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广彪
开放性试题对试题的答案不设限制,允许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要根据开放性试题的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试题类型,总结解题思路,以提高解题效率。
1.观点评析类试题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图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
解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详细的评价和分析。
2.自主探究型试题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700多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历史教材中鲜有涉及,你认为在编写教材时是否应该将其写进教材?简要说明理由。
该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材料的研读能力。在回答时,一方面要表明态度,阐述应该写进教材还是不应该写进教材。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后,根据史实进行理由陈述。
3.史实阐述型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武汉长江大桥的国家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本题从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入手,考查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建设者的奋斗精神。首先,应理解“国家记忆”的内涵。“国家记忆”应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指的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一个个成就,极大地改变了祖国的面貌;精神层面是指建设者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感和作为国家主人的使命感。其次,要结合题目要求组织答案。阐释时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而非单纯地论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要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分析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阐述其成为“国家记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