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命教育设计

2024-06-27 12:16王长昱陈茜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三杰珠海革命

王长昱 陈茜

本文立足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念和弗洛伊德对个体“我”结构的解读,通过学生关于人生理想、人生意义及爱与关怀等方面的感知,探讨在小学阶段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生命教育,防止学生与实际生活脱节。陶行知先生的生命教育思想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向真实的、活的、平衡的、健全的和独立的生命,是“活教育”,需要面向“整个的人”的知行合一教育。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我包括自我、本我和超我。生命教育课程中同样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通常青少年从人生理想、人生意义、爱与关怀、自主感、存在感、死亡态度等方面感受生命,其探索的过程就是塑造自身生命态度的过程。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课程,避免学生与生活脱节,尤其是在价值观塑造上如何让青少年从小厚植理想信念一直是各方不断尝试探索的内容。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革命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主要通过传统节日等主题教育、语文课文、道德与法治课文、综合实践活动、队会课上开展,但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发的时候往往思路有限,找不到合适的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为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命教育思政课程提供了设计思路,提出了设计路径,为以“珠海三杰”为例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一、课程设计开发

(一)课程价值与目标

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命教育课以融入日常、强化是非观为目的。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革命精神下的生命教育贵在落实在课堂、进入内心。本文中的革命精神代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日益多元性和精神内涵的与时俱进性,因此本文所指的革命精神包括对已有伟大精神的阐释、概括和现代、当代产生的精神,珠海本土的革命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珠海三杰”——苏兆征、林伟民和杨匏安的故事。

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命教育课程践行实现师生共同学习、课堂一体化的理念。生命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引导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感悟,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设定课程目标时,教师必须确保其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紧扣主题、明确具体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生命教育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启发学生认识并激发他们的生命力量。其次,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伟大,思考个人的成长方向。最后,将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要有效落实育人要求的教育教学案例……坚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的育人“施工图”。“施工图”可以怎么做?本文依照认知—认同—践行的逻辑链条,围绕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核心价值设计此校本课程。

弘扬革命精神视域下的生命教育课程,是深入挖掘并整合利用红色资源、将革命故事作为课程素材载体开展的道德教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括建党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全年级开展珍爱生命、爱护自己身体的生命教育,疗愈自我,包括我从哪里来、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多样性、保护自身、防侵害教育及防溺水、防中毒等安全教育,实现热爱生命、积极生活,实现生命的价值、成就人生。从一年级后半段开始增加心理精神层面的安全教育,如学会表达、学会拒绝、学会沟通,学会与自己、与集体和谐相处等。从三年级开始增加社会伦理层面的生命教育,如如何看待死亡、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的意义等,知识群交叉重叠出现。教师围绕这些知识点构建出生命教育的知识框架。框架内容上以红色革命故事为主要素材,让学生从《金色的鱼钩》《刘胡兰》《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故事中感受革命精神。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教师要使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带领学生一同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每节课教师都应该紧扣我国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境外分裂势力,我们更应该教育学生“本”是什么。与学生生活最接近的是当地革命精神资源,因此教师挖掘当地红色元素形成小精神谱系,基于此设计校本课程会让学生更能感同身受、理解精神。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的革命故事,学生在丰富的内容中感受生命的伟大、榜样的光芒。以广东省珠海市当地的红色资源为例,珠海的红色印记包括烈士陵园、苏兆征故居、炮台山拉塔石炮台、杨匏安陈列馆、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万山海战遗址等。珠海老兵故事素材选自权威媒体的报道,包括珠海参核退役老兵何辉、不穿军装的“白衣战士”珠海老兵王芳三、珠海老兵黄少波等来自身边的鲜活的革命故事。

本文以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的校本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实施旨在传承革命精神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广东珠海,革命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珠海三杰”——苏兆征、林伟民和杨匏安的英勇事迹。课程首先预设思考题,再以苏兆征、林伟民和杨匏安三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为文本进行集中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珠海三杰”的革命历程、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本课程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制订了四个课程目标:

1.了解并熟悉“珠海三杰”,知道是谁、曾住在哪里、做了什么事。

2.掌握“珠海三杰”爱国事迹的内容并初步理解内涵。

3.感受并能自我表达出“珠海三杰”所体现的爱国革命精神。

4.能试着了解“珠海三杰”对于生命的态度并对自身的未来、职业有所规划。

为了更好地理解“珠海三杰”中的革命精神和生命态度,学生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任务:(1)什么是革命精神?(2)什么是生命态度?(3)绘制表示生命态度的生命线。这些前置性任务设计,为课程的展开和后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制造期待,再满足期待。首先,“珠海三杰”的名称会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产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动力。其次,“珠海三杰”人物鲜明、各有特色,教师可从多个角度引发学生深度学习。最后,通过共情迁移引发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进一步理解和对生命态度的思考,为学生种下立志报国的种子。教师可以通过时间序列、互相对比、前后对照等推进“珠海三杰”故事的学习和革命精神、生命态度的体会。以三年级为例,三年级学生对珠海家乡文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系统体系。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有着非常强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欲望,正处于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年级,珠海家乡历史文化课程正好是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有用课程。教师以认识并探究“珠海三杰”中的革命精神和生命态度为核心问题,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课程可分为八步:

(1)课前预习:以前置性设问追问前置性知识。

(2)“我”所认识的“珠海三杰”:调动学生本身知识储备,建立自身原有知识与课堂知识的联系。

(3)课中自学:阅读书本,找出“珠海三杰”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前段部分给予学生5~10分钟自学,让学生经历主动思考的过程。

(4)以核心问题“认识并探究‘珠海三杰中的革命精神和生命态度”为线索推进课程,从出生地、经典事迹等要素构建出人物画像。

(5)设计课堂任务单作为学生学习的助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总结、提炼人物特点,运用课堂任务单将自学、讨论等学习方式落地,推动课堂高效进行。

(6)诵读诗歌,感悟精神:通过对杨匏安“就义诗”——《死前一夕作示狱友》的诵读感受其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7)将“绘制我的生命线”作为拓展延伸作业,与生涯教育融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自身。

(8)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所学内容。作业设计可以采用复述、绘画、演讲“我心目中的偶像”、演绎等多种呈现形式。教师可带领学生探索发现当地的红色故事,与少先队活动结合;也可引导学生利用好互联网和真实的实地探寻,将生态文明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等有机融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纪律性,让他们学会像革命先烈一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低学段的学生可以开展弘扬当地革命精神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吗?经过笔者实践,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已经能够理解课本的内容;另一方面,受限于三年级学生生理年龄的限制,在课堂生成上要更注意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反馈动态即时调整课程深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关注点聚焦于革命前辈中的一个生命闪光点,让学生深入学习。这样做既克服了儿童专注时间有限的不足,又保证了理想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该课程需要教师多留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让走廊、校道、教室都“开口说话”,用隐性课程的方式搭建革命精神图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是什么”。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中让学生对革命前辈产生浓烈的敬仰之情,通过“五育并举”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推动革命精神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将革命精神生命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文本阅读试题留下印象并产生兴趣。因此,在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的命题设计上需要考虑德育的渗透,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如数学学科可以在应用题的背景中融入红色景点名,英语学科的写作题可以引导学生用英文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命题设计的整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自觉地用革命精神指导日常生活,从而使生命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课程评价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明确指出,理想信念是关键指标之一。以文化理解程度为第一评价因素,考查价值观情况;以课堂参与度为第二评价因素,考查学习态度和应用能力;以习得性知识学习情况为第三评价因素,考查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运用增值性评价思想开展评价,减少绝对性评价。

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生命素养的提升。教师可针对课程开展前学生的预备情况开展诊断性评价,以思考学习的过程开展形成性评价;针对初始基础不均等问题,以增值性评价作为评价的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事件记录、作业情况、学生互评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二、革命精神下的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

教师可通过六大实施路径:听、演、说、答、画、讲,通过大量的隐性课程渗透生命教育,注重教育连贯性和督导常态化。(见图1)老兵故事学习、演革命情景剧、红色故事我来说、革命知识竞赛、绘画生命线(生命树)、讲述身边生命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例如:

1.老兵故事学习。这一活动可以珠海的红色景点、革命伟人和身边退伍老兵故事为主要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学习。

2.演革命情景剧。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知识的主观输出利用是留存率最高的,因此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就要引导学生会应用、会表达,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景剧表演是一种可以调动多感官的应用知识的方法。

3.红色故事我来说。除了表演之外,语言类展示也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讲述红色故事,既让学生深入学习了革命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艺术展现力,是德育与美育的完美融合。

4.知识竞赛。这一活动使学生在一问一答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留存度。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等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珠海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历史、缅怀先烈,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知识的转化应用并非一蹴而就,领悟革命精神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亦非一课之功。本文将爱国教育与生命教育课程相结合,从温度、高度、深度等多维度逐步推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细化学生从小形成的价值观念。

上好革命精神生命教育课是教师自身心理资本的积累。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教师,上好革命精神生命教育课便是其中之一。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教育被定义为一种教育理念,旨在提升教师素养,帮助他们实现生命的自主和超越发展。教师在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自我学习和深入研究思想原理,以此为基础,备学情、备课程,实现教学相长。在积累心理资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职业幸福感和人生成就感。这将进一步激发教师在革命精神生命教育课上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的合力。同时,借助社会资源,邀请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崇敬之情。

三、结语

生命是独特的、超越的、完整的。以“活成什么样的人”,思考“人生意义”“人生目标”的生命教育视角开展的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凛然正义的革命气节。

本文也引发了信息碎片化时代面对繁杂信息的冲击时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的思考:如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更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及如何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如今互联网短视频因其新奇的制作和推荐算法的加持让青少年极易沉迷其中。短视频更新极快、内容繁杂,让部分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今各大短视频平台也在努力整治网络环境,如加大内容审核力度和开设青少年模式。

本文设计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命教育等校本课程是对当下消极文化思潮的有力回击,为以学生为本的思政课教学设计提供了思路。

(作者单位: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

编辑:张俐丽

注:本文系珠海市2023年度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弘扬革命精神视域下的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与应用——以珠海市某小学为例”(2023G106)(主持人:王长昱)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长昱,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团支部书记、党政办副主任。

陈茜,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年级组长,班主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三杰珠海革命
“胡氏三杰”对中国科技教育的贡献
三天两夜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培养“硅谷三杰” 她是美国最酷、最美的母亲
珠海之旅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唐三杰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