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王彬谕 莫品疆
摘 要:“双高计划”是我国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双高计划”的实施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交通院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开展专业思政育人,提出通过构建“纵向融通、横向协同”专业思政育人模式,探索“多维联动、同频共振”专业思政育人路径,建构“四段四评”专业思政育人成效评价体系,促进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实施,显著提高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字:“双高计划”;交通土建专业;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2-0056-05
“双高计划”是我国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施的重要战略,核心在于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与高水平特色专业,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双高计划”的实施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专业思政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在此背景下,探索“双高计划”实施与专业思政育人建设的共同着力点,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现实意义。[1]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土建类专业为例,紧密结合“双高计划”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挖掘与凝练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的理念内涵,阐释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如何构建、路径如何实施、效果如何评价”等问题,以期为职业教育专业思政改革提供参考,推动具有“交通烙印”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交通土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实施背景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国家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交通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广西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交通发展区位优势。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颁布,使广西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区域之一,同年广西被列入全国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交通综合交通立体网规划纲要》,明确广西北部湾港规划定位上升为国际枢纽海港,提出补齐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短板、强化边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为广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它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具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在系列政策的加持下,广西交通运输事业进入大规模、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的黄金机遇期。但是,由于广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交通基础建设呈现难度高、技术新等特点,对高素质交通土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面对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大规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培养公路水运交通运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需要紧密对接交通土建行业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思政育人路径探索,走出一条“根植交通行业,服务广西交通”的特色发展之路,培养具有“交通烙印”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交通土建技术技能人才,为广西“交通强国”试点和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思路
“双高”建设背景下,交通院校构建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要突出交通土建类专业特色,紧紧围绕传承与弘扬“两路”精神的要求,系统地对专业思政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实施,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建设各要素、全过程,以“模式如何构建、路径如何实施、效果如何评价”等为专业思政育人问题导向,紧抓“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思政育人+‘三教改革”“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三条主线,根据“加强党的引领—健全育人机制—完善育人模式—创新实施路径—建立评价体系—发挥示范引领”等流程步骤,推动具有“交通烙印”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交通土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见图1)
(二)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措施
1.明确“专业思政”内涵,构建“纵向融通、横向协同”专业思政育人模式
专业思政是从课程思政发展而来,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新要点和新主题。专业思政即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交通院校进行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育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纵向学习的全过程、校内外与课堂内外横向育人的各环节,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纵向融通、横向协同”的模式(见图2)。
“纵向融通”指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纵向学习的全过程。大一挖掘通用育人元素,加强科学精神、奋斗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科学思维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取向;大二挖掘专业育人元素,加强工程伦理所涵盖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大三挖掘专业精神育人元素,注重“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精神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技能精湛、创新务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横向协同”指拓展专业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知识触点、活动触点和实践触点,形成三个课堂协同育人格局,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第一课堂即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思政教育的触点,以学生可感知、可会意、可参与的形式,适切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当中。例如,在工程制图类课程中,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思政教育主线融入教学,要求学生在绘图、标注、加工方面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第二课堂即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参加社团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组织开展,如共同举办“路桥故事荟”演讲、“交通大讲堂”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既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又能满足学生成长、专业发展的需求。第三课堂即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组织学生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技术服务等,加深学生对“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精神的切身感悟,坚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而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2.推动“三教”改革,探索“多维联动、同频共振”专业思政育人路径
一是构建“三层次三模块”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形成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交通土建类工程施工人员长期处于艰苦的工作环境,需要发扬不怕苦、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两路”精神,才能创造出一项项举世瞩目的基建奇迹。“双高计划”背景下,交通院校应该结合“三教”改革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交通土建类特色专业、高水平专业,培养高素质交通土建专业人才。交通土建类专业思政是教育改革创新之举,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考量国家战略、国情、行业优势和特色、学生关注的热点,提炼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元素,推进其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体系化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课程的思政目标、思政重难点内容,构建侧重点不同的“三层次三模块”专业思政课程体系(见图3),实现思想品质锤炼与技术技能培养并进,确保思政教育在各个层面均匀渗透、精准滴灌,“三年不断线”[2]。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的必修课程,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如在工程伦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专业核心课程思政要突出专业性,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际的工程“项目任务”中,培养学生践行“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的自觉性、积极性。专业实践课程思政要体现实践性,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是搭建校内外、线上线下专业思政育人研习基地,拓展专业思政育人时间和空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建成目前国内同类院校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路桥教学工场(见下页图4),将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对接,改变过分关注课程和教材而忽略学生发展诉求的单向教学模式,打造以知识触点、活动触点和实践触点等多触点共发力的课程育人平台。校外依托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如世界第一大跨径拱桥——平南三桥(见下页图5),为专业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提供资源,同时有利于一线施工人员、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扩大教育主体范畴。专业课教师可以统筹整合思政育人研习基地的教学资源建设资源库,尤其要重点运用一些蕴含“隐性”思政教育元素的路桥施工实训影像资源。同时,在专业课中深入挖掘虚拟仿真技术资源、网络平台资源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借助职教云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建设的课件、微课、视频、动画、试题库、图片、精品在线课程及其他特色立体化资源,形成网络教学资源包(见图6),为专业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打造“一课多师”校企共育平台,增强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组建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组成的“一课多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教学团队培训、集体教研和备课机制,提升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提高专业思政育人效果。依托学校已有的中国—东盟(广西)交通运输教育培训中心、省级筑路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广西路桥科技产业学院等合作机构,建设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流动站,有计划地派遣专业课教师到实践流动站挂职。在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发展趋势、用人标准等基本情况,而且要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企业文化,学习交通土建行业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增强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主动探究思政元素、寻求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结合点的自觉意识。[3]
四是实施“线下共性+线上个性”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思政育人质量和实效。线下集中面授(共性化学习):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教学案例,并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预习;在课中讲授环节,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情,然后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思政供给内容,再巧妙运用“启发探究式”“隐性渗透式”等教学方式,润物无声地渗透“两路”精神,增强学生的交通强国意识;在课后评价环节,将“两路”精神融入小组任务考核中,将企业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操守鉴定融入学期综合评价,做到思政教育评价与知识技能考核同向同行,实现综合检验育人效果。线上教学(个性化学习):提供融入“两路”精神的工单式线上学习资源包,让学生根据工作内容和任务要求快速进行自我坐标定位,精准搜索课程资源进行学习,满足即刻工作需求,开展纵深性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学生适应当前岗位、岗位迁移和终身学习需求。
3.开展“过程+增值”评价改革,建构“四段四评”专业思政育人成效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准确评价任课教师的“育德”情况,必须探索多维度专业思政评价体系,主要聚焦“入学后—过程评价、实习前—结果评价、实习后—增值评价、工作后—综合评价”四个阶段(见下页图7)。
一是在评价中将“育德”作为重要的监测点,既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力求专业思政育人评价的全面、客观,以准确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二是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实际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主要采取教师的客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具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优势。
三是形成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的评价机制,定期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引导和激励教师既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润养,实现学生学习、教师育人交互协同、螺旋上升。[4]
三、特色创新
(一)理念创新:创新了专业思政理念内涵
专业思政即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能力素质要求,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标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质量保障等专业建设要素,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将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融合、思政教育与高水平专业建设相融合、思政教育与“三教”改革相融合,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材编写和教法改革等环节,形成专业思政育人模式。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是从属关系,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基础的手段,而专业思政是把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体现。[5]
(二)路径创新:探索了专业思政育人实施路径
系统化构建专业思政课程体系,明确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思政重点、思政标准、思政内容、评价标准;组建了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组成的“一课多师”教学创新团队,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校内外专业思政育人研习基地,拓展思政教育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纵向融通、横向协同”。
(三)机制创新:创新了专业思政育人机制
建立了专业思政工作机构,成立了校级专业思政研究中心,领航学校的专业思政研究工作;建设了专业思政教学及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共享共用;健全专业思政工作管理制度、成果认定及激励制度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教师在专业思政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有效推动专业思政育人落地落实。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专业思政育人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近三年获得各级别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29项,获“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00余项,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显现出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更强的岗位胜任力。就业跟踪调查显示,近三年的毕业生中,96%的毕业生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工程建设第一线工作,积极服务广西乡村振兴及交通强国战略,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当中取得了荣誉,荣誉包括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李春奖(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广西优质工程奖等。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思政育人成果在教育部“荟学习”专题网站、全国职业教育土木建筑大类专业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上展示,专业思政育人模式已在省内外16所院校中推广应用,并有省内外24所院校到校参观学习,同时获得广西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八桂职教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公众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丛磊.“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探究: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35):58-61.
[2]黄杰,聂蓉.“双高计划”背景下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新策略[J].科技视界,2022(4):149-151.
[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4]鄢显俊.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J].思想教育研究,2020(2):88-92.
[5]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大学生就业研究专项课题“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1+N+1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2022ZJY1554)、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平陆运河背景下产教融合型港航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T2022YB353)的研究成果。
(责编 黄健清)