总罢课,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为抗议反动当局的拘留迫害,周恩来、马骏等在狱中发动绝食斗争。被拘代表连续绝食3天,迫使当局答应释放单独押在拘留所的代表、允许代表们互相往来和迅速公审等要求,除女代表两人外,大家可以同住一处,自由往来,并且能够阅读书报。他们共同议定:每天早晨做体操,每晚举行全体会议,并推举周恩来、马千里、于方舟三人主办读书团,带领大家研究社会问题,又议决每星期一、三、五开演讲会,介绍各种新思潮。

从5月28日到6月7日,周恩来分五次做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讲演。所讲内容,据周恩来当时编写的《检厅日录》记载,主要有:历史上经济组织的变迁、马克思传记、唯物史观的总论和阶级竞争史、经济论中的余工余值说、《资本论》和资产集中说。周恩来能在被监禁的条件下做到这一点,同他在日本时研究过马克思的学说有关。在当时的中国,能作这样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讲演的人是不多的。

严酷的现实斗争和牢狱生活,使周恩来对“颤动于狱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开始产生共鸣。

7月17日,天津地方审判厅对此案进行公审判决,周恩来等获当庭释放。半年的牢狱生活,再一次改变了周恩来的人生之路。入狱前,他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改造、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的学生;出狱后,周恩来已经具有日渐鲜明的革命意识,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此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正日渐进入高潮,周恩来在狱中就有了远涉重洋赴欧求学的想法。为了帮助周恩来实现这个愿望,对周恩来颇为赏识的南开大学校董严修向校长张伯苓提出,推荐两个南开学生出洋留学,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福景。为此南开学校特设“范孙奖学金”在经济上资助他们。行前,周恩来又同天津《益世报》商定,当他们的旅欧通讯员,经常为他们撰写通讯,以所得的稿费补贴旅欧的生活费用。

10月6日,周恩来和李福景到北京华法教育会办理赴法证明,10月中旬离开天津到上海候船赴法。

历经36天的漫长航行,“波尔多斯号”到达法国南部的著名港口马赛。

在这片远离故土的异乡,周恩来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并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本文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建党》)

猜你喜欢
学联南开天津
高振魁
吉林学联学生会组织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如果天津有“画”说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天津卷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天津之眼》
天津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