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

2024-06-27 14:25:04徐永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1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

徐永峰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时代变革,特别是在媒体领域,媒体融合的趋势越发明显。本文以广播电视媒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介环境的变革方向,指出了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类型及特点,研究了融媒体条件下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应用路径,说明了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在当前及未来的广播电视媒体领域,需大力推广和研究这些技术,保持技术的多样性、先进性,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1.006

新时代到来后,人们对广播电视行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传统广播电视技术暴露了一系列问题。为保持广播电视工程方面的技术创新,有关人员需准确把握用户的切实需求,紧跟媒体融合趋势,合理采用新型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改变信息采集、传播路径及方式,加速“三网融合”。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工程领域诞生了很多新的技术理论及方向,但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为凸显技术优势,相关人员需围绕实际需求,构建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体系。为此,本文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分析了广播电视媒介环境的变革方向、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及其应用路径。

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介环境的变革方向

1.1 新媒体环境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

广播电视属于传统的媒体类型,因为旧有的媒体环境及渠道,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较多。当下陆续出现了新媒体,这些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如移动端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因为其特殊的信息传播方式,用户基数大,各用户能积极参与到信息的制作与发布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用户数据庞大,通过合理把握这些数据,可不断丰富媒体形式、提升服务质量。总之,融媒体环境下传者与受者之间不再有清晰的界定,人人都可能成为创作者,且创作方式和渠道越发多样,不仅包含原先的文字创作形式,还逐步衍生了图文、图片、视频等创作内容[1]。近年来,互联网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变革,媒体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在此行业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更为便捷,如直播模式、各类APP等,得益于庞大的用户基数,信息传输范围广。因此,融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模式有所变化,这是广播电视工程方面需着重关注的一大方面。

1.2 算法主导媒介环境

针对广播电视节目,其节目信息在采编时能直接在云端平台完成,在多种网络工具的支持下广播电视媒体人能自主挖掘、筛选信息,并利用相应的算法确定节目方向,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可观赏性,吸引更多受众。融媒体时代算法主导媒介环境,算法技术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方面的优势明显,能弥补传统媒体技术在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制作出更为专业、优质的节目。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占据微博热搜榜、话题榜,实际上就是介入了算法。具体来说,通过统计用户点击量、转发量和评论量等信息,可自动寻找节目亮点,寻找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

1.3 人工智能技术取代传统编辑方式

广播电视工程中常常涉及编辑流程,传统的编辑工作量大,大部分工作均由人工来完成,工作效率低,且无法保障编辑质量。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被应用到了广播电视工程,改变了信息加工流程,受众成为内容制作与创新者,其能够依据自身的所见所闻,为广播电视提供素材。总之,融媒体时代下人工智能可被应用在编辑方面,使相关信息能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

2. 融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2.1 数字化工程技术

融媒体时代下数字化工程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干扰问题较为常见,常因各种因素影响广播电视信号的高效传播,而通过数字化工程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持可视化、高效化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时,距离较远、覆盖范围广、信息总数庞大,为保障电视节目质量,必须营造良好的传输条件,减小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期间的干扰。数字化工程技术中因为融合了现代通信理论及成果,具有抗干扰特性,能满足融媒体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2.2 非线性编辑系统工程技术

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工程中,非线性编辑系统工程技术也是一大先进技术,其中综合利用了计算机、编辑软件、数字音频压缩等理论及技术成果,可通过系统的多种功能来执行各项指令,完成广播电视的各项任务。不同于传统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工程技术会严格执行摄像、录像、编辑等流程,促进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的数字化压缩处理,将处理后的内容存储于相应的模块[2]。总之,融媒体条件下因为有多种新理论、新技术,可促进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现代化广播电视运作模式。经非线性编辑系统工程技术,广播电视、互联网资源可相互集成,在对应的系统中兼容各种格式、来源的资源。比如,在建立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后,系统能数字化压缩前期所录制、拍摄的节目素材,并将处理结果传输到广播电视平台进行播放,同时上传到互联网,保障播放量、拓宽传播渠道。

2.3 虚拟演播室系统工程技术

一些大型广播电视台设立了虚拟演播室,这是融媒体时代下的技术产物,体现了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进步。不同于传统的演播室,虚拟演播室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都有严格的规定。有关人员须结合虚拟演播室的摄像等规定,升级广播电视台的软硬件系统,由摄像机实时追踪,此后利用三维建模与渲染处理等技术,提高节目质量。新闻、气象、访谈、综艺等类型的节目中均可建立虚拟演播室系统。融媒体条件下广播电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而应该在媒体融合的条件下,丰富节目内容、形式,如建立虚拟演播室系统,形成真人与虚拟背景、道具三维立体结合的节目,保障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创造更大的节目效益[3]。比如,湖南卫视的《你好星期六》节目,建立了虚拟演播室系统,该系统中的虚拟主持人能承担与真人一样的主持职责,不仅能统筹游戏的整体进程,还能赋予节目更为强大的科技感,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节目体验和感受。

2.4 三网融合技术

目前的媒体领域,三网融合是一大趋势,在此趋势下陆续形成了三维融合技术,就是要促进电视广播网、互联网、电信网的高度融合,以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电信网、互联网的覆盖面持续扩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将广播电视网络与电信网、互联网融合后,可提高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整体质量,围绕受众的需求来改进节目形式、风格,制作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当合理利用了三网融合技术后,广播电视领域的信息传播路径显著增多,电视平台能有更多的媒体渠道、资源来选择,必要的情况下能直接利用电信移动端、网络平台等进行全面宣传,打造全新的宣传模式。广播电视领域利用三网融合技术时,有关人员在前期的工作中需建立一条专用的光纤通道,并配备高性能编码器,保持光纤通道与编码器的高度匹配性,为信号传输创造便捷条件,使广播电视工程中信号可在广播电视平台、电信移动端之间相互传输与转换,实现不同平台的数据、资源共享。当然,网络运营商需及时开通、调试专线电视,确保在网络电视台、互联网平台上可同步播放相应的内容,使受众能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播放平台。

3.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应用路径

3.1 创新信息采集技术

3.1.1 应用数据化采集技术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信息采集是最为基础性的步骤。在传统的媒体条件下,信息采集依赖于专业人员的调查、走访,并且还需要进行文字记录、图像加工。新媒体条件下为合理应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有关人员需改变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巧用数字化采集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工具来获取大量的信息。为此,融媒体条件下有关人员需转变信息采集理念,保持采集技术的先进性和多样性,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更有价值、更热点的内容,将其以广播电视节目的方式加以呈现,使节目形式、风格、效果等与人们当下的审美追求相一致,发挥数字化技术在信息采集方面的效率、操作等优势。利用数字化采集技术时有关人员须结合广播电视中的信息采集需求,合理选择采集工具与设备,确保能从多种渠道采集到不同格式和类型的数据。

3.1.2 重视用户隐私保护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的节目内容虽面向普通大众,其受众范围较广,但在采集信息时也需要重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否则,一旦侵犯用户隐私,在节目播出时将面临一系列争议,影响节目播出效果。融媒体时代下应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时,针对信息采集环节相关人员需科学利用用户隐私保护技术,如在使用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时,应考虑用户的隐私要求,合理选定设备的安装位置,调整设备参数;如摄像头、传感器等未避开私人区域,广播电视的后期制作、剪辑时必须删除隐私镜头,或者对这些镜头实施特殊处理[4]。因此,政府及相关单位需加强合作,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工程领域的用户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细化法律体系,特别需指出数据采集、共享等方面的权利边界,使各主体在采集信息时尊重用户的隐私。

3.2 创新节目制作技术

3.2.1 写作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针对广播电视工程,融媒体时代下可大力推广写作机器人技术,就是由机器人取代人工,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剪辑等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智能化。现阶段的广播电视工程中写作机器人技术尚未完全普及,主要是因为此项技术的成本较高,技术应用时还存在一系列难题。一些大型电视台的写作机器人技术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如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能依据自身采集的信息,自动展开判定和分析,完成内容创作。

3.2.2 可视化加工技术

融媒体时代表现为多种媒体形式、渠道、资源的融合。广播电视工程中为适应融媒体时代下的要求,有关人员需围绕受众对节目、信息等的需求,合理利用可视化加工技术,创新广播电视内容,形成可视化、个性化节目。针对洪水、泥石流、地震等大型灾害的突发性新闻报道,电视广播节目如单纯采用语音播报的方式无法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而通过语音播报、灾害模拟,构建VR真实场景,可增强节目的真实感。

3.2.3 大数据加工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方面,大数据加工技术必不可少。通过科学利用大数据加工技术,能替代传统的信息加工方式,使相关内容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加以呈现,减小人为因素等对信息加工过程、结果等的干扰。大数据加工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有关人员能直接通过大数据工具或者软件,集成各种格式、类型及来源的数据,再依据相应的算法分类、存储和筛选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最有价值的数据,在后续制作广播电视内容时灵活调用这些数据。

3.3 打造全媒体播出分发平台

当下媒体融合的趋势越发明显,此条件下的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应关注传统的媒体渠道及资源,也需要将节目内容分发在网络、移动设备等新媒体渠道上,以满足不同受众对内容传播、节目播放的特殊需求。为提高节目播出质量,融媒体时代下各广播电视单位必须尝试建立全媒体播出分发平台,此平台应包含数据中心、分发平台、播出服务器等部分。在全媒体播出分发平台运行时,数据中心负责整合、存储、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其存储容量大,其中综合应用了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可挖掘各种数据的潜在价值。分发平台负责传输内容,能将媒体内容从数据中心传输到各终端用户,此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分发技术,以提高分发效率、安全及效益。由于媒体内容的特殊性,相关人员在分发平台上必须执行行业规范、流媒体传输协议,以高效、安全分发内容。比如,通过CDN技术,媒体内容能缓存在与用户距离较近的服务器上,整个过程中的传输便捷、高效,耗时短,基本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干扰[5]。播出服务器属于全媒体播出分发平台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负责内容的推送,就是将内容传达到各用户设备,使用户能从平台上根据自身的需求来搜索节目,或者直接登录平台点击系统推送的内容。

3.4 优化信号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信号传输也是重要环节,此环节的工作会影响节目播出效果。在融媒体条件下为提高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整体水平,有关人员需合理优化信号传输技术,从保障信号质量、抗干扰等角度建立全新的信号传输技术体系。综合当下的技术条件,在信号传输方面主要需做好信号编码、信号压缩与信号传输协议等方面的工作。如在信号编码时需采用H.265、HEVC等编码算法,以应对冗余信号,减小噪声干扰;信号压缩方面,可利用JPEG 2000、FLAC等压缩算法,以压缩节目内容;信号传输协议方面需利用RTP、RTMP协议,在遵循这些协议的条件下完成传输任务。总之,为优化信号传输技术,有关人员需综合广播电视工程中信号传输过程,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这些角度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4. 结束语

媒体融合带来了广播电视领域的技术变革。在融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相关人员需准确把握媒体变化趋势,综合应用先进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优化技术路径及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融媒体条件下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这些技术的应用策略,未来有关人员需结合本研究成果,展开一系列技术创新,提高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加江.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2(12):96-98.

[2]王伟山,丁培和,郑立霞.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研究[J].电视技术,2022,46(11):175-177.

[3]董晨钦.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0):221-223.

[4]李佳芳.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及播控管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1):147-149.

[5]刘献良.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2,24(07):105-107.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科技传播(2016年23期)2017-03-01 12:10:34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中国广播(2016年11期)2016-12-26 10:03:35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37:01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32:22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8:01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0:58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