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道成长

2024-06-25 10:19:57刘文赵志毅党峥峥
中国教师 2024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

刘文 赵志毅 党峥峥

【摘 要】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对儿童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优秀榜样,孩子才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本文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身心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意在帮助小学生发展健康心理,为他们的成长夯实精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精神发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广大家长为孩子的成长竭尽全力。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家长队伍中观念陈旧、方法粗暴、疏于教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孩子而言,当压力增至最大承受阈限,便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小学生矫正心理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而这个源头就是家庭,这一点尤应引起关注。当今学界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学校和社会视角的研究资料较多,而从家庭视角研究家长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影响的较少,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家长的境界和修养成全孩子的一生

优秀的家长培养优秀的孩子。此话虽属经验之谈,但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正确的。2017年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台上瞬间说出押题的诗句,考查的是三千首诗词信手拈来的童子功,是家长和孩子持之以恒共同学习的结晶。武父每天下午4∶30关机,日复一日地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武亦姝以理科总分613分的成绩(上海高考满分660)位列上海考生第65名,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令世人刮目相看。最难能可贵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武亦姝爆红之后拒绝了所有媒体采访和节目邀约,在学校安心读书,意志之坚定、志向之远大令人钦佩。这种定力首先得归功于武亦姝的家庭教育,武父是律师,武母是教师。书香家庭造就了优秀的环境,高度的自律造就了优秀的家长,长久的陪伴造就了优秀的孩子。

日常生活里,常听家长抱怨“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了”,随机采访家长,答案大都是给孩子报了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兴趣班。上课时,家长们却大都捧着手机乐此不疲。有多少家长是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即便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又有多少家长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与孩子一起完成?

孩子优秀与否取决于家长的心态、环境以及两者基础上孩子的心理素质。在优秀孩子的身上,安静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武亦姝给大家的印象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般的稳重;2017年以620分考上浙江大学的13岁少女陈舒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流露出波澜不惊的安定[1];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的“每临大事有静气”[2]告诉我们成事之人越是遇到大事越是能够心静如水,沉着应对。心静的人才能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情。平和、稳定的家对孩子是最好的。父母的情绪稳定,孩子才会心理健康[3]。事实上卓越孩子的家庭里父母亲说话往往是轻声慢语,既随和又有趣。反之,家庭关系紧张,家长或焦虑或亢奋,情绪异常,动辄吵嚷指责,孩子在这种烦躁的氛围中很难养成专注的品格。

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心理扭曲的推手

大量案例分析表明,造成儿童心理困扰的家庭因素比比皆是,包括早期的亲子依恋、家长的期望过高、不当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失当等。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学校,是儿童心理的基础性来源,为儿童的心理健康打上底色。家庭因素是亲子关系的质量保障,可以预测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最为重要的保护因素,而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增加儿童罹患抑郁的风险。家庭经济地位、夫妻关系、亲子依恋与教养方式、教育理念与教育期望等通过亲子关系这一中介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4]。

造成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内部因素。儿童以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代表的生理器官处于不成熟阶段,与此相关的心智发展同样不成熟。低年龄段儿童的思维水平还处在实物和形象思维阶段,情绪发展处于情境化阶段,易冲动、难自控。二是外界因素。可以分为以下三点。首先,以父母为主体的家庭环境不睦,家长对子女教育方式不当。其次,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唯分数思想处于主导地位。最后,以手机、电脑为载体的现代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心思敏感而脆弱,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家庭不和谐意味着夫妻矛盾难以调和,双方抱着敌意对待彼此,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无法得到积极的、正向的影响,久而久之,也无法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同时,家庭不和谐也容易导致教育力量“撞车”,造成孩子心理扭曲,引发各种问题。

五一假期,老友夫妇带着小学四年级的孙子小宇前来做客。席间,谈起了小宇的学习。笔者提到,小学四年级是教育心理学中讲的学习的高原期,家长应特别关注。老友表示,一年级时小宇的成绩还是班上前5名呢,现在直接掉到了30名左右。小宇的父母非常重视儿子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小宇妈妈,但小宇的进步、提升却并不明显。为此,全家人都感到非常焦虑。

笔者问小宇:“喜欢学习吗?”

他直接回答:“不喜欢。”

“为什么呢?”

“作业太多。”

“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吗?”

“不完全是老师,我妈妈布置的(额外)作业太多。每次我只要是按时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妈就会给我加码。那些网购来的作业反正永远也做不完,我只能故意慢慢做。”

说这番话时,小宇目光呆滞,机械刻板。完全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听着小宇忧伤的“自白”,笔者能够感受到小宇内心的苦闷和沮丧,同时,作为教育学者,笔者也为这样的“败兴教育”而失望。

三、改进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只关注引发儿童心理问题的外环境本身,并无大益。关注改善问题的突破点,对教育具有循序渐进的希望。改进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要换位思考,蹲下身去,和孩子一起制订人生规划和学习方案,并且和孩子一道践行。

1. 全家共同读书

阅读是丰富精神生活的源泉,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阅读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智力上的自由、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思考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困在片面的单一认知中不能自拔。教育专家建议小学生远离手机屏、电视屏和电脑屏,将主要精力投到课内教材与课外书籍(绘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和经典著作等)的学习中。建议家长将客厅辟为书房,让家中飘满书香。公共图书馆规定一个图书证每次可借10~30本书,建议家长每月至少一次带孩子光顾图书馆借书回家一起阅读。建议全家经常就某一个方面的主题共同读书,交换意见,畅谈体会。节假日尽量全家出游,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书和行路中许多家庭矛盾都会迎刃而解,家庭会变得和谐美满,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2. 参加团体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大脑的认知能力,增加大脑血流,激活内啡肽,影响人的心情和工作效率。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和体育活动具有正向相关。该研究通过对一群9~12岁儿童的调查发现,97%参与运动更多的孩子的成绩比不参加运动的孩子高10%,运动多的孩子的GPA(平均学分绩点)成绩也更高。另外,在学业日益繁重、网络屏幕时间逐渐泛滥的当下,运动可以帮助预防近视,发展情绪,使孩子进入一种独特的短期放松状态,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运动之后心情会轻松愉悦,对沟通交流技巧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助益。体育运动中快速决断能力和决策力的锻炼让孩子获益终生。而团队运动可以发展5C—competence(技能)、confidence(自信)、connections(连接)、character(性格)、caring(关心)。5C的核心是self-esteem(自尊),在与人的沟通交往中、在更强的人际关系和更好的表现中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团体运动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体验和积累是家庭、教室和琴房中很难获得的。希望家长多多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提升软实力,终身受益[5]。

3. 父亲承担主责

首先,“父亲”这一角色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影响深远。一般来讲,“父亲”代表力量、勇气和冒险精神,这些特质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通过与父亲的互动,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其次,父母常常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同时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孩子感受自己决策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性。二是适当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处理日常事务。比如,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让孩子学会负责、学会关心、学会选择。三是与孩子共同制订目标,养成按照计划行事的好习惯,尤其是要教会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四是与孩子一起挑战自我、探索新知,培养独立性和勇敢精神。全家一起进行户外探险、参加文体比赛,让孩子感受冒险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勇气和自信。

另外,父亲应主动承担辅导孩子功课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力争做到没有指责、没有训斥,只有长久耐心的陪伴与合作。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一定会得到回报。陪伴孩子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挖掘更优秀的自己的过程?

4. 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首先,针对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征,学校应着力培养教师的家校沟通技巧,尤其是提升教师解决特殊个案实践难题的能力。对于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资深教师,应注重发展他们的家庭教育课程研发能力,支持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团队。

其次,建立高校—中小学校衔接的家庭教育师资培养共同体。依托师范高校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开展试点,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实习基地,开办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研修班,探索定向家庭教育师资培养项目等。

再次,鼓励支持学校充分链接校外教育资源。保障学校购买公共服务的经费,鼓励学校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尤其是建立与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等专业机构的转介机制,以满足部分特殊儿童家庭对教育指导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需要。学校可以组建家庭教育资源库,整合家长群体中教育、心理、医疗、法律等各领域人才资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人力支持。并且,鼓励扶持家长自发组建并自主管理的社群,激活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内生动力,推动家长共同体发展。

最后,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评估督导。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具体操作标准的问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研究制订家庭教育指导评估标准,定期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评估督导。评估的内容应包括家庭教育指导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家庭教育课程和家长学校、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家长满意度评价等,以评估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质量提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行为养成和心理品质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学校要通过设立家长小课堂等形式,发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合力,使家庭教育真正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家长逐渐变得优秀和卓越[6]。唯此,我们的孩子才会身心健康、精神焕发地走向五彩斑斓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天才少女12岁考上浙大:6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EB/OL].(2017-08-26)[2024-03-23].https://news.sina.com.cn/s/wh/2017-08-26/doc-ifykiqfe1724063.shtml.

[2]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EB/OL].(2016-04-08)[2024-03-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08/c_128876099.htm.

[3] 730分成状元考入清华,学霸妈妈坦言:让孩子优秀的关键期在小学[EB/OL].(2021-05-23)[2024-04-01].https://www.sohu.com/a/467860270_120758139.

[4] 刘文.心理学基础(第二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32.

[5] Beyond Physical Fitness: Benefits Of Playing Team Sports[EB/OL].[2024-04-01].https://www.armyandnavyacademy.org/blog/beyond-physical-fitness-the-benefits-of-playing-team-sports/.

[6] 赵志毅,方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若干思考[J].教育文汇,2023(1):4-8.

(作者单位:1.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2期)2022-03-14 08:49:56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趣味(语文)(2018年12期)2018-12-23 02:06:38
我是小学生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