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东莞市委
“那次活动太精彩了!好期待今年暑假的活动。”4个月过去了,来自广东省东莞市东城中心小学六年级的陈芳仍记得很多活动细节,她谈及的是2024年1月19日在这所小学举办的“星·活力”青少年友好服务圈项目推介会,她参与的“团团活力圈 闪亮星少年”趣味运动会,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
和生活在星城社区的许多青少年一样,“团团活力圈”项目实施以来,陈芳参加了很多活动,不仅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身体,还认识了新朋友。“团团活力圈”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服务是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开展运动养成、精神素养培育、户外研学实践等主题服务。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社区团委探索出CPV循环工作模式,在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掘社区人、文、地等资产,实现社区服务资产最大化利用,持续为广大青少年办实事。
在星城社区家长学校,身着瑶族服饰的盘招兰,正在为孩子们表演传统瑶族曲艺。毕业于广东星海音乐学院的盘招兰,是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新一代音乐传承人,致力于传承瑶族文化,通过活动让孩子们领略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彩魅力,增强尊重、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像这样的活动,星城社区“团团活力圈”项目组每周都会开展,聚焦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主题形式多样。“活动很受欢迎,几乎每次都报满了。”星城社区团委干事邓宝茵说。
星城社区是一个拥有23个住宅小区、6万常住人口的新型社区,其中约1.5万人是青少年和儿童。孩子们迫切需要哪些服务,是项目启动前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是星城社区“团团活力圈”项目的运营方,社工杨暖榆全程参与了项目的调研和推进。她说:“项目筹备期间,我们就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80%的家长认为网络文化对孩子产生影响,30%的孩子表示自己出现缺乏体育锻炼、不会交朋友及不会处理情绪等问题。”基于调研结果,星城社区将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心理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作为项目核心任务。
项目实施以来,星城社区党委对其高度重视,从人力、资金等各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东莞是全国知名的志愿之城,在各级团委的带动下,数百名志愿者也参与进来。
但是,要面向1.5万名青少年和儿童提供四大类服务,急需更多专业力量和资源。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项目组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是CPV循环工作模式的诞生背景。
C(Connection)指的是“连接”,东城街道团工委、星城社区党委、社工共同发掘社区“星·伙伴”,与他们建立连接。P(Promotion)指的是“推动”,在“团团活力圈”项目平台上,推动社工、志愿者、“星·伙伴”投入青少年服务。V(Vitality)指的是“活力”,打造“党团组织+社工+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慈善力量”五联资源网,焕发社区活力。
破解活力密码的关键在于资产的盘活。根据青少年的需求,社区团委和社工逐一上门拜访,梳理匹配的场地和服务资源。将一大批体育场馆、培训机构和研学基地纳入资源清单。同时,星城社区党委主动与市妇幼保健院、市康复医院等单位进行党建共建,注入更多服务资源。
高三的刘冰是“团团活力圈”项目的志愿者之一。他说:“起初我只是为了学分,但参与项目后,第一次成为志愿者,给小朋友宣讲消防安全知识,觉得很有意义。身边4名同学也被带动一起做志愿者。”王丽是社区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她说:“对我们来说,收获也很多,每周定期开展公益服务帮助到社区的同时,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口碑和影响力。”
在CPV模式下,星城社区“团团活力圈”项目整合了一支跨专业、多元化的“星·伙伴”服务团队,包括志愿者261名、公益讲师26名、服务阵地资源27个。在“星·伙伴”服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开展服务174场次,覆盖10195人次,服务时长达33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