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社会同频
今年端午恰逢高考,不少老字号企业乘势推出“糕粽”礼盒。在上海南京路沈大成糕点总店,考生家长王女士买了一个“糕粽”礼盒。里面除了6只大肉粽外,还有6枚非遗手工制作的定胜糕,形似银锭,寓意诸事“赢”定。“糕粽与高中是谐音,寓意好,礼盒也不贵。”98.5元的售价,让王女士掏得心甘情愿。
除了“卷”寓意,还有“卷”口味、“卷”文化的。清明期间,知味观的青团不仅有鲜花牛奶、乳酸菌红豆、龙井啵啵等味道的新品推出,还请来“网红大V”做客线上直播间,创下5分钟卖出10万个青团的“战绩”。各大博物馆也纷纷“申请出战”。去年中秋,故宫博物院“故宫淘宝”结合文物乾隆印章“绘月有色水有声”为题,推出传统色彩古风文创月饼;国家博物馆取材唐代“月宫铜镜”、清代“剔红山水楼阁人物纹双联提盒”,推出“秋月夜”主题月饼。
“‘节日限定恋上传统文化不稀奇。随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节日食物结合传统文化花样翻新,成了鲜活的生活要素。”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说,传统节日文化正与现代社会共同成长。
国潮带动新消费
端午插艾是民俗,今年火出圈的新式艾草门挂更是带火了“花草经济”。新式艾草门挂、艾草花束、艾草花环有祛五毒的、有祈福安康的、还有猛虎镇宅等,既保留了艾草驱邪避疫的功效,又增加了门挂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它们成为“节日网红”的现象背后,反映出年轻人对“仪式感消费”的重视,以及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新认识和热爱,也再次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记忆、民族情感,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发着生生不息的回响。
传统节日热、博物馆热、非遗热,每场文化潮流背后都有一本“经济账”。如今,“国潮文化”大行其道,正不断刺激带动新消费。节日里,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每一项背后都是巨大的市场。大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淘宝上“拜年服”一词的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了5.6倍,而“国风女童拜年服”的搜索量更是同比增长7.4倍。国潮已成为消费新趋势,刘晓峰说:“传统节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国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证明。”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遂昌的长粽又名‘长情粽‘分享粽,一家人一起分享一根长粽,寓意长长久久、团团圆圆。”近日浙江丽水遂昌,一场网络直播暨产销资源对接活动在乡村主播的热情开场下开启。短短2个小时,全网直播观看量达6万余人次,卖出2000余份遂昌长粽。除了“单打独斗”,还有跨域合作。粽子老字号“诸老大”跨界卖香包,牵手徐州马庄为千年香包文化“打call”;中药老字号“叶开泰”跨界做餐饮,聚焦当下人们健康养生理念;中药茶饮门店推出“中药奶茶”,用甘草、罗汉果代替调味糖;传统古建筑搭现代灯光舞美,成为当下旅游打卡网红景点……“诸老大”CEO吴大星说:“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定时代坐标。”
(据潮新闻 顾雨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