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在今日诗群中寻找艾草

2024-06-28 09:59宗仁发
金山 2024年6期
关键词:诗群艾蒿诗社

宗仁发,吉林辽源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杂志主编。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1986-1988年中国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编发的短篇小说分获第一、二、四届鲁迅文学奖,编发的长篇小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优秀人物奖。2021年获中国作协“致敬资深编辑奖”。著有文学评论集《寻找“希望的言语”》、随笔集《思想与拉链》、诗集《追踪夸父》《大地上的纹理》等。

端午节就要到了。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采艾草都是同样的习俗。看到手机上不断有一些小视频推送,教你如何识别艾草和艾蒿。艾,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典籍中和各个地方对它的称谓五花八门。《尔雅》《本草纲目》曰:艾蒿,中医称之为:家艾、艾叶、陈艾。江苏、江西叫大艾、艾绒、艾蓬,福建、广东、四川叫五月艾,湖南、湖北叫野艾,云南叫红艾或火艾……这种植物分布广泛,在南北方都不难找到。记忆中东北人把端午节门上悬挂的植物称作艾蒿,而把容易与之混淆的植物称作水蒿,不少植物有伴生性,表面具有相似性的植物常常会生长在同一个地方。其实东北人说的艾蒿应是南方人说的艾草,而水蒿就是南方人说的艾蒿。这也算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之一种吧,皆因水土异也。

端午节是四大传统节日,纪念屈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涵之一,可以说端午节也是诗人节。恰在端午节前夕,江苏诗人王明法来电,说起镇江的《金山》杂志“正在做一件大事”。兴奋状态中的明法,向我详细阐释一番这一期“诗歌社群作品展”的重要意义。他们的意图,待我放下电话多时,仍在消化理解中,慢慢才理出点头绪。明法的美意是想让我来为他们的“诗歌社群作品展”写篇卷首语,这多少有些越俎代庖之嫌。明法之所以找我,大概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关东文学》期间,也做过与他们今天所做的差不多的事情。那时候《关东文学》除了开设了几年“第三代诗会”栏目之外,还在1987年6月编发了“第三代诗专辑”,1988年4月编发过一期“中国第三代诗专号”。这段历史,我曾在《红岩》编辑的2014年第三期“中国诗集”专号上刊发过一篇文章——《回到〈关东文学〉——八十年代第三代诗歌的一个现场》,此处不再赘述。

说到诗群诗社这个话题,就不能绕过诗歌的民间性问题。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多数来自民间,如十五国风。据传周代还设有采诗官,职能就是到民间去采诗。一部诗歌史可能就是民间与殿堂诗歌的纠缠史。民间性从来都没有缺席过、消失过,但它与殿堂上的诗歌相比,更多的时间里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一茬一茬民间诗歌的种子,就像野草的种子一样,随风传送,落哪算哪,随遇而生。当然民间诗歌有时也会如火山爆发,喷射出气吞山河的岩浆,燃烧成灰烬,由此带来了新的文学生态,并重建了诗歌秩序。若从诗歌传播角度观察,朦胧诗时期的《新诗潮诗集》、《深圳青年报》、安徽《诗歌报》推出的“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体大展”,以及《关东文学》的“中国第三代诗”专辑、专号在当时都形成了巨大的文学冲击波,对新诗的走向构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是这些来自民间的诗歌力量,打破了那些长期束缚诗歌变化的桎梏,让诗歌的蓬勃生命展现出来。对于这些原生态的诗歌,作为传播者或编者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尽可能地不破坏它们的原汁原味,减少“修枝打杈”,像对待生物标本一样小心翼翼地维护它们的完整性。

百年新诗传承下来的宝贵传统之一应该说是大量的民间诗刊始终存在,这些民间诗刊有些编印得十分漂亮,但大多数生存还是异常艰难的,主要依靠那些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们在拼力支撑。正因为有这样的平台的存在,诗群诗社的活动才有所依赖。自媒体出现以后,诗歌公众号成为民间诗歌传播的便捷渠道,这种传播方式的变化,为民间诗歌得以续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保障。

老实说,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民间诗歌的关注度有些下降,其诗群诗社的存在感在整个诗坛常被忽略,《金山》这一期的数十家诗群诗社的大聚合,是一次难得的相会和有效的敞开,它会使被各种芜杂的声音淹没的民间诗歌世界露出“庐山真面目”或者说冰山一角。这一期大展所出现的诗歌群体之多,为数年来所未见。在这五十多家诗群诗社中,不分地域,不分成员的多寡,也不求是否愿意表明自己的主张,编者一律都是平等公正地相待。在这些诗群诗社中,有的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立的“老牌店铺”,如成立于1982年的“华东理工大学诗社”,也有的是随着新媒体应运而生的“新兵连”,如近两年刚冒头的“长春现代诗公园诗群”;有两广的“漆诗歌”“诗同仁诗群”,也有来自西北的“宁夏诗人诗歌”;还有的诗社是因一位诗人而设立,如“卞之琳诗会”“手工诗坊(为纪念已故诗人简明而设立)”。有的诗群有意淡化地域色彩,如“追光者诗群”“诗眼睛诗群”,有的则突出彰显地方实力,如“赣州诗群”“揭阳诗群”。仅在江苏一省就出现了“江苏六人行诗群”“北固亭诗群”“挥别诗群”“濠滨诗群”“诗歌六扇门诗社”“盐城‘王村诗社”“野马渡诗歌雅集”“扬州虹桥书院诗群”“江苏成子湖诗歌部落”“虞山诗社”“长江口诗人部落”“龙津河诗社”“沭阳县诗歌学会”“微山湖诗社”等二十多家,甚至明确挂有南京招牌的就有“莱斯南京写作小组”“金陵女子诗社”“南京霸王山诗社”“南京乡间诗社”等四五家,足见即便从民间诗歌的视角看,江苏的确是文学强省,而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

回顾以往的诗群诗社出现时的情景总有些恍如隔世,那些诗群诗社的诗歌宣言往往口若悬河,诗歌语言抑制不住地大肆张扬,而今天的诗群诗社“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如果说过去的诗群诗社是以先锋姿态在诗歌领域开疆拓土,那么今天在《金山》这期“诗歌社群作品展”上看到的似乎是用修行的方式以诗会友,重在交流。

这一期《金山》杂志“诗歌社群作品展”的版块之前,编发的是几位诗坛名家的作品,因为他们都是自带气场,无需我饶舌,在此就按下不表了。

2024年6月9日端午前

猜你喜欢
诗群艾蒿诗社
艾蒿坪听雪
梅全喜:艾蒿食疗百味
汴京诗群
信阳诗群
许昌诗群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采一把艾蒿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