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拼搏而前行,是尔基的微信名,也是尔基从一个差一点辍学的少年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的见证。
1999年,尔基出生于黑水县,这里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尔基家和其他大多数生活于此的藏民一样,以放牧为生。为补贴家用,尔基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童年的尔基就同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会在放学后帮着祖父母放牛。
雪山连绵,山花烂漫。如画的美景都走不进尔基的眼里,他只能看到拿着焊枪在草甸上搭建牛棚的工人。村里放牧的人家几乎都要搭建牛棚,为了让牛棚更加抗风耐用,村民时常会“高薪”请外地的工人来焊接加固牛棚。尔基想,如果会焊接就好了,这样自己就能搭建牛棚,不用花额外的钱请人,还能像那些工人一样赚钱。童年的尔基只是这样幻想着……
2016年,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尔基一度想要放弃学业。好在当地政府在藏区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为藏区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三年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尔基不用再担心学费。童年种下的那颗关于梦想的种子,此刻已破土而出。最终,尔基顺利考取成都市技师学院焊接专业。
也许是因为尔基在焊接上有惊人的天赋,也许是因为他在练习时的专注和投入,入学不久,老师就关注到了尔基,还邀请他加入集训队。尔基没有犹豫,并且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简单洗漱过后就到操场进行体能训练,8点到9点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9点到晚上11点进行技能实操训练,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在学校里,尔基总会去一个地方,就是实训场地;每天都会干一件事,就是实操训练。
2018年,成都市“四川工匠杯”选拔赛正式举办。尔基因为基本功扎实,得到了比赛机会,并且在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次比赛激励着尔基,也让他更坚定地走上了焊接成才的道路。此后,他相继参加不少比赛——在成都市青年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在第二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和“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在中铁系统全国焊接大赛中获一等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怀着对焊接的热爱,在三年免费教育结束后,尔基自费考取了大专继续学习焊接。
2021年,尔基毕业后选择入职中核集团所属中核二三公司,用实干回报国家。
“在学校我可以自己选择焊接方法,但是在公司不一样,只有考到焊工证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厂区进行实操。”尔基凭借扎实的焊接基础,用时3个月就考取了别人需要1年才能考取的核级焊工证。尔基不仅“动手”能力超群,还特别愿意啃“硬骨头”。他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焊口不合格缺陷,根部未熔合和层间未熔合缺陷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为提高焊接方法考试合格率,摸索出一套新的内填丝手工钨极氩弧焊操作技法。目前,这一套新的氩弧焊“内填丝”焊接工艺,已投入到管道焊接方法取证试验中。
2023年2月初,作为姚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尔基参与了某型主管道模拟试件的焊接。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尔基把它比喻为“战斗机的试飞员”。为了给正式试件的焊接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他在各种焊接参数中不断探索、尝试,最后高效地焊接出两个主管道模拟试件。
尔基从不畏难。在“华龙一号”项目建设完成后,他主动报名参加田湾核电站的建设安装工程。田湾核电站主管道是国内在建核电机组中焊接工艺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尔基遇到一个难题——在建的7号机组管道接口四面都是障碍,普通的焊接方法都无法操作。经过思考,他决定利用镜面辅助观察。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尔基借助镜面反射观察,最终在看不见的视野盲区左右手无缝衔接完成焊接,一次性通过了射线探伤检查。
尔基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他说:“在我们这里,人人都是核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只有百分之百才是合格。”为了保持手感,琢磨更多的焊接技巧,每到休息间隙,他都会挑战一些难度焊接。他用手弧焊代替更适合精巧操作的激光焊,去焊接两根直径和管壁厚度仅有0.8毫米的铁管,以此练习对电流的精准掌控。在一线工作两年,尔基已经能够完成双人对焊的高难度操作。
“我是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下才上的学,也是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下练就了一身焊接技艺。现在党和国家考验我的时候到了,我要稳扎稳打,努力成为大国小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践行‘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用手中的焊枪书写更为绚丽夺目的青春篇章!”尔基坚定地说。
梦想的嫩芽抽出了枝条。拼搏而前行,汗水终将浇灌出芬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