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创志
我认识《源流》已有二十多年,当《源流》的特约记者也有十多年。《源流》伴随着我的退休生活,和唱着一曲《黄昏颂》。这是一曲不一般的《黄昏颂》,是染上红色元素的《黄昏颂》。
我是从1979年起与新闻事业结下不解之缘。数十年的投入与观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闻事业有了一定的认识,曾长期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多个主流媒体当过特约通信员,获过无数的新闻奖项,其中,《南方日报》50周年大庆所评选出的100件大事件中,属于我牵头釆访写作的,就有两件。我也曾在《人民网》《东方网》《中国网》等主流网站及美国《侨报》开设专栏。令人感慨的是《源流》的别具一格。
《源流》每期的封面几乎是红色的特色,源于其为革命老区服务,为扶贫济困呐喊的宗旨。在近数十年的生活中,在商品化氛围浓郁的年代,不少媒体已十分迷茫,“一切向钱看”已十分明显。然而,《源流》就不一样,他们每期坚持宣传红色故事,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记得,1940年1月15日,毛主席出席中共中央为吴玉章六十诞辰举行的祝贺大会,并致祝词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用领袖这段话形容《源流》几十年的表现也恰如其分。几十年来,广东重要的老区市县,老区故事,常见于此杂志中,这份真情,不但老区干部见到了,老区人民感受到了,连各地媒都有同感,难得呀,《源流》!我常常为广东有这份独特的杂志而自豪!也为自己能被聘为就《源流》杂志特约记者而欣慰!
《源流》能有如此不一般特色与成就,客观面言,有广东省老促会正确导向,更有以谢佚芳同志为社长兼总编的一个优秀的采编团队。媒体杂志的灵魂,往往体现着总编的思路与水平。我与谢佚芳同志认识已有四十多年。早在老谢在南方日报当记者站长、编辑部主任时,就与他有交情。谢是南方日报名记,后来他调到《源流》工作时,我应邀担任《源流》特约记者。老谢对老区人民的关心与情怀,对编辑工作的认真负责,我深深刻于脑际。也在古来稀之年,写出不少老区新闻。在纪念《源流》杂志30周年之际,我想,在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年代,媒体人学习《源流》不忘初心的精神和谢佚芳同志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无裨益!
(作者系《源流》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