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广东省海域辽阔,海域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是陆域国土面积的2.3倍。岸线曲折绵长,大陆海岸线全长4084千米,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居我国沿海各省(区)之首。全省分布有大小海湾510多个,海湾数量众多,生态类型多样,海洋资源丰富,发展至今,大多数海湾已成为沿海地区集工农业生产、贸易、交通、旅游、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海湾建设,取得了系列成绩。2024年3月28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关于2023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广东全面推进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对全省7600多个入海排口实施动态监管。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2.3%,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珠江口邻近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77.8%,较2022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十四五”规划出台
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2022年《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其中在“指导思想”部分提出,要“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聚焦建设美丽海湾主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保护与修复并举,坚持系统治理、陆海统筹,持续改善海域环境质量,逐步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滨海空间,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海洋生态环境需要。”
在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将美丽海湾建设纳入沿海地级以上市全域美丽建设的总体布局,沿海地级以上市编制本辖区美丽海湾建设方案。
另外,还要分类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明确以海湾资源禀赋和自然特色为基础,分类施策,有序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打造一批生态型、都市型和旅游型美丽海湾。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说:“将美丽海湾分成三类,分类施策,有序推进,这是广东建设美丽海湾的一个特色亮点。近年来,我们遵循‘一湾一策的原则,对于上述三类海湾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类型的美丽海湾,使它们‘各美其美。”
例如,对惠州市考洲洋,江门市镇海湾等分布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或特别保护生物资源的海湾,重点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重点生态空间管控,打造生态型美丽海湾;对汕头市内海湾,东莞市交椅湾,珠海市情侣路,湛江市金沙湾等临近城区、可为居民提供亲海空间的海湾,重点加强陆海污染治理,优化生态景观廊道和建设亲海观景平台,打造都市型美丽海湾;对潮州市大埕湾,揭阳市资深港,汕尾市遮浪湾,珠海市东澳湾,阳江市珍珠湾、大角湾-北洛湾,湛江市博茂湾等自然禀赋优良、风光优美的海湾,加大对滨海生态旅游资源与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完善滨海旅游和环保设施,打造旅游型美丽海湾。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是广东美丽海湾呈现的显著特征。不同区域的海湾以其独特之美,都会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江门市镇海湾拥有珠三角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红树林,在草木萌动、春意盎然之时,就会有成群的白鹭在红树林里翩跹起舞。作为广东生态型美丽海湾的代表,近年来,江门市不断加大对镇海湾红树林的保护力度力度,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把红树林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位于湛江市的金沙湾有“广东省最美十大海岸”之一的美誉,也是广东都市型美丽海湾的代表。这里的海岸线约长四五千米,沿着海岸线前行,微风轻拂,椰林树影。滩涂上,有小蟹横爬、弹涂鱼跳跃;观海长廊上,人们悠闲地观海、漫步,享受温柔海风与惬意生活。
作为广东旅游型美丽海湾代表,位于汕头市的青澳湾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这里海水清澈,水中无礁石无淤泥无污染,还有纵深百米的防风林带环抱着海湾。郁郁葱葱的树林、晶莹金黄的沙滩、湛蓝透亮的海水,形成了分明的立体层次,每年到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海洋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说:“‘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以海湾资源禀赋、自然特色和开发现状为基础,通过系统谋划、梯次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示范建设,打造广东美丽海湾样板,带动提升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力争让广东的美丽海湾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入海排污口整治
建设系统大力排查
有句话说“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入海排污口是连接陆域和海洋的重要节点,也是陆源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水体的最后一道“闸口”。入海排污口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海洋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成为防治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抓手。
为此,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坚持“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组织沿海多市摸清辖区内排污口数量,完成了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同时不断致力于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入海排污口长效监管机制。
为全面掌握广东省入海排污口基本情况,2019年机构改革后,在国家尚未明确入海排污口的定义、范围、分类的情况下,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从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分类施策的需要出发,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入海排污口分类排查技术体系,以“入海排放”为排查范围,以“产生污染”为排查对象,组织开展了大陆海岸线入海排污口分类排查工作。
2020年,广东省开展了有居民海岛入海排污口补充调查,又认真梳理了入海和入河排污口的判别方法、管理制度、界定依据,并厘清相关法律及执行标准的适用性。在报请生态环境部同意后,以法定海岸线划分入海和入河排污口管理边界,明确法定海岸线向海一侧排放污水的口门为入海排污口,向陆一侧排放污水的口门为入河排污口,确保入河和入海排污口不漏查、有人管、有法依。
同时在完成入海排污口分类核查的基础上,向信息化借力,率先开发建设了广东省重点入海排污口监管系统。
相关技术人员告诉笔者:“广东省重点入海排污口监管系统由PC端和移动端两部分组成,数据同步互联。PC端系统由11个基础数据模块和9个监督管理模块组成,具备数据采集、更新、查询、导入、导出和排污口定位、地图展示等功能。移动端系统主要依托粤政易APP,具备在线和历史监测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地图应用、随手拍、数据资料现场采集和更新等功能,有效支持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快速检测、信息核实等工作。”
海洋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说,这一系统帮助广东实现了全省入海排污口一张图和台账一张表动态监管,并提前完成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排污口信息平台的工作部署。
“通过入海排污口监管系统,我们可以定期分析研判全省5000多个重点入海排污口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地方开展整改,综合分析入海排污口信息和海水水质、污染源监测等数据,研判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大大提高了入海排污口整治和监管工作效率。”
同时,广东省还主动拓展系统使用范围,向省有关部门和各沿海市生态环境部门开放系统,助力海上精准执法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入海排污口监管效能。系统也按照系统服务管理、管理优化系统的思路,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
2021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进一步强化河海统筹联动,按照“全覆盖、重实效、能操作”的原则,开展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计排查河流1360多条、湖泊16个、水库31个,并完成约1500千米海岸线的入海排污口信息更新调查。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广东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再度深化全省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省各地也积极响应,认真落实。
珠海当地有126个海湾,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2023年,珠海共完成全市446条河涌、排洪渠以及海岸线排污口的全覆盖排查,入海排污口监管逐渐规范,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初见成效。
深圳市南山区坚持陆海统筹的系统治理,通过“全流域、大会战”,使入海河流水质稳步提升,主要入海河流大沙河的河口断面达到Ⅲ类水标准。
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及各相关地市和单位的不懈努力下,截至2023年,广东全省4084千米大陆海岸线及1536千米有居民海岛岸线已基本完成排查;珠江口6市共登记重点入海排口2141个;完成珠江口海域入海排污口“查、测、溯”工作和30%整治任务。
高质量开展调研
推动工作不断向前
除了对入海排污口开展摸查和整治,为了进一步摸清家底、掌握情况。2023年5月—7月,海洋生态环境处组织开展了“夯实海洋强省生态基础,高质量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专题调研。
同年,广东省又在全国各省份中,率先开展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评估紧紧围绕解决广东美丽海湾建设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完成了省内管理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系统性调查,全面作出评估,掌握了海域生态环境本底情况,并首次形成了全省海岸线视频影像资料库,为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调查评估最终形成的《夯实海洋强省生态基础 高质量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专题调研报告》中,除了总结广东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外,还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美丽海湾建设尚未有效形成部门合力、水质优良比例成为主要短板问题之一、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有待加强、临海亲海空间和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海洋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说,国家出台的《美丽海湾建设参考指标(试行)》将海湾水质优良比例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要求海湾水质优良比例原则上应达到85%以上,并保持稳中向好。但由于广东河口型海湾众多,水质优良比例已成为制约美丽海湾建设的主要短板问题之一。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区,在自然地理、水文水质、物理化学、生态生物等方面具有独特特征,与地表水和海水水体存在显著差异,现行的地表水、海水水质标准、评价方法均不适用于河口区(咸淡水交汇区)水环境管理,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评价河口海域水质,普遍存在非优良、甚至劣四类的情况。例如位于珠江口的深圳市深圳湾,尽管‘十三五以来河海共治成效显著,无机氮等主要超标因子浓度大幅下降,但仍为劣四类水质。”
此外专家也指出,目前广东美丽海湾建设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包括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仍是短板,海水养殖活动亟待规范,部分地区海滩、海漂垃圾污染问题突出;高强度开发对海岸带地区的干扰依然显著,部分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局部滨海湿地退化,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环境受到威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任务仍然艰巨复杂;责任落实和监管机制有待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亟待健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尚需健全,《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办法》亟待进一步修订;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海洋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应用不足,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亟待加强,距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仍有差距等。
海洋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解决问题,补齐短板。目前国家已将珠江口邻近海域与渤海、长江口—杭州湾作为三大重点海域,部署开展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作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八大标志性战役之一。广东也将以打好珠江口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契机,陆海统筹加大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力度,确保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广东美丽海湾建设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