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伟 李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和探索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人民在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厚重的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深入挖掘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大力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断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感染力,构建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找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切入点,将哈尔滨烈士陵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在躬身实践中锤炼个人品德修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哈尔滨烈士陵园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始建于1948年10月1日。园内共安葬247位革命烈士。其中安放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将军遗首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全国仅存的一颗烈士遗首,已经在哈尔滨烈士陵园敬放了69个春秋。汪雅臣将军墓占地面积225平方米,由汉白玉石栏围成,墓碑正面刻“汪雅臣将军之墓”,碑后刻其生平业绩,墓后有墓室,将军遗首安放其中。
烈士遗首保存完好,得益于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徐日晔教授(第三任主任)、李亚东教授(第四任主任)、姜国华教授(第五任主任)和现任主任刘洋副教授(第六任主任)及其同事们。他们义务开展烈士遗首定期保护工作,一干就是38年。
38年前,徐日晔教授和同事得知陈翰章和汪雅臣两颗烈士遗首(2013年6月13日,陈翰章将军身首合葬在吉林延边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因长年存放面临种种医学难题,便自费购买原料、器械,精心配制保存液,根据气温变化为遗首更换药水。随后,李亚东教授翻阅了大量专业文献,反复调配保存药液的比例,进行了上百次医学实验,掌握了冬季遗首不被冻伤的技术,使遗首得以完好保存。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将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2023年5月29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与五常市雅臣小学校签署“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党建共育项目协议,持续从党的建设、实践研学、中医药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交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他们还利用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契机,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及校学生组织骨干成员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战与火的革命历史,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前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学习,回顾战争留下的创伤,牢记坚韧不屈的抗战历史;赴北大荒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刻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北大荒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云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用石油工人创业史教育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8年守护传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专业知识保存好烈士遗首,在义务奉献中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在服务社会中办实事显担当,在实践育人中推动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
(编辑·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