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飞
毛泽东历来重视工作方法。1958年初,他根据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集中全党智慧,主持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以下简称《六十条》)。《六十条》全文11000多字,对工作方法的论述占了主要地位。时至今日,其中提到的一些工作方法,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本领,会干事、干好事、干成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党委领导原则的“八句歌诀”
《六十条》用“八句歌诀”来概括党委领导原则,即“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这几句歌诀明确了党委的责任,大事由党委首先作出决定,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检查。毛泽东进一步说,“大权独揽”指的是主要权力应当集中于中央和地方党委的集体,用以反对分散主义。“各方去办”,不是说由党员径直去办,而是一定要经过党员在国家机关中、在企业中、在合作社中、在人民团体中、在文化教育机关中,同非党员接触、商量、研究,对不妥当的部分加以修改,然后大家通过,方才去办。第三句话里所说的“原则”,指的是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和个人作用的统一(党委和第一书记的统一),中央和上级的决议。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讲到党委提高领导工作水平的问题。毛泽东认为,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党委还要学会“弹钢琴”,既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对于中心工作,党委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这部分讲话内容,后来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题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指导各级党委工作的经典文献。
既反对空头政治家,也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
《六十条》指出,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反对两个倾向:一个是“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另一个是不懂得实际、不懂得业务的“空头政治家”。
关于政治和业务的关系,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思考和强调的重大问题。1955年3月2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从红星工厂事件中看中共天津市地方国营工业局委员会的责任》一文,指出中共天津市地方国营工业局委员会由于犯了只管业务不问政治的错误,打击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影响了生产计划的完成。毛泽东看到此文后,于3月28日连同另一篇文章一起,批转至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要求一并印发参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各位代表,并起了题目——《两篇可看的文章》,这说明他对实际工作中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的现象非常重视并保持了足够的关注。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谈农业问题时,又讲到了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即“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直至《六十条》中列专条予以论述,可见毛泽东将思想政治这一“统帅”和“灵魂”看得何其重要。
一定要离开办公室,到下面去作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六十条》中特别强调了高级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他要求“中央和省、直属市、自治区两级党委的委员,除了生病的和年老的以外,一年一定要有四个月的时间轮流离开办公室,到下面去作调查研究,开会,到处跑”。这个要求是明确具体的。关于调研的方法,“应当采取走马看花、下马看花两种方法”。走马看花,有感性知识,但还不够深入,还要下马看花,只有经过反复考察,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去实践中检验。两种看花的做法,形象说明了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怎样开展调查研究、怎样才能做好调查研究。
毛泽东一生极其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亲自进行过许多次社会调查,留下很多调查报告和著作,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理论。1956年,在中共八大召开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从2月14日起,毛泽东用37天的时间先后听了35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随后他连续6天下午参观机械工业展览,后又用6天下午时间听取李富春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这次调查研究,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告一段落。正是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集体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一直接的成果,为党的八大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的重要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之一。他在《六十条》中一再强调“打掉官风”“同人民打成一片”“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只有在工作中“必须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才能做好各项工作。他举了鲁迅的例子,认为鲁迅的思想是在和读者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和读者共鸣的,所以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因此,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鲁迅。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注重群众工作。1934年1月27日,他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明确提醒党员领导干部,“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只有注意并解决好这些问题,群众才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党的周围,参加革命战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1961年,毛泽东收到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的来信后,对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来信的批语中写道:“都要坚决走群众路线,一切问题都要和群众商量,然后共同决定,作为政策贯彻执行。”可见,毛泽东对群众路线是念兹在兹、一以贯之的。
文章和文件应当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毛泽东在《六十条》里提到了文章和文件应当具备的三种性质,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他着重指出了许多文件的缺点,一是概念不明确,二是判断不恰当,三是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四是不讲究词章。他觉得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因此,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
1958年9月2日,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就北戴河会议工业类文件谈了自己的意见,觉得“不大满意”。在他看来,有的是“将一些观点凑合起来,聚沙成堆,缺乏逻辑,准确性、鲜明性都看不见,文字又不通顺,更无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之态”,并指出了其中的要害,即“不大懂工业中的对立统一,内部联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分别,因此构思写文,不可能有长江大河、势如破竹之势”。
《六十条》中还有关于怎样开会、注意培养“秀才”、加强知识学习等工作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务实的工作作风。1958年2月19日,中央办公厅将《六十条》作为党内文件印发,不过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发展,正式文本并没有形成。但其中提到的很多工作方法,是多年积累的有益经验和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观点,这些都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是积极的、行之有效的。重温《六十条》,学习其中的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仍然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