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散文诗歌集,主要取材于作者成长过程中或难忘、或深刻、或苦涩、或甜美的一组组回忆,文字婉丽流畅,笔酣墨饱。散文作品中成功勾勒出了一组组情景,生动且自然;诗歌作品中则将诸多意象巧妙地组合起来,引人共情。
《渭水流觞》
小河 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23.5/68.00元
小河
本名何华亮,陕西蒲城人。本职工作是一名医生,主要从事急诊医学、危重症医学。作者在工作中每天都要直面众生所承受的病痛纠缠,目睹人世间亲情的离别割舍,让他对生命感触良多,也格外感念养育自己的乡土,于是便有了这组倾吐感悟与情感的文字。
“浪”是“大浪淘沙”的“浪”,是“浪里淘金”的“浪”。“浪”,有陶冶、筛选的意思,也有历练、磨砺的意思。“志”是“物微志信”的“志”,是“励志冰檗”的“志”,有志气、意志的意思,也有心事、情感的意思。“浮生”语出《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放眼望去,芸芸世界,皆为“浮生”,如同浮萍,如同苍茫大地上的苔,生生不息,各具形态。我们该如何以渺小的身形,而具强健之志呢?
我的先辈,我身边的人们,我周遭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在用他们鲜活的躯体、灵动的生命,展现着生命最本真的意义,渺小里面透出真伟大,平凡里面孕育真崇高,即便是丑陋也是生命最真实的美丽。
看看那大塬上的农人,一身的黝黑,反衬在深蓝的天空上,旁边几朵白云像羊群似的在悠悠地游荡,脚下是深厚的黄土地,锃亮的白铁犁铧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似乎要照亮每一段时光的厚度,在响亮的鞭声里一圈一圈地耕耘没完没了的日子。美好的生活,便在每一次日出日落中绚烂如天边的云彩。
我们都从未知的世界来,都要在这未知的碌碌世界里走一遭,或欢乐,或苦痛,或富贵,或贫贱,或金枝玉叶,或秋荻蒿草。最后,我们也都要走向已知的未知世界,不同的是我们的生命形式和生命意志。
在这玉树林立的世界里,我只是一株不知名的草。我不敢与雍容华贵的牡丹比端庄,也不敢与挺拔修长的竹子比气节;不敢与迎风傲雪的松柏比苍劲,也不敢与深谷幽兰比意境。我只是一株草,小小的,青青的,可我也有自己坚韧的生命形式,也有柔弱的美,我也在经历四季的奥妙,感受生命在这四季里的变化。最后,我会死亡,可我会留下什么呢?是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吗?
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总会使我泪流满面,每每想起这句诗,我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一大片的黄土地,各种田禾长势旺盛,各色衣着的农人点缀其中,各自忙着各自的活儿,其间有我至亲的人。泪水快速地浸湿我的双眼,爱的狂涛巨澜在胸膛里四处肆虐奔突,激荡得我眩晕跌撞。
于是,我决意努力摇动手中的这支笔之棹楫,寻着我的情感的脉络峰壑不断疏导,让这份肆意狂奔的情感幻化成淡淡的文字,缓缓流淌成四季画卷,记录那些可亲可敬的走入画面就永远不褪色的人们,记录这片生我养我但从不言说的黄土地,记录这黄土地上四季刮过的风,也记录自己内心那份如黄土地般永不改变的情感。
我不是作家,不是诗人,更不是思想家,我只想用我最普通的生命,用我们最基本的黑色的方块字——那一个个跳动的生命、那一个个闪烁的灵魂去表达我对这片黄土地上最普通最本真的生命的感动、感恩、感悟!
今天,我像当初在这片土地上卖力干活时一样,挽起了袖管,鼓起了勇气,擦去额头上因为心虚而沁出的汗水,把这些文字辑成册,留下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我不想借别人的高枝拔高自己,我只是浮生中一个小小的我,犹如我热爱的土地上一枚小小的草棵。我不能找个图腾似的龙头装在自己的身上:第一,那不是我,是“四不像”;第二,我自认力怯,扛不起那近乎道德的分量。所以,我只能干脆地直戳戳地展现最本初的自己,原原本本地记录下自己最本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