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慧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最后提出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如关注文章的行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关键字词句,深入挖掘品味;关注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关注写作背景知识,拓展学生阅读深度;立足文本设置疑问,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等,以期能够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意义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8.005
文本细读阅读模式是指从不同角度对某一个文本展开深入细致的阅读、思考和探究,走进作品,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在新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阅读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文本细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优秀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其审美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不同的文学样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传递出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口述,走进文本情境当中去,努力还原文本情景,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共情,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能够发现文本的形式之美、形象之美,体验文本的情感之美,让学生的情感在细读中丰富起来。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文字来表现美、通过行动来塑造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2.文本细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本细读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学习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细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深刻体会到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同时真正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文本细读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语文学科中包含着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国家、地区的政治、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趋势和行业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人生智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和社会生活,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挑战。
4.文本细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只重视了解文本的主要情节,忽视了对文本进行细细品味,这将导致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严重影响阅读的实际效果。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体裁和风格的文本,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语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文本细读还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词汇,学习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深入挖掘文本,品鉴文本内涵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的,人们只有以作品为依据才能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人们要把文本作为一切解读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钱理群先生曾说过:“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原著,一定一句地疏通,一篇一篇地老老实实地读,弄清原文、原意,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与习惯,不要抽出而讲之,作不着边际的发挥;对流行的讲解、心读、摘句要保持必要的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文本,要以文本为依据,指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细读探究,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一个全新的认知,提升文本阅读理解的深刻性。
2.践行生本理念,注重问题引领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语文阅读的指导者和平等对话者。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教给学生文本细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本细读。同时,在阅读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品读。教师要重视问题引领,根据不同的课型、文本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领,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感悟,鼓励学生自主捕捉文本细读中产生的灵感,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文本细读中产生的感悟、思考,与他人分享有一定价值的语文阅读经验和技巧。
3.多元解读文本,培养学生个性
文学类文本具有开放性、多义性与接受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那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和阅读目的等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学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作品进行解读,对同一个文本做出不同的审美评价,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感悟文本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情感等,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策略
1.关注文章的行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理清楚文章思路是学生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不论是哪一种体裁的文章,都离不开具体的行文结构,教师指导学生从文章思路的角度展开细读解析,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让学生能够透过文章表面的语言形式,搞清楚文章中的各个意义单元是如何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行文结构,理清楚文章的思路,让学生能够找出文本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时把握文本各个部分的结构特点、主要内容等。
例如,在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首先,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疑问,指导学生朗读文本,让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行文结构展开探究。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思考和交流可以得出文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1自然段构成,主要交代了作者在荷塘漫步的缘由。第二部分由第2—3自然段构成,主要写了作者在小径漫步,勾勒出荷塘的大概轮廓,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第三部分由第4—6自然段构成,主要描绘了迷人、恬静的荷塘月色美景。第四部分由第7—12自然段构成,主要描写江南的采莲习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整个文本结构完整,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紧凑,把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把握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认知与理解。
2.抓住关键字词句,深入挖掘品味
语言是建造文章大厦的基本单位,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章是语言的艺术,文章里面的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标点符号,都具有特定的含义,都能够传递出作者的真挚的情感和明确的观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只有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品味,才能领悟出文章语言的深层次含义,体会出文章流露出来的情感和表达的观点,从而让读者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把赏析语言作为进行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语、句子进行解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感受作者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贾母与黛玉相见这一场景进行品味,从贾母被丫鬟等人“搀”出来中的“搀”字,可以看出贾母年事已高,同时也表现出贾母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地位。文中通过“搂”“叫”“哭”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出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在写王熙凤见黛玉的那一段文字时,作者的用词造句非常传神,意蕴丰富,淋漓尽致地描写出王熙凤擅长察言观色、善于逢迎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体会大师各具特色的语言魅力。
3.关注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作者在文章写作时会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景物、事物的特点或刻画人物形象,这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能够准确有力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对《荷塘月色》这一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多种表现手法,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的语言。如写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荷叶高而圆的姿态。写荷叶“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含苞欲发的娇美情态。写流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塘里的流水静默而有深情。作者通过细致的工笔描写及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花、荷叶、荷香、月光、流水等进行全方面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优美的荷塘月色美景。在文章的意境美体现中,作者运用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巧妙地把真情和实景融合在一起,表现作者矛盾、彷徨的心境,也流露出对江南故乡的惦念,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提高阅读的实际效果。
4.关注写作背景知识,拓展学生阅读深度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内涵丰富的文章,不少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学生生活的社会相距遥远,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地读懂和理解这些文章。如果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及写作文章时作者自己的人生境遇心理状态等情况,学生就能走进文本情境中,跨越时空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和作者进行对话,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使得学生的阅读难度降低,阅读的深度得以拓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写作背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关注写作背景知识,把写作背景知识渗透到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写作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词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等。学生可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1925年,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故乡湖南进行革命活动,独自来到橘子洲头。面对着充满生机活力的湘江秋景和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的词。之后,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毛泽东同志的学习经历、人物性格、家庭背景以及毛泽东同志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教师通过给学生普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领略到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帮助学生全方面、深层次地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实际效果。
5.立足文本设置疑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文本细读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教师要立足于文本,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并带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文本细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批判性地进行阅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探究性问题进行探讨,全面提升阅读效果,从而达到文本细读的目的。
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班级里有廉颇这样性格的同学,你是否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呢?请你说一说理由。”这一问题的本质是:“分析廉颇具有怎么样的思想性格。”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廉颇这样性格的人自高自大,脾气暴躁,心胸狭窄,和这样的人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不愿意和这样的同学做朋友。也有的学生认为廉颇忠于国家,有胆有识,顾全大局,深明大义,所以愿意和这样的同学成为朋友。还有的学生认为,廉颇是一个知错能改,坦诚直率的人,所以值得成为朋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想法,从而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透文本,从而落实文本细读的目标。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具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对文本细读的研究和实践,指导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体会文本丰富的内涵,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水平,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吴竺轩《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与策略探讨》,《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2] 吕玉彤《文本细读方法在散文阅读中的应用》,《文学教育》2022年第9期。
[3] 刘孝军《文本细读,于追问中读出深意》,《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