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若兰 李卫婷
乡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重点提出以优化乡村发展布局为工作重点,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目前,社会正高速发展,我国传统民居的保护面临挑战和冲击。
现在,大部分人生活在城市或其他现代社区中,缺乏与乡村生活相关的体验和记忆,严重依赖外部设备来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导致建筑成本和生活成本不断增加,这违背了建设新农村的生态原则。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传统建筑积累了很多建造经验,表现出鲜明的生态特性。
相关研究表明,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分析湖南传统民居建筑特征,有利于阐述湖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理念并发掘其生态特性。本文通过分析梅山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功能布局,总结该地区民居建筑的生态智慧,为现代民居建筑提供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思路。
建筑风格
梅山地区的乡村传统建筑具有形式美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例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景观,绿色与黄色的搭配相得益彰,梯田线条奔放又不失规律,还有独特的肌理效果。民居院落布局采用自由组团的形式,彰显了乡村建筑的形式美。在具体的建筑形态上,梅山民居一般依山建房,顺坡修路,体现了当地居民因材致用的智慧。建筑富有层次,错落有致,与当地自然景观和谐共生,形成了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建筑风格和村落形态。
建筑环境
乡村建筑环境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统一,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乡村建筑环境和城市建筑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人类进行活动的物质载体和场所。
建筑选址
首先,自然环境。梅山地区地形复杂,山多地少,因此,建筑选址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尊重当地特点,不破坏乡村生态系统。在山区,建筑需要考虑地势和坡度,为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向。
其次,气候条件。梅山地区气候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因此,建筑选址需要考虑气候条件,以保证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再次,交通条件。梅山地区交通不便,建筑选址需要考虑交通条件,以便出行和物资运输。
最后,社会文化。梅山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建筑选址需要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以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
建筑特色
梅山文化源于湘中地区,是梅山地区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也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备的一种文化形态。梅山文化是中华远古文明和湖湘文化的祖源文化之一,其建筑特色包括板墙、吊脚、石砌、巫术图腾等。
建筑保护
对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以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保护和发展。
首先,建立档案,采取保护措施。当地需全方位保护传统村落内的历史建筑,加强修缮和宣传,有效遏制古建筑的损毁。同时,建立档案,对梅山龙宫等自然溶洞进行严格的保护,严禁人为敲打、攀爬、损毁。
其次,平衡保护和利用。当地在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时也要考虑其利用价值,探索如何使这些老建筑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并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服务。
最后,制定保护性法律法规。梅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规定,严格保护梅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石笋、石钟乳等自然岩溶景观,不得破坏。同时,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文化和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根据景区的自然特性和文化内涵进行规划,以平衡保护和利用。
自然环境的融入
梅山传统民居通常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以山势为背景,利用水资源为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建筑物的布局也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景观。例如在山区建造的房屋通常屋顶较高,以便雨水顺畅地流入排水沟;在平原地区建造的房屋可能有较大的窗户,以便阳光充分照射到室内。
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梅山传统民居往往采用开放的院落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保证空气流通,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民居建筑的功能设置也会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山区建造的房屋通常设有储藏室或阁楼,以便存放粮食和其他物品;在平原地区建造的房屋可能设有畜圈或菜园,以便养殖家禽或种植蔬菜。合理的布局不仅增加了居住空间的舒适性,也有利于通风、采光和观景。
材料的可持续性
传统民居通常采用当地可获得的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竹子等,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材料系统。这些自然材料不仅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还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和环保性,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梅山地区的建筑设计也非常注重可持续性。例如梅山文化园内的建筑设计采用了低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更易在地理位置偏远、路面崎岖的乡村大规模推广,也更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从这一角度看,梅山传统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空间的通风与采光设计
梅山传统民居注重空间通风与采光的设计,以自然风为主要通风方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首先,门窗设计。梅山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通常设计得比较大,以便通风和采光。门窗的位置和数量也经过精心设计,以最大化地利用阳光和自然风。
其次,屋顶设计。梅山传统民居建筑的屋顶通常采用斜屋顶设计,以便雨水流出,同时有利于空气流通和采光。屋顶还可以设置天窗,以便室内采光。
再次,内部空间设计。梅山传统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通常比较宽敞,以便空气流通和采光。同时,还会设置一些隔断和储藏空间,以便居民生活。
最后,植物种植。梅山传统民居建筑周围通常会种植一些植物,如竹子、松树等,以绿化环境。
水的循环利用
传统民居设计还包括水体,如鱼池、井和水槽等,用于储存雨水供居民使用。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水得到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雨水收集。梅山传统民居建筑通常在屋顶上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花园、清洗地面等,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其次,废水处理。梅山传统民居建筑通常有简单的废水处理设施,将家庭废水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后用于冲厕、清洗等,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水资源保护。梅山居民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活动,如保护水源地等。
能源的节约与利用
梅山传统民居通常利用当地可获得的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燃料等,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建筑的设计考虑了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采用良好的保温材料和合理的建筑布局等。
首先,建筑节能。梅山传统民居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如木结构、夯土墙等,以减少建筑的能耗。同时,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也会考虑到自然采光和通风等因素,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其次,太阳能利用。梅山地区阳光充足,居民通常会利用太阳能来提供热水、照明等,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等。
再次,风能利用。梅山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居民通常利用风能生活,如安装风力发电机等。
最后,生物质能源利用。梅山地区的生物质资源丰富,居民通常将农作物秸秆、木材等作为燃料,或利用沼气等生物质能源。
生态景观的打造
梅山传统民居注重打造生态景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丰富的园林景观,增加住宅区的生态功能,提供良好的观景和休闲环境。这种生态景观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对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梅山传统民居生态景观的构建主要是在保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生态环保理念,打造出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
首先,梅山传统民居多采用木质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例如新化县的梅山传统民居,其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山林环境相协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景观。
其次,梅山民居多依山而建,这种建筑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地形,节省土地资源,还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山地生态景观。同时,梅山的居民还会在房屋周围种各种树,如黄精、茶叶等,这种方式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态景观。
最后,在打造梅山传统民居景观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生态保护的问题。例如湖南新化县,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种植黄精等林下作物,获取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湖南益阳也将梅山文化园打造为一个生态旅游景区,充分利用了梅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生态景观画卷。
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梅山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传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观念,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传播。
推动可持续发展
梅山传统民居的生态设计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种生态设计理念对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启示,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环保、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提升生活质量
传统民居的生态设计特征使居住者能享受到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强化生态意识
梅山传统民居的生态设计特征有助于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深化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推动人们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生态建筑概念未成形之前,梅山传统民居就已经在材料选择和房屋建造过程中遵循生态建筑的原则,建筑材料选用可再生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
本文通过对梅山传统民居生态设计特征及其价值的研究发现,梅山传统民居具有丰富的生态设计特征,如自然环境的融入、建筑布局的合理性、材料的可持续性、空间的通风与采光设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节约与利用以及生态景观的打造等。这些特征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强化居民的生态意识。同时,本文也提出了未来生态设计的发展方向,希望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山区域传统民居建筑基因识别与图谱研究”(22YBQ08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缪若兰,女,汉族,湖南邵东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通讯作者:李卫婷,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地域建筑与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