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视角下《花木兰》人物形象建构研究

2024-06-27 14:51崔秀芬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7期
关键词:花木兰木兰人物形象

崔秀芬

中国南北朝时期,为抵御外敌,朝廷要求家中男丁必须有一人为国征战。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该故事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其中的电影《花木兰》用演绎的方式讲述了中国故事,在西方广受欢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西方学者近年来开始关注情态的重要性,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将研究重心从其他方面转移到了多模态隐喻上。本文选取花木兰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以中美两版电影《花木兰》为研究对象,找出在构建电影人物形象中更为关键的多模态隐喻,以期减缓刻板印象,更高效率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为拓宽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文献综述

以“多模态隐喻”为检索词,检索项为“主题”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进行高级检索,发现从2018至2023年发表的关于多模态隐喻的论文有447篇,其中共有278篇学术期刊论文,169篇硕士论文。国内学者主要从多模态隐喻视角下对文学作品、漫画及影视作品进行了分析。而国外学者对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纪录片中的多模态隐喻模式、政治报道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分析、多模态隐喻视角下对广告案例的分析。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多模态隐喻相关领域都有着杰出的研究成果,大多实际应用主要为分析广告、漫画、纪录片、宣传片、教学和电影,这也为后续的理论探索和应用实践奠定了基础。但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还存在局限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更加深入全面。同时,大多数关于电影多模态隐喻的研究都集中在电影主题意义的分析上,而对电影人物形象的构建研究较为欠缺,缺乏相关的理论梳理与探索。因此,本文将识别电影人物建构中更关键的隐喻表达,系统分析隐喻来源和目标领域,为多模态隐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更好地展现中国形象,传达中国声音,减少与其他国家交叉交流中文化差异造成的刻板印象。

二、多模态隐喻在《花木兰》两译本人物塑造中的运用

中美两版电影对于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建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单向映射转向多模态视域发展,将电影叙事对象的材料分为话语、文本、声音、图片和音乐五种类型,在视觉隐喻层面多运用人物的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作为源域来映射人物内心状态。服装材质、道具以及不同的环境意象映射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状态。在听觉隐喻上,两版电影多以乐器演奏出的纯音乐来映射环境氛围,再加以角色对话中对隐喻的应用丰富人物形象。同时,两版电影在画面构造和剧情设计中大量使用空间隐喻,通过场景的布局、音效、时间线、镜头语言等多种手段引导观众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构建人物形象。

(一)听觉隐喻

在电影中,听觉语言是一种知觉语言,它使用听觉刺激向观众传达特定的信息。在事物的构建过程中,听觉隐喻通常是潜意识的,但在整部电影构建角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听觉隐喻已经成为电影中的一种映射呈现和大众媒体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1.音乐的应用

电影音乐最能揭示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这本质上是一个象征性的过程。电影中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人物形象的情感,从而使整部影片引导观众的情感。但由于电影的时长有限,要详细解释一些简短的场景,会占用大量的空间,此时,使用音乐就可以将这些难以言喻和不相关的镜头连接起来,使之完整,这也是在电影中音乐的独特功能之一。

与此同时,音乐也是一种理想的评论方式,和电影中的其他艺术元素,如摄影、表演、艺术等共同作用,围绕着主题理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两版电影《花木兰》中都使用了大量的轻音乐,如古筝、田野、葫芦丝、强笛、大号、小号作为音乐符号(源域)构建木兰在不同时期的人物形象特征。影片以美德的无伴奏合唱开场,在高音域中保持了僵硬的男性音调,描绘出边界之外的广阔的沙漠。维塔斯的演唱富有极高的表现力,其中,背景乐断断续续的变化更加引人注目。整部电影没有太多的背景音乐,但它更关注人的声音和自然的声音,如嘶嘶声、笑声、边疆的风声、汩汩的流水声等,都被用来描绘悲惨的战斗和沙漠的荒凉。因此,歌声作为源域,描绘出目标域作为战场的荒凉。

2.配音对话的应用

配音对话作为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使用隐喻,多用来刻画人物角色特征,反映他们的心理,表达其情感,因此在探索电影中人物的构建至关重要。良好的配音对话能使目标语言受众正确地理解角色人物的感受,帮助他们构建深刻的人物形象,从而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两版电影《花木兰》通过角色之间的语言和配音对话,在木兰的性格塑造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更加生动形象地向观众诠释了木兰反对战争、孝顺、效忠国家、勇敢的优良品质。

(二)视觉隐喻

电影艺术是一种以视觉语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呈现给观众的图像空间由视觉图像组成,包括基于视觉图像形成的图像之外的联想空间。生动丰富的画面作为一部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和听觉模式相比,视觉模式就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表达出创作者的理念,对电影的审美价值贡献也更大。其中,两版电影《花木兰》在使用视觉隐喻方面都清晰明了,运用不断变化的画面色彩连接故事情节。例如,影片中场景的颜色匹配和冲突映射出不同的剧情环境。服装和配饰的匹配隐喻地表明了不同人物角色的个性、爱好,甚至财产持有。人物的肢体语言也描绘出许多难以声明的单词和情感。因此,运用视觉隐喻来探讨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1.肢体语言的应用

肢体语言是塑造电影和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其具有直观性和可塑性,可以直观地表达主人公在电影台词中无法表达的含义,更加充分地揭示电影中人物的特点和魅力。其中,角色的特征和内部活动主要依赖于线条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定义,通过使用相机切换和编辑技术,可以显示更多微妙的身体动作,如慢动作等。人物可以通过改变注视、面部表情和身体相关部位的姿势来诠释在不同情景下的身体语言。这也充分表明了肢体语言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具有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化来探索人类行动和表现力的全部潜力。同时,肢体语言的出色运用可以促进观众对情节的理解,加深印象,带来视觉美感,感受到肢体语言的魅力。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隐喻性的映射过程。

在人物构建的整个过程中,电影中大量使用面部表情和整体身体动作的特写镜头作为源域,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视觉感知,绘制出角色人物的图像(目标域)。两版电影《花木兰》在构建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时,充分运用了视觉隐喻,将人物肢体语言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面部表情来表达人物的个性和内在活动;相比之下,另一类则是通过身体运动来绘制角色的图像。这两种类型的肢体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有时会同时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直观地描绘出了角色内心世界的情感。例如,电影以木兰武术练习的全身动作为源头领域,通过一系列的武术运动,从视觉效果上让观众感受到木兰充满活力(目标领域)。当木兰第一次杀敌时,她会同时做出动作和表情(如双手握着刀,颤抖着,紧紧地闭上眼睛,大声喊叫),这些肢体语言被映射在一起,作为目标域的源域(花木兰对杀戮的恐惧和她真正的勇气)。

2.画面色彩的应用

审美品质是电影的基石,贯穿始终。色彩的影响不只适用于一部电影或一段情节,一幅画或几幅画都可以确立一部电影的基本基调。同时,一部电影的基本基调会以不同的方式指导人物形象的构建。

从多模态隐喻的视域下探讨人物的形象构建时,应该重视色彩在影片情感传达中的作用。两版电影《花木兰》通过不同颜色的精致,精确地表达了隐藏在线条和表演背后难以形容的人物角色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些颜色融解了冗长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各种模式,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在影片的开场镜头中,背景配色方案选择以黑暗为主基调,在黎明后太阳即将升起的时间点,以深青色和深红色作为画面主色彩,在此基础上加以黑色山峰和浅金色的阳光为图像,相互融合成一幅画面,使整个镜头和谐而紧凑。该场景选择深青色、黑色、淡金色、浅红色等颜色作为源域,象征了一切都是新颖和未知的。在描绘木兰的家乡时,影片选择了绿色作为画面主基调,这为后续塑造木兰活泼开朗的性格提供了背景。但在木兰成年后,画面色彩多为黑色和红色,选择这两种颜色作为源域,使观众产生了生与死、阳光与影、噪声与沉默、激进与保守的感觉。即便这三种颜色是极端对立的,但它们之间存在不可言喻的共性。同时,这三种相互矛盾的颜色也是一种不可否认的经典颜色搭配,从而实现目标域的映射,折射出木兰充满激情、活泼、自发的形象。

3.服装道具的应用

服装和道具不仅可以反映故事的背景,也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更好地进行人物形象建构。服装和配饰的颜色及风格能够描绘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两版影片《花木兰》以木兰年轻时的深色衣服,头发松散,手里拿着木矛作为源头,构建了木兰向往自由活泼的人物形象特点。而在接受女性纪律训练前所穿的一系列服装,是对封建社会为女性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一种隐喻。当木兰接受女性职业时,一套石灰绿茶、发夹、筷子和女性发髻被选为来源领域,制定了一套封建仪式下的行为准则。

(三)空间隐喻

在影片艺术中,空间隐喻是最能够以暗喻来构建人物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图像的构图、镜头的运动、视角的选择等方式,将物体的空间分布和位置关系转化为影像的空间分布和位置关系,以此来更好地表达影像主题、人物情感和价值观。首先,通过视觉分析影片中的构图、色彩、光影等元素,可以探究空间隐喻的视觉表现形式和空间语义。其次,通过听觉分析影片中的声音、音乐等元素,可以考察电影与物质空间隐喻的关系和作用。此外,影片中的语言元素也是多模态隐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对话、台词等语言信息探究其与空间隐喻的关系和作用。

在影片创作中,空间隐喻可以通过场景的布局、音效、时间线、镜头语言等多种手段引导观众的情感演化。观察场景元素的布局和位置,利用音效元素增强观众的沉浸感,选择如何组织时间线,如何使用不同的镜头和编辑方式,如何理解观众文化和背景等都是影响观众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电影创作者需要根据故事主题和受众的需求,精心设计和使用这些手段来达到引导观众情感演化的效果。人物境遇与空间的建构能够快速帮助观众与影片中的人物角色产生情感联结。因此,多模态隐喻不再局限于纯语言表达,更易以空间呈现的方式被更多人所接受。

两版电影《花木兰》都通过展示人物所在的环境,从而向观众传达出人物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等,进而使观众深刻理解和感受人物的行为和想法。同时,剧情中的环境也可以通过隐喻手法来表达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例如,屏幕闪烁,出现一片草地,以绿色为源域,将青春、活力、新鲜和希望作为映射目标域,用大自然的绿色增强了人物的情绪。

因此,在构建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电影创作者需要在语言和感官元素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将不同模态进行对应,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并感受到影片中角色人物的形象特征及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多模态隐喻视角下《花木兰》中人物的形象建构,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女性解放主题的交织,以及人物内在动机、情感状态与视觉听觉空间元素之间复杂而丰富的关系。经过对影片中图像、语言和其他模态元素的分析,可见两版《花木兰》不仅更全面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也为多模态隐喻在影片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花木兰木兰人物形象
木兰剧片段展示
花木兰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花木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若是木兰能网购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安阳有个“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