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莹莹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几个方面。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如何培养地理实践力,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1.更新理念,增强实践意识
培养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单纯的地理知识学习更为重要。不过,在实际中由于思想、理念等主观原因和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我们的地理实践力水平欠缺,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地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这种心理,最多只能让我们的地理理论水平有所提升,是不易形成较高水平的地理实践力的。因此,我们需要更新理念,重视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要积极参与这些实践活动。
2.利用模拟实验,搭建课内外互通的桥梁
地理学科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也具有开放性。要想培养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仅仅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模拟实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模拟实验是借助模拟地理现象或过程以应用知识、探究规律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完“河流地貌”内容后,我们可以对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进行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准备颗粒较大的砂砾和颗粒较小的砂土、课本等材料。在模拟过程中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1)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洪(冲)积扇的形状?(2)流水的搬运作用和流速成正比。观察山前洪(冲)积扇堆积物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经过模拟实验,我们不仅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
3.参加户外实践活动
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点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人地关系,解决地理问题。参加户外实践活动,开展野外考察、环境调查、社会访问,可以提升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
地球的运动内容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内容,观测月相的变化这一实践活动能够培养我们的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月相的变化在地理知识中属于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要想准确理解月相的变化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仅仅依靠书本的介绍,学生很难理解该部分知识。这时,不妨借助观察等实践活动来进行理解,可以自己制作一个观察月相的记录表格,观察时间为某月农历初一至月末,一个完整的月份。观察时,要将月相和月面朝向等记录下来。最后需要针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规律。这样的观察活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经历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这样一个过程。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光,但是月球能反射太阳光。因为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所以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断地绕着地球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着太阳公转。因此,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地球上才能看到月球形状出现阴晴圆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