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办法的探究

2024-06-26 15:32:25李慧彬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14期
关键词:防范事业单位

李慧彬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应构建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配合相应的评估机制、审计监督,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不力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有效的防止资产流失以及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效的办法,以期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防范

DOI:10.12433/zgkjtz.20241411

基于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资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项公共服务的开展效率,其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财政收支平衡控制效果。经过多轮财政制度改革,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具体运营中还存在一定不足,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基于此,加强对事业单位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办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能职责的重要物质基础,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有助于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升各项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新时期,对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产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各项业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资产闲置和浪费。第二,有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通常而言,国有资产通过财政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使用,是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对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内的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督,规范各类资产的使用、存放,配合相应的资产绩效管理,为其安全性、完整性提供保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第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事业单位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为各项公共服务活动提供物质基础,确保顺利履行自身的各项职能,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一)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部分单位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未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价值认识存在偏差,未能正确树立使命感,容易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通过财政划拨获得,负责人不用担心成本,导致在具体工作中未能形成良好的资产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使得内部不重视资产管理的风气愈发严重。一方面,单位对于划拨的资产核对不足,仅凭信息判断,但缺少实物核对,新购置的资产账实不符,部门调配资产交接手续不够完善,甚至出现私自出借、出租国家资产的情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或未能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导致国有资产盘点不到位,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二)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国有资产采购制度、事业单位预决算制度等政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纷纷开始建立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无法保障管理效果。国有资产管理与每一位员工息息相关,但部分单位将国有资产管理局限在财务部门,其他部门未能积极参与其中,加上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未能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人员变动时也未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导致制度执行缺位,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三)资产使用管理缺少监管

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运作监管,但监管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监管效果。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未能认识到资产运作监管的重要价值,在工作开展中未能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编制范畴,只简单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指标调整,导致国有资产报废、轮换以及更新环节的衔接性不足;另一方面,没有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使用监管机制,或资产监管过于分散,资产使用监管程序过于繁杂,严重削弱了资产监管力度。

(四)资产评估机制不完善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战略得到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受自身产业局限性、政策导向性的影响,内部流动资产占比相对较少。一方面,单位投资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容易受市场、政策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资产运作的不确定性和资产风险性的增加;另一方面,单位未能构建完善的资产评估机制,资产评估工作不够规范,加上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不足,导致评估难度大幅增加,无法反映出资产运作情况,无法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依据。

(五)缺乏资产管理权

第一,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部门,为事业单位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多、责任不明等问题。尽管事业单位改革逐渐深入,但受传统运作模式的影响,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较大,而事业单位自身的资产管理权不足,无法保障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单位未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工作往往由其他部门兼顾、代职。而国有资产的种类较多,资产采购、盘点、使用、处置、报废等的工作量极大,导致管理混乱,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成效。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策略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保证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过程的规范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第一,事业单位应认真梳理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时优化制度中不合理的内容,避免制度因素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国有资产采购审批、实物核查、处置报废等流程进行优化,对使用办法进行细化,明确具体的使用者、责任人,建立更加完善的交接手续机制,进一步保障国有资产使用的规范性。

第二,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资产绩效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资产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产使用效益、损耗率、分配合理性等指标,将绩效考核结果与相关人员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同时制定追责制度,对于私自占用、损害国有资产的行为及时追责。

第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种类繁多,加上市场经济环境逐渐变化,原有的资产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不适应性,要求做好调整工作,注重改革创新,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依据。

(二)优化财务审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树立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对内部各层级国有资产管理组织进行全面梳理,结合统一管理、分级核算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同时,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发生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的问题,事业单位必须构建阶梯化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优化财务审计管理制度,为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第一,按照资产价值,可以将国有资产分为两类,常规性资产价值低,通常根据报废经验确定报废标准及年限;而价值较高的专用性资产,则需要权威部门做好资产鉴定,明确报废标准及具体的使用年限。

第二,建立问责制度,根据资产主管部门、使用部门等的具体情况,明确各部门在资产使用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利,保证责任到人,做到奖罚分明。

第三,事业单位应健全财务审计机制,将内部监督、财政监督以及社会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构建事前、中、后为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监督管理,保证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报废处置流程的规范化。

(三)实行资产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基于资产的性质,可以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类,基于不动产和动产二者的特性,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比如:针对不动产,可以适当延长盘点、清算周期;对于动产,由于其具有“变动性”,需要动态监督资产价值的变化,缩短盘点周期,详细清查资产数量、状态等内容,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第二,按照持有目的,可以将国有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政府部门应明确资产的使用权、处置权及收益权。其中,政府拥有国有资产的收益权,事业单位是具体的使用单位,拥有其经营权;资产处置则需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经过完善的审批程序,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分类管理,明确分类标准,坚持动态和发展标准,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四)清查国有资产的存量情况

第一,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查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问题扩大化造成的严重影响。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入信息化设备协助清查工作。事业单位需要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国有资产的盘点清查工作,各部门派遣协助人员,对资产取得方式、现状状况、使用情况、账面价值等内容进行核查,保证账面信息与资产的实际情况一致。信息化系统能够切实提升资产清查效率,保证清查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第三,认真分析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深入剖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如:对于个人私自挪用造成资产流失的情况,除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外,还要强化人员培训,帮助其树立资产保护意识;对于随意报废资产的情况,需要落实制度建设,严格按照资产报废流程执行,也可以通过研讨会等方式,判断国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保证资产安全,在内部形成动态化的国有资产清查机制,为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一,事业单位应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的使用权、管理权,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批,但无权私自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理,包括对外投资、租赁及报废。应树立良好的资产管理意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关注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第二,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抓好相关岗位的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专职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暴露出的资产管理问题,通过调研等方式,引入先进的管理办法,配合相应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第三,将专职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和绩效考核结合,设置资产管理绩效指标,落实各项指标的测评工作,帮助管理人员树立责任心。同时,配合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各部门在资产使用中的行为,避免资产管理活动中发生违规现象。

第四,明确各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责。按照岗位不兼容原则,明确专职资产管理岗位的职责、要求,采用垂直管理模式,保证资产管理责任层层落实,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质效。

(六)构建资产管理评价机制

第一,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下年度国有资产采购计划。采购预算编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节约,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优选节能环保的国产资产。当然,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要兼顾质量,坚决不允许配置低、不符合需求的资产进入。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率,还要关注无形资产管理,做好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

第二,定期测算国有资产的支出、收益,按照成本与效益匹配原则,从多个维度对比,评估国有资产绩效目标的完成度,评价管控水平,编制绩效评价报告,并反馈给管理者,为其制定下一期国有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第三,完善国有资产效益管理制度,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以及自身的特性,设定相应的量化收益指标,以便将国有资产的收益纳入绩效考核任务,督促各部门人员主动参与和执行管理方案。

第四,加强对专职资产管理人员的评价。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绩效、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挂钩;对于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资产采购中出现重大失误的责任人员采取不限期追究。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任重而道远,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可以切实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针对当前的问题,事业单位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采用资产分类管理办法,配合财务审计机制、资产清查盘点等工作,在“弄清家底”的基础上强化资产使用过程的监督,规范使用、处置行为,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专职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于立生.防范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探讨[J].经济师,2019,12(8):244-245.

[2]王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成因与防范措施[J].当代会计,2022,3(9):17-18.

[3]张鹏.基于混改视角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5(9):87-88.

[4]曾玉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版,2021,14(2):51-52.

[5]陈洪.浅谈国有资产流失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自贸港法坛,2021,25(1):202-204.

[6]许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23,18(5):199-200.

猜你喜欢
防范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0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浅析及防范
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SQL注入防护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7:25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