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为什么让人捉摸不透

2024-06-26 22:13太空僧
关键词:天文学家行星杜甫

太空僧

魏将军歌·节选

〔唐〕杜甫

星躔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

欃枪荧惑不敢动,翠蕤云旓相荡摩。

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描写魏将军神勇威武地骑着天马(房宿)横渡银河,连彗星(欃枪)和火星(荧惑)都吓得不敢乱动了,夸赞了魏将军的赫赫战功和保家卫国。

如果说,古人认为彗星是没规律地“乱入”夜空,那为什么会认为火星也在乱动呢?要理解杜甫的用意,还得从火星的名字说起。

荧者,火光也

在我国古代,“火星”或“大火星”这个名字通常指的是心宿二①,我们今天所称的火星,在古代名为“荧惑”。

“荧”,本意是指微弱的火光。夜空中,绝大多数星星看上去都是白色的,只有那些足够明亮的星星,才有可能看清它们的颜色。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亮度比大多数的星星都要亮一些。由于表面富含赤铁矿,火星呈铁锈色,看上去像火光一样红,因此得名“荧”。类似地,古埃及人也称火星为“红星”。

《说文解字注》中,“荧”的解释是“光不定之皃(貌)”,也就是光忽明忽暗的样子。由于公转速度不同,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时时在变化,最远距离是最近距离的7 倍②,近的时候就看上去非常明亮,远的时候就变得黯淡许多,恰如其名。

惑者,乱也

“惑”指的是让人困惑的、得不到解释的事情。在古人眼中,火星除了亮度在变化,运行轨迹也飘忽不定。大部分时间,火星在天空自西向东前行,但偶尔会毫无征兆地自东向西退行,这种现象被称为“逆”。由顺行转为逆行或由逆行转为顺行的短时期内,火星看上去像是停住不动,被称为“留”。不论是“逆”还是“留”,都让古人大惑不解。

现在我们知道,行星逆行是由于行星的公转速度与地球不同而引起的视觉现象,实际上行星并不会在轨道上向后移动。打个比方,行星就像椭圆形赛道上的赛车,地球在较内侧的车道,而火星在地球的外圈车道上。地球行驶的速度要比火星快得多——火星绕太阳一圈时,地球能绕太阳两圈,因此每隔大约26 个月,地球就会超过火星一次。当两者相距很远时,我们看到火星在天球上前行,但当地球超过火星时,我们看到火星似乎在向后退,带来“逆行”的错觉,这种现象也会发生在其他行星身上,比如大名鼎鼎的“水逆”。

荧惑守心

火星的逆行每隔26 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古人也见怪不怪了。不过,如果火星顺行通过心宿附近后发生逆行,再次进入心宿并“留”一段时间,则是中国古代星占学上最凶的天象——荧惑守心。

由于火星的赤色容易让人联想到鲜血,表现又让人捉摸不定,古人便把它跟战乱与灾荒联系在一起。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五星占》中就有记载:“其(火星)与心星遇,则缟素麻衣。”元代诗人周砥在《夜坐怀孝常》中也写道:“茫茫河汉流,荧惑光众星。干戈未衰息,前途杳冥冥。”但这种将火星与灾祸联系在一起的迷信说法,完全是牵强附会,有先画靶再射箭的刻意。

现在,我猜你应该能理解杜甫的用意了,说魏将军可以让火星不乱动,意思是他能让天下免于战乱之苦。

西方人眼中的火星

古代的西方人也将火星与战争联系在一起。苏美尔人用战神与瘟疫之神的名字马尔斯来命名火星,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也同样用战神的剑和盾来代表火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火星的认知早已不同。1609 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利用第谷对火星的观测数据总结出了开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火星;1666 年,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测得了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 小时多一点;1780 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火星的大气层。

以赫歇尔为代表的地球观察者认为,火星明亮的区域是陆地,黑暗的区域则是海洋,并推测火星上可能会有智慧生命的存在,这点燃了全球科学家探索火星的热情。

继古开今,火星梦

火星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表面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极稀薄大气,平均温度低至-63℃。尽管如此,火星有着类似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两极和地下可能存在巨量的水冰,让人们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是否适合人类移民充满好奇。

1965 年,“水手4 号”探测器第一次飞越火星。从那以后,世界各大国纷纷开启了火星之旅,前后发射了数十次探测器,以下是那些成功到达火星表面的探测器。

展望未来,人类登陆火星的日子似乎并不遥远。那一刻,火星将不再只是夜空中那颗闪烁的“荧惑”,而是承载着人类无限希望的新天地,见证着我们在宇宙中的壮丽旅程。

猜你喜欢
天文学家行星杜甫
发现脉冲星的女天文学家——贝尔
伟大的天文学家们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近黑洞
流浪行星
追光者——行星
杜甫改诗
行星呼救
天文学家叶叔华——星路漫漫 上下求索
杜甫与五柳鱼
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