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凡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神采飞扬的青少年时期,他们就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刚刚升起、有着无限的希望。为了将学生培育成才,学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体质的培养,并且,还要将德育教育与基础课程相融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选择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以此来达到“汇德于行,融品于动”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同时促进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共同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两大主体,在教学活动当中,两者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经历不足,体育技巧的学习更多是建立在对教师模仿上的,所以师生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运动榜样,以此来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教学工作的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对学生和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规范自身指导动作、示范行为,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技巧;其次,在学生日常体育活动期间,比如课间操、阳光体育十分钟等环节,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样参与到活动当中,并起到“领头作用”,号召全体同学模仿自己的动作。这样一来,在教师亲自示范的引领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一起进行体操锻炼,并且,在教师的正确示范下,他们的体操动作也会越来越标准;最后,作为体育教师,还要学习了解一些和初中生心理相关的知识,争取做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举例来说,当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出现头晕、呕吐等情况的时候,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方式,让学生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并给他们提供纯净水,或者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带到校医务室观察治疗。并且,教师还要结合该事件展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厚积薄发”的运动意识。
体育训练与规则意识培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体育训练是通过系统的体育活动和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过程,而规则意识则是指在体育比赛和运动中,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和对手,维护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体育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还可以培养运动员的纪律性、合作性和团队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比赛规则。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家中,还是在社会环境当中都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在现实生活当中的重要意义。
比如,在教学“健美操”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其中的规定,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教师要做出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直接批评学生,更不是直接体罚学生。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对学习和练习健美操过程中态度认真且遵守课堂规则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遵守课堂纪律,进而推动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除此之外,在竞技性体育活动当中,例如篮球比赛活动和足球比赛活动当中,由于需要学生进行对抗、竞争,所以难免会造成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矛盾。对此,教师就要从规则的角度来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让学生明白大家都是为了胜利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证明谁比谁更强,以此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伟大体育精神。
体育运动和基础知识学习一样,都需要学生付出努力才有收获,并且学生付出的努力越多,最后的收获就会越明显。因此,对于学生畏惧运动或者由于运动效果不明显而准备放弃运动锻炼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来培养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比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的运动爱好进行统计和汇总,以此为基础选择一些国内外优秀的体育运动员,深入发掘其辛苦锻炼的场景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发言,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将其剪辑成视频分享给学生,或者作为课件在课上展开讲解,通过真实的训练画面让学生明白“运动天赋可以决定自己的上限,但运动习惯可以决定自己的下限”这一朴素道理,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当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时刻鼓励学生,并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在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中最终取得理想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和各个学科教学之间产生了紧密联系。所以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趣味体育教学活动,并结合多元化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合到体育活动当中,以此来让学生在科学运动的过程中获得健康、强壮的身体,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临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