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水平、关注好坏研究基础素描,要更加

2024-06-26 15:31靳尚谊
中国美术报 2024年15期
关键词:素描绘画艺术

素描作为从西方引入中国的艺术种类,历时百余年。由于中西方艺术理念不同,因此产生了很多对峙与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要的全国性素描研讨会,一个是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素描教学座谈会,推出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一个是1979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座谈会,批判苏派素描,自此开启了法国派、德国派素描与苏派素描之争。关于素描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已经被研究很多遍了。那么,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又做素描展览、研究这个老问题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呢?根据我目前了解和接触的情况,现在从事艺术和教育工作的艺术家、画家、教员、工作人员很大程度地更新了,他们对以前关于素描的讨论和研究不太了解,所以我们现在要做这样一次学术研讨会,目的就是通过研讨会议和展览,对素描教学的历史和教学方法进行展示,总结一般性规律和各自的特色并发现问题,用以促进各个院校素描教学和人才培养达到新高度。

此次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2024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这个展览和研讨会是在2018年、2019年就决定做的,为此,2019年还召开了“全国专业艺术院校素描展和学术论坛筹备研讨会”,各院校的校长讨论研究素描问题。当时讨论会的基本内容是研究1976年以后美术界关于素描的争论。此次展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研究素描问题的展览。当前美术领域发展太快了,很多人不再关注基础素描问题。所以,回到艺术本体、回到素描教学本身,客观冷静地探讨美术院校的教学,特别是基础素描的教学在当前这个时代如何进一步提高至关重要。通过此次研讨会,希望大家更加关注水平,也就是关注好坏。

1949年,我进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学习。当时国立艺专没有油画系,基础课是素描,素描课采用的是徐悲鸿从法国带回来的教学法。1955年,我参加了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才了解到素描还有另外一种画法,就是结构法。马克西莫夫的素描教学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结构”这个概念,这一概念改变了中国人认识对象的方法,使我们透过表面的光影认识对象的本质和体块间的联系。最开始接触“结构”这个词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大懂,马克西莫夫在解释的时候打了个比喻,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要有柱子,最后把它垒起来,才算盖好,房子整个是一个构造,这就是“结构”,也就是“构造”,画画也要研究人体的构造。他这么解释名词,我就懂了。但是画到画上怎么体现?又不知道了。他给我们改画,改冯法祀画的人体的一条腿,他把所有分面、颜色连了起来,把骨骼、肌肉都连在一起,就像是原来的分面颜色都是散的,他这么一连,腿就特别结实,画有了很大变化,我就懂了。

我在画面中熟练地体现结构,用了多年的时间,1957年至1964年,少说也画了上万幅素描。虽然结构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我的素描实践一直没有停止过。我从1949年开始学习素描,严格说,直到1980年,才基本解决了素描问题,彻底把表面的光影和内在的结构结合起来,在这之前画的很多作品都有点儿毛病。这个道理,现在的人如果重视,也这样研究,他就有效果。不这样研究,不重视,照照片画,他就没有效果。

我认为,素描体现了艺术的全部。一张好的素描就是一张好的作品,它包括了艺术家的全部修养。作品的构图、品位、格调、生动性,所有好作品的标准全部囊括其中了。素描解决的是水平的问题,不是风格的问题。风格不重要,它的好坏才是关键。今天研究素描问题,实际上既有基础问题,也有表现问题,它很广泛,但有一个核心,就是希望大家在进一步研究的时候知道好坏。

我讲一个我创作实践中的例子。大约在1981年底,我去看了美国很多收藏,这些收藏涵盖传统到现代。看了以后,我发现我的画有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好看。究其原因,即素描当中的体积不够,也就是我在素描基础里没有做到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小问题,但影响却很大,因此我就想到,我们对艺术的评价问题。评价一幅画好不好,根本不是题材内容的问题。西方的评价标准是有规律的,但最重要的是画的品质好坏,这是根本标准。所以,回国后我立即创作了《塔吉克新娘》,主要就要在这幅画上解决体积问题,这件作品随即受到大家的广泛讨论和好评。

由此,我更确认风格流派只是差别,每种风格流派都有画得好的和画得不好的。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是水平问题、好坏问题。不懂得好坏,创作水平就上不去。就跟吃菜一样,有四川菜、广东菜等,大家喜欢的菜系可以各有不同,但是吃菜的人,无论选择哪种菜系,一定都只喜欢吃这个菜系里面好的师傅做的菜。这就是好坏问题、水平问题。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本文根据靳尚谊在“2024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经本人审阅)

素描的属性和定义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美院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

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素描是绘画永恒的话题,是绘画的基础,也是最快捷地记录生活的方式,更是磨炼造型技巧和修养身心的重要手段。《论语》中的“绘事后素”,强调了在良好的素底上才能使色彩得以显现,从而突出了良好的素描基础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素描一方面是一个艺者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又是他一生成长成熟的长路。依着这条路,艺者不断地关注生活,回返社会的大地。素描中埋着艺术行业的诸多纠结,刻录技与道的多种联系。在这里,艺者多少次“行到水穷处”,多少次“坐看云起时”。与此同时,素描又不仅是一个艺者认识世界的方式,还是一群艺者被如此这般塑造的基本模式。这就是我们经常谈到苏派素描、法派素描的原因,这也是多少先师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地渴望建构素描体系的重要原因。

在美术院校,素描是美院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其合理性多在于通过素描,既培养上手的造型能力,又开启观看和情智的思考;既继承前辈的优长与传统,又拓展个性的表现与创造。这样一把艺术教育的密匙,为一代代的美院教育所重视。

总之,这种以素描为入口,来切入“新观念”的思考,为今天的新媒体、跨媒体、大艺术的基础造型训练,进行有前瞻意义的实验,探寻着一条多元发展的自我训练、自我完善的长路。此次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能够提升高等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带领着大家到生活当中获取更多的生机生气,能够带领大家更深入地进入诗心的绘画世界。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

朱尽晖(西安美术学院院长):“2024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和研讨会是自20世纪以来关于素描艺术的系列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探讨当下语境,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对素描艺术进行再研究、再创作,如何取得新的辉煌这一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意义。

在中国,对素描艺术的讨论已历经多年,对素描本体语言的探索也已经几十年,并形成了以结构、线条、切面、空间、虚实为侧重的不同表达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如何通过素描来表达感情、认识世界也逐步形成了深层次的认识:素描艺术是画家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途径,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是构筑多种艺术的桥梁,这是我们经过大量实践和理论研究而形成的结论和共识。

素描不仅是造型的根本,更重要的它是一门多学科的艺术,融入文化、表达感情,与人类文明史、思想史、材料观、造型观密切相关。素描在西方绘画史、文明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素描与我们中国绘画形式、中国写意精神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当下和未来素描的可能性、变化性、瞬间性与系统性等问题,是我们美术界所面对的共同课题。

本次展览和研讨会的举办也是西安美术学院推行“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之“五名”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立足于美术学院的本职,我们对素描艺术的探讨也应该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人民喜欢的作品出发,去思考在素描教学和创作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展,能够凝聚全国艺术家及相关团体的智慧,能够形成“西安思辨”,共同推动全国艺术院校素描创作和研究成果互通互融,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贡献西美力量。

素描是提高造型能力和绘画水平的方法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和基础学科,在造型艺术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图像和数字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认识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本身的价值,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

我不认同在本科、研究生阶段反复设置素描课程属于课程重复设置的观点。素描不仅是技巧训练,更是艺术家终身修习的课程,是感知世界和形成绘画训练体系的直接方式。素描并不仅仅是基础课程,而是提高造型能力和绘画水平的一种方法,是绘画艺术水平和高度的一种体现。现代主义对绘画媒介的非再现性特征给予了新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西方的再现性艺术传统。西方再现艺术的传统,并不是对物质世界客观地机械地再现,而是人文表现。素描所起到的作用,毫无疑问是从视觉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而这种理性的认知过程,并不仅是个人的,而且是历史的,这就是在西方艺术史中能够形成传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毕加索画室里始终有石膏像,这说明即使是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也是通过素描来认知世界和创造艺术的。靳尚谊关于素描有深刻理解,提出的“素描不是风格,素描是水平”的概念,对中国绘画的重新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素描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一种学科,但今天西方艺术世界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个学科抛弃了。中国的高等美术学院重新拾起这个学科,并再度深入研究这个学科,实际是推动人类造型艺术继续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抓手。这种传承与创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性,也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智慧和思想。

素描决定创作的风格与品质

曹意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素描一直是艺术院校教学的核心课程。然而在当下,围绕素描问题出现了三个误区:一是将素描视为固化的模式,将其仅视为运用明暗进行写实训练,等同于目前流行的美术高考的模板;二是认为素描是西方美术的基础,引进素描教学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甚至认为“徐蒋体系”导致中国画的衰弱;三是认为西方已然放弃了素描是因为它阻碍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关于素描的大部分争论,实际是语言的争论。

从形式上看,素描是在某种平面材质上绘制图像的记忆,但就其本质而言,素描是一种造型观念的结构基础,是作品中脱离色彩和三维空间依然清晰有效的部分。我国古代传统没有素描一词,但是概念缺录,绝不意味着相类事物的缺席,南朝谢赫“六法”中的“传移摹写”其实就包括素描的原则与训练方式:通过临摹前人的范例和师法造化掌握视觉艺术的基本语言和形象描绘能力,进而创造出气韵生动的艺术品质。在西方,素描从来不是简单照抄物像的形体、明暗和透视关系的技法,而是对艺术家与自然物象形成象征性关系的表达,是将观念转化为视觉表达的基石。西方现当代艺术对素描的质疑并非素描本身,而是僵化的素描观念。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观念源自欧洲,但并非欧洲绘画独有,中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就是以结构性观念为核心。近代中国绘画的衰弱,并不在于西方素描的引入,恰恰相反,徐悲鸿、林风眠等大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大量时代精品,很大程度源自他们扎实的素描功底。若将当下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归于素描,无疑是推卸责任。

视觉艺术与人类所有学科一样,都有其必不可缺的技艺原理和语言,任何新创造和新技巧、新媒介的发明,都离不开这些原理。素描的一般性原则可能会成为某种约束,但这是通向自由发挥必需的阶段,也是形成个人风格的关键。伟大的艺术家都能将手段和工具为己所用,在一般性法则和个性发挥之间寻求完美的平衡。画家若想获得创作自由并形成个人风格,就必须像上面提到的中外大师那样,终其一生磨砺素描水平。历史上伟大的艺术成就无不证明:素描决定创作的风格与品质。

素描是画者认识自己,与自己深入对话的艺术形式

李书春(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素描的本质既是画者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和手段,也是画者认识自己,与自己深入对话的艺术形式。一方面,素描承载艺术主体的艺术观念、美学诉求和个人态度;另一方面,素描体现着主体表现世界和个人审美意象的语言与方法。素描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更是艺术家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是艺术家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和手段,是艺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的素描在中国百年间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表现内容的拓维。表现内容从客观物象拓展到主体精神,打破单一审美范式,素描训练与现实观照并重,直面中国当代生活;二、表现语言的拓新。从单一写实训练走向多元表现,形式语言的多样、风格样态的丰富、视觉转换的跨界融合都是变化的特征;三、艺术功能自足的路径。素描作为艺术家创作从过程到目的、从训练到表现、从习作到作品的路径,艺术家的素描水平侧面反映其创作水平。

素描的价值体现在其作为画家的艺术方法论,素描训练将会影响画家一生,画家创作必备的各种能力都直接来源于素描训练。素描体现艺术家的文化智性,它承载人文底蕴、时代精神、图像内涵、语言温度。作为载体,素描的视觉语言蕴含着丰富而准确的文化信息。

从艺术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来考察素描艺术时,可以通过作品判断作者对现实事物和艺术本身的态度,以及作者通过创作过程对自我的确认。为此,在艺术史上,表现对象—艺术主体—绘画作品三者间的内在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了语言风格的流变。在考察具象艺术、表现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的区别时,完全可以依托讨论“对象、主体、作品”三者在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权重。

素描是一种与世界互动和彼此体认的方式

李沐(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主任):素描随着现代艺术教育被引进中国,它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艺术的各个学科都要上好素描这门课。我们认识素描应从教育教学、艺术绘画两个角度入手,素描作为一种交流媒介和沟通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世界进行对话。

艺术家、设计师和创作者正是通过素描来处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并由此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塞尚曾经表述过,当我们与自然和世界接触,就受到一种特定的训练,素描就是我们与自然和世界的一种接触,使我们获得处理自己与世界、与时间、与空间的各种关系的训练。

素描把感觉转化成形式,从而接近世界,并处理和世界的关系。今天,素描在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浪潮中更彰显其重要性。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在通过绘画的方式接收这个世界之后,有责任通过自身的学习,将所感知的世界用多样化的形态,比如电影、建筑、绘画、雕塑、装置等媒介传播出去,而素描就是最直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素描不仅是一种绘画技巧,更是一种与世界互动和彼此体认的方式,是建立人与世界沟通的一座桥梁,是一种超越图像、超越看法、超越视觉意义的本能。

素描与版画两种媒介一直互补

付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众所周知,素描是一个由西方而来的概念。“素描”这一术语在意大利语“Disegno”指以干性材料或者水性材料等多种手段创作的作品;英文“Sketch”翻译更倾向于艺术家绘制的草图或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作品,其含义是意图。因此,在我看来,素描既是在自我和所看对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也是人与外部世界谋求一种默契关系时,找到的一种共通语言。

同时素描还是图形艺术,而图形艺术中包含素描和版画,两种媒介既有差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素描作为意图存在,可以是艺术家草图,体现艺术家的观察或者想象,或为未来作品做的准备。素描作为手迹,也涵盖非常多的艺术家的个性,比其他艺术媒介中流露得更加淋漓尽致。素描的特点在于激发并把控这种自由挥洒的即兴能力,这是个人风格和非常关键的因素,素描表达的是一种关系,是线条笔触与艺术家的经验、自然物象的象征关系。

素描和版画共享的语言系统,从轮廓到线条,从剪影到连续的色彩和调子,这两种媒介一直互补。与素描关系最为紧密的是铜版和石版,很多大师精通油画、铜画和版画。素描对于艺术家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版画的学习过程中,是个人观念和精神的直接体现,最根本的立足点是格物致知,最终目的落到对人的培养。在不同语境中,素描的概念、功能和内涵不会一成不变。

当代艺术语境下素描的本土化探索

20世纪中国美术视野中的素描艺术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素描艺术和学院艺术有非常紧密的血肉关联,今天一提到美术学院,素描几乎是造型艺术基础的代名词,看一个人基础好不好、绘画能力强不强,首先看素描,作为一门艺术,素描有既定的表达范式,也有不断拓展的边界。

回看中国美术史,20世纪20年代,留洋归来的徐悲鸿等人将素描正式引入国内的绘画教育体系,将西方的素描技法融入中国画中,并创作了一大批融合中西创作的作品,这种引入直接决定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的底色。

以李瑞年为例,他是20世纪中国本土的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出国留学经历让他对于素描、速写、轮廓、基本功等都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入的认识。创作上,他的素描可以表现出物体的性质、神情、色彩和内在,可以说,他从素描中找到了艺术的本体性规律和特点,这才是素描对艺术家最重要的启示。

素描本土化与中国画发展的思考

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我认为素描是写实的,中国画有写实的因素,但是写意是其核心特质。随着中国素描外延的扩大,中国画领域的素描如白描一定会被包罗进去,这是素描本土化的必然趋势。

徐悲鸿推行西方素描教学,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素描教学强调造型和科学的严谨,以塑造对象明暗光影效果为主,同时,一些艺术家创作时将结构素描转化为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这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融合结构素描对深化意象与写意的研究、增强中国画的造型能力,尤其是对现实题材人物画的表现力更有利。

对此,建议艺术院校的本科教学中,中国画专业基础部的素描教学应以线性素描为主,以古代造像为写生对象;造型专业基础部的素描教学应以帕加马浮雕为对象,明暗素描与线性素描并进。

素描的未来发展高度取决于如何有选择地吸收与转化。潘天寿认为中西绘画是世界的两大高峰,保持“高峰”的地位,就需要“拉开距离”,不能固步自封。黄宾虹也认为“不变民族性特殊”,要“向一切来者握手”,正是相信中国画本身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因此,要开放视野,全面客观地认识素描艺术,研究中国写意精神与书写性用笔的表现力,完善素描的语言体系,助力中国素描内涵拓展,凸显民族审美独特性。

中国式素描的风格和气质

王胜利(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为什么素描问题在中国不断地被争论而在西方却没有?根本原因就是素描这个概念本身就是西方的概念。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反思素描问题时强加了“素描就是契诃夫体系”使我们在后来的教育当中搞不清楚。我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时将“基础部”改名为“造型艺术部”,避开了素描只是基础属性的教育,造型艺术涵盖了素描,而素描涵盖了所有造型问题。靳尚谊曾说:“素描和色彩的关系就是皮和毛的关系,一切色彩问题全覆盖在素描关系上,没有素描关系就没有色彩。”

素描作为造型因素有两个属性,一个是基础属性,一个是创作属性。西安美术学院对于本科教育的定位是基础教育,素描教学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在所有专业里面产生作用,造型问题涵盖了绘画所有的问题。此外,作为造型艺术,素描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具有创作属性,并兼具各种风格,甚至与中国的意象学观念相关联。

作为艺术家一生都要研究造型问题,中国人把造型问题上升至美学品格。靳尚谊的素描就是中国式素描的体现,它已经是中国化的品格,它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学贯中西逐渐形成的风格和气质。我们谈素描问题要从实际的教学和创作出发,才能领悟这些深刻的道理。

艺术院校素描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当代学院教育与素描艺术

林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素描作为美术教育之基石,自西方传入中国以来,便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思想,从绘画意义上来看,素描提供了认识世界的观察方法和掌握客观规律的有效法门,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意识,也是艺术创作的必要路径。同时,素描作为基础训练科目,造就学生严谨的作风。从中央美术学院的校训“尽精微、致广大”中,我们可以窥见素描训练的严谨性。靳尚谊更是将素描视为造型学科的基础,为优化民族艺术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人工智能时代,素描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通过素描,我们可以建构去伪存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反映时代。要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也是高等美术教育始终坚持的根本,艺术服务社会过程中需要坚守的自觉。重构本体论的逻辑框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是所有美术院校的共同目标,基础教学和数字培养是关键所在。

在“2024中国素描艺术研究展”上可以看到,中央美术学院参与展出的20余件素描作品,创作时间最早的在20世纪90年代,最近的是2023年,反映了学院美术传统在教学中的薪火相传与迭代创新,也可以感受到时代创作演变的印迹,证实了素描所起到的根本性和基础性作用。

素描艺术和美术拔尖人才培养

贾广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院长):我从素描艺术的独立价值与魅力、素描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天津美术学院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三个方面,来讨论素描艺术与美术拔尖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

首先,素描是通向绘画艺术之路的第一道门槛。通过素描的训练,可以解决如何观察、表现自然和客观物象的问题,对此我们要遵循眼、心、手相统一的原则,并把现实空间的三维通过二维的平面,塑造得犹如现实般真实。素描在东西方艺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尽管表现手法和创作意图存在差异,但都强调了艺术家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其次,素描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在当下,素描的概念得到了极大扩展,训练方式也更为多样,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力、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素描教学,可以培养未来艺术家的核心能力,即创造性思维和表现现实的能力。天津美术学院通过教学改革,如建立造型基础教育学院,强化素描的基础教学地位,旨在打破应试教育局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造型表现能力。

最后,天津美术学院的教学改革体现了对新时代艺术教育需求的深刻理解,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美术人才。这些改革不仅推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素描是专业美术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申雪峰(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陕西作为科教和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西安美术学院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专业美术院校,为国家文化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强调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素描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对新时代美术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20世纪初,中国艺术家积极凝练和探索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汲取西方素描精粹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国笔墨审美价值,积极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发展之路,从而在关注现实、扎根生活、表现人民的价值引领下,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素描作品,形成了朴实无华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理念。高等艺术院校是艺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重要阵地,融通古今、融汇中西,面向未来系统性、开放性、研究性素描艺术教育平台,是专业美术院校提升和优化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素描助力学生解决技与道的问题

刘西洁(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素描是绘画造型的基础,如何以此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技法,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此外,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高等艺术学院里,素描是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认知艺术最简约、最简单的手段,借助素描可以部分解决学生的审美训练和技术能力训练的问题,实际就是技和道的问题。

黄宾虹认为,中国风俗画就具有很高的造型能力,例如李公麟的绘画就代表中国绘画的另一种方式,相较文人画,风俗画在绘画形态上要更加完备,因为文人画到清末已变得庸俗化了。新文化运动以后,艺术家们观照现实,利用素描这一新手段进行创作,这也是一种进步。

国内学院基础素描的旨趣与功能

范久鹏(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现代素描这个词源于拉丁语“Disegno”,本义为绘画或者设计,它是艺术家进行艺术训练和实践的重要活动,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发展为绘画、雕塑、建筑的基础原则与本质方法。在当代艺术多元化语境中或者说价值体系里面,这个词又重新得到更大的释放和解放。如果以现象学为背景,可以将素描理解成意图,如此素描这一语汇就获得了独立创作和观念表达的语境,变成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艺术作品或者创作方式。

从功能角度入手,我们可以将素描的功能分为教育教学功能、艺术创作功能、理论学术功能。而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素描,在我国的美术学院教学当中,可以分为四类:基础素描、创作构思的素描、素材收集的素描、语言探索的素描。基于基础素描和语言探索素描的差异,我们强调这两种素描应在不同年级与专业中分开进行教学。

国内的素描主要受法派、苏派、德派的影响,法派素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法派中主流的巴尔格教程;苏派素描的影响则在20世纪50年代留苏学员与后来马训班学员身上体现出来;德派素描就是北欧以线为主的“颇具德国人思维特点”的素描造型体系即结构素描。从宏观上讲,三者是同根同源的,本质上没有区别。

强调素描训练的核心目的,就是怎样培养或者说怎样改造和磨炼一个“人”的问题。

中国艺术院校教学中素描的现状及问题

王鹏杰(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观念与媒介工作室主任):素描不仅是最朴实、最具自由性的绘画表达方式,也是简便、单纯、灵动的艺术创作实验场。当下专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有些陈旧和僵化,在课程内容设置、评价标准设定以及定义上往往比较固化,基本是以写实再现和视觉中心主义架构作为体系,目前仍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种状况导致课程体系与当代绘画潮流、创作语境、审美认知之间严重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授课也越来越难,这不是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的问题,当教师面对课堂上年轻的学生时,依旧在以这种刻板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很难被接受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

我们培养的美术人才不仅要具有造型写实能力,也要契合当代文化语境,这也意味着每位学生都应当有各自的绘画语言和创作风格,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造型能力训练、材料语言训练、绘画感觉训练的融合。

我们不要仅仅把素描当成一种技法体系来进行标准化操作,应将其看成一种感知方式和价值立场,促使学生主动去进行感知,相信自己对画面的判断,真实地将自己对于表现对象的感觉呈现出来。如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融会贯通以上三种能力,那么素描就不仅是训练专业造型能力的工具,更是一门有灵魂和感染力的艺术。

艺术院校素描教育如何回应时代之问

绘画基础部素描的教学方向

徐青峰(山东艺术学院院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现代学生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而缺少了用人眼观察世界的能力,这一现状对需要面对现实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说是一大问题。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改变。在招聘素描教授时,我们把教师的学历要求降到硕士,并组织了山东艺术学院全国硕士研究生招聘考试。考试结果基本显示了当前美术高校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水平,这些将影响未来山东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

面对时代之问,我们学校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针对教育现状进行了改革。我们重新组建了基础部,招聘了优秀教师,以提升基础教学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希望培养出能够代表时代高峰的艺术家,为实现文化强国目标作出贡献。

不断推动素描课程改革

贺丹(教育部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当代绘画研究所所长):西安美术学院向来对基础课训练很重视,并为此专门成立了造型艺术部,所有本科生在正式进入各自专业方向之前都要经过造型艺术部的训练和学习。造型艺术部成立十余年来,我们不断推动素描课程改革,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很多成果和经验。比如我们在一年级的素描训练中就引入了人体素描,以此达到去“考前班化”的目的。就像前面各位专家对素描重要性所做的强调那样,素描训练和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法问题,而是对人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训练,是一个艺术家所必备的品质和素养。我非常赞同徐冰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素描的价值是改造人,将粗糙的人改造成细腻的人。

素描的多样化角色

邱国光(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素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呈现出独立、融合和多元化的特点。从另外一个角度,中国古代的传统水墨画是否也算作素描?它是否应被称为素描?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素描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新角色。素描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不断增加。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素描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造型认知范畴,素描还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是多层次的吸引力的表达,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观念和语言,也可以自由地表达、随意地记录记忆和进行绘画。它与现代工具的结合,比如版画的出现,再如铜版、石版和木版。其中在很多版画中,就显示出素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国内各大美院的共同努力下,素描教育呈现出了质的变化。素描教育一直是美术学院教育的中流砥柱。在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深入挖掘具象信息,强化感受和表现的过程。通过教学内容和训练范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素描词汇,以便在实践中更有效地展现艺术趣味和绘画理念。

素描作为基础训练,我们一直强调对造型逻辑关系的理解,这也是鲁迅美术学院的传统。重视对规律的研究,在感性过程中,进行主动性的表达,凸显素描基本元素在造型研究中的功能。反对简单地再现,在创作过程中鼓励表现。素描在中国形成多样的姿态,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

限制与开放——双向素描课程实践

徐文涛(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湖北美术学院的特色素描课程,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双向素描”包括课程概况、内容和教学设计,我们在课程实践中凸显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训练并重在素描教学中的重要性。

“双向素描”课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直觉”感知能力训练、“理智”分析能力训练以及综合素描训练。“直觉”感知能力训练作为形象思维的训练单元,包括短时速写的直觉素描、改变固有观察习惯的倒置素描以及只观察描绘对象而不看画面的盲画素描三部分,旨在训练学生右脑思维的感知能力和表达技巧;“理智”分析能力训练作为逻辑思维的训练单元,包括针对画面空间关系处理的负空间素描、采用横断面进行起稿的横断面素描、探索和表现物体基本构造和组合关系的结构素描以及针对肌理、材料质感的专题研究训练四部分,旨在训练学生左脑模式的逻辑思维,强化学生对于事物本质的探索能力;综合素描训练则包括针对绘画中明暗关系研究的色调素描,对表现方式、语言媒介的训练,以及“全因素”素描三个方面,试图打破学生被固化的素描思维,结合前期“左右脑”思维训练的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描创作能力。

猜你喜欢
素描绘画艺术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纸的艺术
凡·高的早期素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