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5G时代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深入,媒介环境的变化给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也带来了鲜明的改变,其中最典型的特征在于传统的新闻生产者角色正在转型。角色的变化要求记者必须加快适应,并积极调整工作方法,这样才能保障新闻工作的顺利完成。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5G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特征,然后分析了记者角色转型的创新维度,希望能够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适应行业变化特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5G时代;广播电视媒体;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1.031
5G通信技术商用的第一个领域就是新闻传媒领域,这使得新闻媒体受5G时代的影响最深。作为新闻生产和信息传递主力军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逐步由传统的新闻采访者、内容生产者转变为信息组织者、价值引导者和新闻服务者。为了更好地适应角色的改变,迎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新闻记者工作的创新路径,希望能够提升记者的综合素养,创作出受众满意的优秀新闻作品。
1. 5G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
1.1 由素材采集者转为素材求证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进行新闻报道,需要自行采集所需的新闻素材,例如通过实地采访调查,从多个信息渠道收集相关新闻信息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亲身收集的信息往往是真实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为新闻记者的素材采集提供了全新的路径,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通过网络渠道来寻找选题,获取素材。在为记者提供工作便利的同时,网络信息也给新闻真实性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一方面,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传现象,例如信息转述错误、传递时部分信息丢失等,导致新闻真实性受损;另一方面,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一部分个人、自媒体为了获得大众的关注,会刻意编造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煽动受众情绪,引发舆论热议[1]。为了保障新闻创作的真实客观,记者在利用网络渠道获取信息时,切忌盲目取用,而必须承担起求证者的责任,对非官方来源的信息展开溯源、求证工作,在确认信息真实可信后,再用于新闻创作,这样才能给大众提供真实可信的优质新闻。
1.2 由信息传递者转为信息组织者
传统的新闻创作模式是由记者及相关新闻工作者完成新闻选题、采访、编写等任务后,通过广播电视台等渠道开展新闻信息传递。这是一个单向线性的过程,大众只需要通过媒介终端进行信息接收即可。而在5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转变了大众在传播链条中的角色,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逐渐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借助手机,大众可以任意拍摄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并将其上传至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平台。随着网络信息日渐海量,人们越来越习惯经由网络渠道开展信息交流,这也使得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模式由单一的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转变为UGC(用户生产内容)+PGC模式。简单而言,就是新闻工作者整合用户发布的信息,并通过二次编辑等加工方式将其制作成更加规范、更加专业的新闻内容,并通过媒介渠道进行传播。例如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很多在现场的亲历者、目击者会将现场的情况拍摄下来,形成第一手的新闻信息,而记者在发现新闻线索后,可以迅速整合现场素材,并通过媒体的专业关系网了解现场进展,从而快速生成有权威性的新闻报道[2]。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必须充分发挥新闻信息组织者的价值,做好信息整合和处理工作。
1.3 由价值主导者转为价值启发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是最重要的价值传递者,观众通过观看新闻报道,能够全面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百态,并从中获得思想启发和价值观塑造。在这一时期,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极高,记者则是十分重要的意见领袖。进入5G时代后,大众获取信息的便捷度大幅提升,但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这对于公众的媒介素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很多受众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和煽动,当前泛滥的“新黄色新闻”就是一个印证。与此同时,大众对于灌输式、说教式的价值导向很容易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记者必须逐步转型为价值导向者,用专业的视角、丰富的媒介素养和成熟的思维帮助大众剖析新闻,深挖其中的本质性问题,并有机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引导受众逐渐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敏锐的辨别能力,能够自觉分辨低质、劣质信息。
1.4 由内容生产者转为内容服务者
在过去,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生产时,主要的工作依据是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由此形成良好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对新闻素材开展价值判断,选择优秀的选题进行新闻调查和报道。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并不会过多地考虑受众这一因素。而进入到5G时代后,随着受众地位的不断提升,记者的工作理念与“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的理念越来越相近,即以终端用户为服务对象,产品生产全周期均围绕用户开展[3]。这是由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传统媒介的受众都转而投向新媒体,传统媒体的生存岌岌可危。因此,作为内容产品最重要的生产者的记者必须强化自身的服务效能,充分考虑受众在媒介竞争中的重要性,通过打造符合他们需求的内容产品来刺激信息消费,从而为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注入力量。
2. 5G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创新维度
2.1 工作理念创新:创新工作模式,提升专业素养
随着5G通信技术的逐步商用,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模式发生了鲜明的转变,越来越多新技术逐步融入新闻生产和传播环节中,在给记者等新闻工作者提供辅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在此背景下,记者必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满足5G时代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
首先,记者要强化信息采集能力,做好信息辨别。随着新闻素材采集方式的变化,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线上信息采集能力,学会运用不同的媒介平台,快速而精准地筛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必须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和敏锐性,准确挖掘信息素材中存在的语意不明、逻辑不通等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咨询权威人士等方式对信息进行核查,避免成为谣言蔓延的助推者。
其次,记者要优化新闻工作模式,联动线上线下。记者应当将融媒理念贯穿到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做好线下的新闻采访和调查工作,也要做好线上的信息整合和筛选工作。广播电视媒体要积极优化新闻工作流程,在减轻记者工作负担的同时,提升信息流通速度,例如可以搭建媒介资源共享平台和媒体信息库,通过技术手段开展媒资管理,为记者查阅资料、整合信息提供辅助[4]。
最后,记者要加强新兴技术应用,提升专业素养。5G时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机制,例如越来越多媒体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新闻写作,该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料整合和内容创作工作,大幅提升了新闻生产效能。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技术的掌控者和使用者,让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己所用,服务广电新闻事业。
2.2 新闻报道创新:提升新闻质量,优化新闻形式
无论记者的角色如何转型,其本职工作仍然是进行内容生产。5G时代,正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的时代,记者的内容生产工作也应当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中开拓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的新闻需要。
首先,记者要坚守新闻原则,传递真实客观信息。“创新”的前提是“守正”,无论媒介环境如何变化,新闻始终要秉持客观、真实的基本创作原则,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充分发挥专业媒体在内容创作上的优势,做好新闻把关工作,严格筛选信息,向大众传递最真实、最客观的新闻。
其次,记者要开展多元报道,提升新闻时效性。5G通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的传递形式,随着大众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可以适时融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例如在进行现场调查采访时,记者可以利用5G+移动直播技术,搭建网络直播间进行新闻直播[5]。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不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的进展,还能够通过直播评论与记者、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讨论,大幅提升了新闻观看体验。
最后,记者要深入剖析渠道,创新新闻报道形式。随着广播电视媒体转型的深入,当前已经逐步构建起了“台网微端”的传播矩阵。不同的传播渠道在媒介形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推动新闻内容更好地传播,记者必须结合渠道特征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推出适合该平台受众的内容产品。以当前大热的短视频平台为例,相较于电视端内容,新闻短视频有着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强调重点、形式灵活新颖等特征,这就要求在创作短视频新闻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平台及受众的特点,转变传统的电视新闻创作思路,提升新闻短视频质量。
2.3 价值导向创新:把握舆情趋势,合理开展引导
对于广播电视媒体而言,舆论导向是重要的使命,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加强舆论宣传,更要传递价值,提升民众的思想。尤其是在网络盛行的当下,互联网中包含了太多负面信息,给大众的思想造成了不利影响。新闻记者必须牢牢把握网络这一舆论阵地,强化价值输出,维护舆论环境的稳定安宁。
首先,记者要提升洞察能力,深入挖掘新闻价值。当前,大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倾向于消费快餐式、轻量化的新闻内容,这对于舆论导向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对此,记者必须做好新闻形式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平衡,运用自身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准确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和价值,并使用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形式进行表达,提升大众的接受度。同时,记者还可以更多地采用新闻评论的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加入简洁的主观性评论,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思想[6]。
其次,记者要加强技术应用,充分把握舆情趋势。面对网络上大量的不良信息,记者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高效工具,例如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舆情监测工作,通过舆情趋势分析和词云分析,敏锐感知当前网络上盛传的各类谣言和虚假信息,并及时进行处理。
最后,记者要做好信息纠偏,合理开展舆论引导。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新闻记者一方面要做好信息纠偏工作,面对虚假信息积极调查和求证,用客观事实和权威声音来粉碎谣言,帮助大众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形成良好的信息鉴别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更多地宣传和报道社会上的真善美、正能量,开展情感性报道,融入人文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7]。
2.4 服务效能创新:坚持大众立场,挖掘受众需求
5G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媒体的生态和格局,也改变了大众的信息获取路径和习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学会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人民性”的要求,也是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长远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记者要加强群众联系,聆听并表达大众心声。新闻媒体本身就与大众有密切的关联,新闻信息取材于民,新闻报道也服务于民。因此即使在5G时代,新闻工作者也不能浮于“线上”,浮于“云端”,而是必须要走亲民化、接地气的路线,牢固树立大众意识,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聆听民情民意,表达大众心声,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具有感染力的优秀新闻作品,真正打动民心,获得大众的支持和好评[8]。记者还要加强对社会热点、热门话题的关注,了解大众的兴趣点、关注点,做好重点新闻内容的报道。
另一方面,记者要加强双向互动,关注并满足大众需求。移动互联网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广阔的互动渠道,每个人都可以就所看到的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些反馈信息对于记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材料,记者通过阅读、分析这些反馈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大众的思想和需求,从而有目的地调整新闻工作方式,优化新闻内容和形式,提升内容产品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促进新闻有效传播。对此,记者要充分利用互动工具,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大众参与互动,表达所思所想,形成良性循环。
3. 结束语
在5G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结合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进行调整和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和变化,这意味着记者的工作理念、新闻报道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创作出符合受众要求的优秀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魏琳.新传播时代专业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与角色期待[J].城市党报研究,2023(10):84-88.
[2]张伟.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及职业理念建构[J].声屏世界,2022(01):84-85.
[3]司树婕.数字化转型中的新媒体新闻记者的角色困惑与提升路径探究[J].文化产业,2023(01):25-27.
[4]张朝广.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如何给自己定位[J].文化产业,2023(16):111-113.
[5]支小蕊.浅谈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J].新闻传播,2022(08):86-87.
[6]史莺.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对记者素质的要求浅析[J].中国地市报人,2022(03):148-149.
[7]杨珊.试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与转变[J].新闻传播,2021(14):100-101.
[8]李航萱.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3):174-176.
作者简介:毛李珍(1982—),女,湖北黄冈人,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