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国产能过剩论
摘 要:近段时间,美西方一些媒体政客极力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美国财长访华前后也一再提及“中国产能过剩”,并指向电动车、光伏和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国指责中国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为其贸易保护主义找借口,暴露的是其背后的“自私算计”和霸权思维。
新华网:警惕美国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不断向上游迈进,在全球市场形成了竞争优势。美国一些政客不去反思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滞后的真正原因,而是无端指责中国输出“过剩产能”,企图向中国甩锅。
美国2022年出台的《通胀削减法》为美国新能源汽车提供高额税收减免,还将中国等国家排除在外,是标准的歧视性补贴政策,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美国一方面加大对国内相关产业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却指责中国发放补贴,这是不折不扣的双重标准。
从全球范围来看,优质产能不是过剩,反而是严重不足。中国出口新能源产品,不仅有利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降低通胀水平,帮助各国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有助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实际上,“中国产能过剩论”无非就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变种。美方有些人对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快速成长感到恐慌,出于霸权思维,企图以炒作“产能过剩”为名行遏制打压之实,阻止中国新能源产业升级发展。美国未来可能以所谓“产能过剩”为由联合西方国家对中国相关产业实施制裁,甚至对我们关闭市场。我们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如果美方损害中方企业的合法权益,中方必将做出有力反应。
人民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者可休矣
目前,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早已不可逆转。中国坚定不移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持续降低新生产燃油车碳排放强度。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国经济发展都需要加快引入新能源的使用。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的人,绝不是不明白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实现碳排放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措施,而是不愿接受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现实,不愿面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不愿承担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对传统能源汽车行业带来的强力冲击。同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相比,该论点的始作俑者恰恰更愿意看到美国电动汽车行业“雄霸天下”的局面。
面对全球变暖等诸多挑战,只有放下偏见芥蒂,打破壁垒隔阂,共同打造互联互通互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负责任的大国风范。面对西方军工产业、石化产业、信息化产业、汽车产业、船舶制造业、农业的长期迅猛发展,没有人提出“产能过剩论”。如今,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别有用心者却在鼓吹“中国产能过剩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可以发展得好,但不能比他好,这种行径是典型的“双标”操作。西方应遵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与中国合作共赢,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优质产能中受益。
中国日报:“中国产能过剩论”纯属污蔑
由于美国上届政府对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美国在绿色经济领域逐渐落伍。耶伦却把美国在这些领域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归咎于中国,表示拜登政府不会排除任何选项来应对中国“产能过剩”。
耶伦声称中国必须认识到美国对中国 “产能过剩”的担忧,并开始采取行动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一指控只是美方出于政治动机的捏造。中国对电动汽车行业的财政支持明显低于美国和欧洲的补贴,所谓中国拥有不公平竞争优势的说法经不起一点推敲,有关“巨额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增长的指控毫无依据。
去年中国生产电动汽车959万辆,约90%在国内市场销售。由于中国电动汽车性价比高,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世界市场上备受欢迎,中国实际上缺乏足够的电动汽车产能,难以满足海外需求。
此外,中国约80%至90%的风力涡轮机产能用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其他清洁能源产品也存在类似情况。
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增加绿色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重大贡献。然而,美方却将此抹黑为对其他国家就业和产业利益的“威胁”,完全是恶意污蔑。
经济日报:“产能过剩论”实为贸易保护老调重弹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新能源产能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倍多;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国际市场需求尚未满足,何谈中国绿色产能过剩?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效率更高。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中国动力及其他电池总产销量分别为778.1GWh和729.7GWh,产销基本平衡。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头部车企在产能利用率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工业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通过与市场反馈循环往复,企业创新潜力不断释放,形成了强大竞争优势。可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靠科技创新和充分竞争塑造,靠真本事获得。
美西方无视客观事实,诬称中国以“过剩产能”冲击世界经济,其实是为贸易保护主义寻找新的借口。一些国家以此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阻碍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表面上保护了国内市场,实际上不但损害本国消费者利益,更影响了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效率,破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